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政府采購營商環境,落實政府采購領域“放管服”改革要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部署要求,近年來,三門峽市財政局持續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采取“出政策、優模式、查失信、壓時限”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提升財政對市場主體的服務水平。
一、打出“組合拳”,打造公平政采環境
一是保障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不得以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股權結構,對供應商實行差別性待遇或歧視性待遇,營造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公正市場環境。二是降低供應商交易成本。在全市政府采購活動中不再向供應商收取投標保證金,鼓勵采購人免收履約保證金或降低繳納比例,鼓勵采購人試行預付款保函,緩解中標成交供應商的運營壓力和交易成本。三是推行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搭建“銀企”對接平臺,以政府采購合同資金支付能力為信用,鼓勵金融機構向中標企業提供融資服務。2021年上半年,有3家金融機構累計為5家企業授信3546.79萬元,截至目前,已有6家金融機構累計為19家企業授信6053.68萬元。四是提高中小企業預留份額。要求預算單位應當預留年度政府采購預算總額的30%以上,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其中預留給小微企業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單位年度政府采購項目預算總額的20%。五是嚴格執行價格扣除政策。對于非專門面向中小微企業的采購項目,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采購文件中作出規定,對小型和微型企業產品價格給予6%-10%的扣除,用扣除后的價格參與評審。
二、借科技東風,優化政采監管模式
一是推廣電子平臺,提升采購效率。依托河南省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全市已實現電子化政府采購全覆蓋,采購業務實現“零跑路”“當日辦”。二是推行信息公開,促進公平公正。實行政府采購意向公開,通過報紙、網絡、微信公眾號、紙質文件等宣傳公開政策,督促預算單位及時公開政府采購意向,以便供應商提前了解采購信息,打造“陽光政府采購”。三是推進互聯互通,構建全程監管。實現政府采購平臺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無縫對接,構建采購信息實時共享,關鍵環節動態預警,切實加強風險防控,有效推動政府采購全流程監管。
三、查失信行為,營造誠信政采氛圍
一是規范政府采購當事人行為。印發《三門峽市政府采購負面清單》,明確政府采購活動中采購人、供應商、評審專家和代理機構等4類政府采購主體的42項禁止性行為,覆蓋了政府采購全流程,營造了開放有序、公平競爭的政府采購市場環境。二是依法懲戒違法行為。牢固樹立依法監管意識,嚴肅監督檢查、投訴處理和行政處罰。及時將處罰信息推送至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強化失信聯合懲戒,促進市場主體守法經營。三是探索糾紛化解模式。積極探索質疑、投訴糾紛化解模式,在法定職權范圍內,通過約談、調解、提供法律意見等方式化解政采糾紛,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政府采購的公信力。
四、壓辦理時限,提升政采滿意程度
一是加快結果確定辦理時限。在采購結果確定、合同簽訂等環節大力壓縮政采時限,進一步加快政府采購交易速度,提高交易效率。二是督促采購人及時履約驗收。督促采購人健全完善履約驗收工作內控制度,中標成交供應商履約完畢提出驗收申請后,采購人應在3個工作日內或采購合同約定的期限內組織驗收,并出具項目驗收書。三是規范采購人資金支付行為。印發《關于切實做好政府采購合同資金支付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采購人在滿足合同約定的支付條件下,嚴格按照與中標供應商所簽訂的政府采購合同中約定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時間,及時足額支付合同資金,以降低供應商資金占用成本。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