7月30日,佛山市領導與市民營企業領軍人才培訓班學員座談。佛山市委書記鄭軻強調,廣大民營企業要善于從世界發展大勢、國家戰略機遇、技術迭代規律、重要政策紅利中借勢借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要聚焦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深化簡政放權,以最簡、最快、最優的辦事流程服務企業,讓企業發展如魚得水,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以下為四位專家圍繞如何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話題各抒己見,建言獻策。

  佛山市數據科學學會會長、佛科院教授 鐘勇:

  優化營商環境,須多關注中小企業“弱信息”

  通過佛山市數據科學學會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等多方投入,建立以工業大數據研究為目標的民辦研究院,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

  推動中小型制造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是佛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而目前佛山制造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普遍面臨著管理水平低、信息化專業人才匱乏、資金短缺、投入不足的狀況,轉型的風險實實在在存在,正如有企業家提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敢也不能轉,就是想轉也不知道找誰轉。而政府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一般也多是按照企業規模設計,對大型企業優待多,中小企業考慮少,對民營中小企業也不如公有制企業考慮多。市委書記鄭軻正是洞察到這一點,才鼓勵廣大民營企業要從重要政策紅利中借勢借力,希望市內各政策制訂部門也要及時給予廣大民營中小企業體現重要的政策紅利。

  中小企業可采用抱團的方式進行數字化轉型,政府在出資成立引導基金扶持企業、樹立數字化企業標桿的同時,還應適當向中小企業傾斜。而中小企業的創新,多是單個產品或技術的創新,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卻是系統工程。因此,對于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也需要政府扶持服務平臺建設,走標準化之路。中小企業可以在平臺上購買數字化智能化的標準化服務,成熟一塊就買一塊,企業生產的多方面、各環節逐步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才能適應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佛山市數據科學學會作為研究工業大數據應用的機構,也在為佛山市中小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添柴加油,助力營商環境提升。目前,學會在推動兩項相關工作,一是向市政協領導建言,希望政協提案關注中小企業的弱信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叭跣畔ⅰ敝傅氖侵行∑髽I的信息能力弱勢。在政府政策支持、技術創新能力、社會影響上表現出來的弱勢很大程度上與其弱信息能力有關,一是因為中小企業“位卑言輕”,發出的“聲音”影響力不足,其呼聲和信息不能廣泛傳播;二是中小企業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時,由于“人小體弱”,敢怒不敢言。因此,希望政府能設立中小企業保護政策,進一步為中小企業營造公平的營商環境。

  另一項工作是計劃通過學會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等多方投入,建立以工業大數據研究為目標的民辦研究院,通過機制靈活的新型研發機構來推動制造業的資源配置優化,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學會建立非盈利性研發機構的設想,希望能得到市委市政府在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和鼓勵。

  佛山市眾陶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蔡初陽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是選擇題,是必答題

  加快數字技術的應用,夯實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打造促進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創新體系,推進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管理銷售的全過程數字化轉型。

  佛山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仍然面臨一些挑戰。例如,數字化發展需要一個較長過程和時間,短期內難以見到經濟效益。這使得傳統制造業企業無能力,也無動力自發地深度轉型。二是數字化要求企業具有一定智能基礎,但多數佛山的傳統制造企業以往的研發模式、生產模式和產銷平臺已經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三是傳統制造業與數字化的產業鏈化協同機制尚未健全,難以融合發展。數字化產業內部目前仍以單打獨斗為主,整體技術賦能能力偏弱。

  目前,佛山很多陶瓷中小企業也正在積極探索轉型。一是針對現有企業存量的生產經營要素、生產資料,包括生產線、營銷條件、物流網絡等,對產業智能制造改造進行全方位調研,在前端科學領域尋求解決方案,對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智能制造方案,制定能制造低成本改造藍圖。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在陶瓷存量生產線的數字化改造進程中,探索、試驗、搭建存量生產線各項技術解決方案,為產業低成本改造探索新的智能制造路徑。二是數字化轉型中,努力創造重大技術突破,完成在線采集標準化,完成在線物聯網“實時工廠人機對話大腦”;完成窯爐優化數據模型搭建等,為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奠定了條件,為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提供解決方案。

  佛山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已到“天時、地利、人和”的階段。正如市委書記鄭軻所說,企業家一定要認識到,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不是選擇題,是必答題,不加快轉型發展,企業就會邊緣化,甚至被淘汰出局。

  我從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角度,數字化升級,擬從以下三個維度構建:一是加快數字技術的應用。加快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發展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服務型制造、個性化定制新型制造模式,打造一批智能生產樣板工程,帶動更多企業開展數字技術應用。注重示范應用、推廣帶動,選擇一批特色行業優先推動智能裝備的行業應用。二是夯實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積極建設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基礎設施。以數據驅動城市發展為主線,廣泛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推進數字經濟建設,形成更加開放、融合、協同發展的數字化生態體系。三是打造促進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創新體系。發揮數字化引領創新先導作用,推進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管理銷售的全過程數字化轉型。激發創新主體活力,構建各類主體廣泛參與、線上線下結合的開放創新網絡。優化創新體制,構建從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到售后服務全鏈條的創新體系。

  佛山市順德區錫山集團綜合管理部總監 王維:

  政策性資源宜更多傾向于“腰部企業”

  存量企業的成長蛻變是佛山產業發展的最大確定性,幫助他們就是吸引新的產業和新的優質資源的最佳名片。政企各盡其責,各盡其力,共建共進,相互成就,這便是高級的營商環境。

  要精準優化營商環境,首先要梳理我們自身的短板和長處。經過40余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們的長處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政務服務意識強,政商“親清”關系搞得好;二是民營企業占比和市場化程度都很高;三是產業基礎厚實,產業鏈較為完備。我們的短板則主要體現在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嚴重不足和存量企業中缺乏領軍型企業。

  兩塊短板對我們的產業向上突破形成互為制約的關系,這是當下我們的營商環境要去改善的重點。過去,高端生產性服務業主要指基于“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制程改造,管理咨詢,品牌”等,現在“數字化管理、智能工廠”則成為當下以及未來較長時期的核心。

  在佛山,“頭部企業”有強大的應用基礎和資金支持,較早開始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但“頭部企業”畢竟是少數,處于“腰部”的規上企業的占比最大?!把科髽I”要想完成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要想在研發、制程改造、品牌等方面實現突破性發展,是很難單靠自身的力量來實現的。

  從佛山本土生長起來、業務集中于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工廠規劃與建設的廣東精工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在與全國各地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對營商環境有深刻對比。建議佛山的政府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錦上添花”的事,將政策性資源更多傾向于“腰部企業”;其次,對本土成長起來的優質生產性服務企業也要有相應的支持政策;再次,企業轉型數字化、智能化,要率先從改變企業老板的觀念做起,這需要政府的力量來推動,比如通過“走出去”——先進地區實地考察,“引進來”——將生產性服務各方面的優質資源引進來,以此加深企業老板對數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性的認識;最后,降低政策扶持的門檻,“寬進嚴出”,嚴格監督過程。

  高端的生產性服務企業、產業的持續升級,兩者打通,會吸引大量的人才匯入佛山,就會形成“產業的高地、人才的盆地”的良好生態。在這個過程中,存量企業的成長蛻變是佛山產業發展的最大確定性,幫助他們就是吸引新的產業和新的優質資源的最佳名片。政企各盡其責,各盡其力,共建共進,相互成就,這便是高級的營商環境。

  中共佛山市委黨??蒲刑幹魅?黃瓊:

  數字化賦能要先瞄準關鍵瓶頸問題

  政府在服務中小企業轉型上,必須緊緊牽住“政策”這個牛鼻子,以提高政策的服務質量為抓手、以增強政策的有效性為突破口;不要因為現在企業的規模和存量,就擔心人工智能帶來的顛覆,進而阻礙了革新和自我顛覆。

  借鑒國內外發展數字經濟的經驗與啟示,針對佛山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能力不夠“不能轉”,成本偏高“不愿轉”,陣痛期長“不敢轉”的關鍵瓶頸問題。我們認為數字化賦能佛山傳統制造業發展,需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機構指導”三方合力推動。為此建議:政府在服務中小企業轉型上,必須緊緊牽住“政策”這個牛鼻子,以提高政策的服務質量為抓手、以增強政策的有效性為突破口:一是加強以鼓勵創新為導向的供給型政策。突出問題導向,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加快突破數字領域的技術瓶頸,加強對底層操作系統、基礎工業軟件等基礎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創新支持,促進“政產學研”協作,推動新一代數字技術的產業化及其在制造業的應用。如建設數字經濟創新平臺,賦能企業數字化水平提升,強化季華實驗室、三龍灣創新服務區等數字技術創新高能級平臺建設,為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提供政策支撐。二是建立完善機制為導向的環境型政策。建立統一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包括智能工廠、智能裝備、智能服務、大數據、工業軟件等關鍵技術標準,尋求國際智能制造標準的話語權。同時探索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財政支持政策,落實好相關稅收減免和扶持政策,讓政府與產業合作共同培育“數字土壤”,數字技術更快融入制造業核心業務。三是以分擔風險為導向的需求型政策。圍繞企業共性需求,建設集研發、中試、小批量生產和測試于一體的技術平臺、測試平臺、信息平臺。通過平臺提供信息服務,解決好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推動先進制造業“上云上平臺”,加快形成互促共進、開放共享的發展生態。在垂直行業領域,通過平臺建設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

  中小企業探索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企業要通過“智能制造+工藝提升+強化質量+延伸服務+拓展市場”模式,實現數字化轉型:一是傳統制造業決策者要建立數字化思維模式。轉化傳統企業制造業管理者經營者理念。不要因為現在企業的規模和存量,就擔心人工智能帶來的顛覆,進而阻礙了革新和自我顛覆。要讓企業家們基于人工智能發展的基本規律,改進研發和管理模式,使企業更加快速、準確地把握市場的千變萬化,發掘個性化需求,強化傳統產業特色、差異和創新發展的能力。二是利用社會資本對產業的引導作用。構建產融對接平臺,鼓勵各類資本通過可轉債、直接入股等方式參與到傳統制造業企業的人工智能化轉型中去。特別是要鼓勵國有資本通過混改試點的方式,引導第三方的人工智能技術資源參與到傳統制造業的改造中去,形成擴大國有資本影響范圍——人工智能產業化——傳統制造業實現升級三方共贏的局面。對一些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要通過貼息、補貼等形式,進一步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三是借力資本市場對管理人才的引導作用。通過市場的力量,引導高端管理人才和團隊進入到傳統產業中去。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相關研究院所,構建涵蓋先進技術、平臺架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管理、市場等方面的專業頂尖團隊,依托這些團隊,制造業企業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規律,才能更好地推進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qrcode_for_gh_3fb56a5f9578_258.jpg  

qrcode_for_gh_d37d7c6bd5cb_258.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