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4年,韶關市眾凡財務咨詢有限公司辦稅員曾麗華沒想到,模式化的辦稅工作還能有新的“驚喜”。

  在家里與稅務人員“面對面”交流,足不出戶完成用人單位社保增員;在家門口自助辦理增值稅更正申報,辦理速度提高80%以上;在路上隨時隨地語音呼叫,實時辦理車船稅申報、清繳社保費、發票申領……越來越多的智慧稅務應用場景在廣東落地開花、加速迭代。

  作為經濟稅收大省,截至2020年底,廣東地區(不含深圳,下同)涉稅市場主體629.17萬戶,同比增長12.20%,涉稅主體大幅增長。數字化、智能化成為破解稅收征管“人少戶多”矛盾,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法寶”。

  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擘畫了“十四五”時期稅收改革發展的總體規劃。為進一步推動《意見》在粵見行見效,廣東部署出臺七個方面,29項主要改革任務。其中提出,到2021年,在建設智慧型地方稅種管理服務體系、稅費一體化管理、區塊鏈電子發票、稅費信息“一戶式”“一人式”智能歸集等領域率先破題……到2025年,建成功能強大、全國領先的智慧稅務,全方位提高稅務執法、服務、監管能力。廣東聚焦“以數治稅”,始終把信息化建設提在引領事業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勇于實踐,探索出一條以稅務信息化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路徑,進一步推動形成稅收征管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樹立數字化思維,全面打造智慧稅務生態體系

  隨著我國內外部發展環境不斷變化,新的經濟業態不斷涌現,傳統稅收征管模式不再適應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面對新經濟蓬勃發展趨勢和納稅人繳費人日益增長的電子化服務需求,廣東稅務信息化建設進程不斷加速。

  2016年廣東省電子稅務局網站全面上線,同時,建立網頁端、手機端以及微信小程序等多個立體式線上渠道。率先實現“全省一個電子稅務局”,首創對外付匯涉稅業務的一站式平臺“國際匯稅通”,打造首個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省級移動辦稅平臺“粵稅通”,建設區塊鏈電子發票平臺并成功在廣州試點落地,運用發票大數據打造“廣東稅務產業鏈智聯平臺”……

  “目前我們約有9成涉稅工作可以在網上完成,4年前剛入行的時候起碼有5成工作需要到稅局現場辦理?!痹惾A說。

  據悉,目前廣東稅務部門在電子稅務局網頁端、客戶端、粵稅通小程序等各渠道已上線214項“非接觸式”網上辦稅繳費事項,其中203項實現全程網上辦。2020年,廣東稅務系統各渠道共發生業務約1.71億筆,其中通過電子稅務局辦理的業務占比達86.4%,同比提升10.2個百分點。在2020年3月試點推出的“V-Tax遠程可視化辦稅平臺”,更是上線場景式、體驗式視頻連線通話功能,實現稅收業務的遠程可視化咨詢和辦理。

  辦稅繳費越來越“智能”成為不少人的共同體驗。下一步,廣東稅務部門還將與華為公司合作建設全國首個“智慧稅務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作為華為全球稅務行業聯合創新基地及廣東稅務信息化研發機構進行實體化運作,并在東莞市建立產學研基地,承接創新孵化、成果檢驗、試點等任務。同時,探索將廣東數據中心建成兩個國家級稅務數據中心之一,建立“云平臺建設及應用開發項目”開發基地,承接更多國家重大稅收改革項目。

  擁抱數字化改革,全面融入“數字政府”建設

  近年來,政府部門數字化轉型已成大勢所趨。其中與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數字稅務服務更是“數字政府”全局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廣東稅務部門抓緊“融合”關鍵詞,主動對接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大盤子,著力推進內外部涉稅數據匯聚聯通。截至2021年5月,分別在“粵省事”和“粵商通”等省級政務服務平臺上線61項和71項移動高頻事項,總業務量超1120萬,位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融合”不單局限于多平臺多端口服務集成,還體現在服務背后的數據匯聚聯通。

  通過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的“銀稅互動”項目,東莞市兆樂豐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最低3.15%優惠利率成功申請93萬元授信額度,大大減少企業融資成本,從而得以購入新生產設備擴大產能,促進形成稅收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2020年3月,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聯合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在全國首次推出以省級集中應用社保費數據為基礎的“銀稅互動”個人信貸產品--“社保貸”,使居民個人亦可憑借良好的社保費繳費記錄獲批信用貸款。

  據介紹,2021年上半年,廣東“銀稅互動”47個信貸產品共發放貸款767.96億元,其中企業版貸款總金額754.41億元,惠及8.5萬戶企業;“社保貸”等自然人版貸款總金額13.55億元,惠及1.88萬戶次繳費人。

  線上服務融合度不斷提高,線下服務模式也在轉變。

  廣東省稅務局征管和科技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稅務部門正在珠海試點探索推動辦稅繳費服務全面進駐政務服務大廳,在全市政務服務大廳或相關職能部門設立47個窗口,并按照每個區局只配置一個綜合性辦稅服務廳模式,從市、區、鎮、村四級全面推動稅費服務融入政務服務體系,著力提升政務服務事項一體化辦理融合度。

  除了加快推進稅務業務數字化和智能化,全面對接“數字政府”建設,廣東稅務還著力推進“數據+決策”,充分依托稅收大數據優勢,深入開展稅收經濟分析,發揮以稅資政作用。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確定起“1+4+5+N”稅收分析框架,開發“數據分析智慧大屏”,累計向各級黨政報送分析報告超過2400篇,一大批分析成果成為經濟運行研判和社會治理的重要依據。

  拓展數字化應用,打造數據共享廣東樣本

  數據資源交換共享是部門協作的基礎。中山大學法學院楊小強教授認為,深入貫徹“以數治稅”理念,不僅意味著稅費數據的集成管理,也包括跨部門之間的信息數據聯動共享。

  在中山市小欖鎮經營五金廠的曾先生享受到數據聯通帶來的好處。前些天的上午,他在網上通過廣東省電子稅務局提交注銷申請,下午就收到了主管的中山市稅務局發出的核準注銷通知。

  中山市稅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實現稅務注銷簡化、規范辦理,中山稅務利用稅收大數據,整合稅務與政務部門房產、土地、車輛信息等數據,經前期充分調研,將稅務注銷過程中常見的11項風險指標形成“壹檢通”“一站式”體檢套餐,變人工審核為系統檢查,使風險識別更加全面精準、業務辦理更加規范,大幅壓縮了一般稅務注銷辦理時間。自去年底啟用以來,“壹檢通”功能模塊已對1.4萬余戶納稅人進行注銷體檢,全市稅務注銷平均辦理時間壓縮至1.04天,發現并處理3800余條風險信息。強化數據聯動共享,在進一步提升辦理效率的同時,有效防范了相關業務涉稅風險,把好了稅收征收管理的最后一關。

  這是稅務部門致力打造數據共享樣本的一個縮影。當前,廣東省稅務局與財政廳、發改委、住建廳等16個部門建立了廣東省地方稅種協同辦稅協調機制,實現了21個省直單位共164類涉稅數據的交換共享,已歸集近2億條數據,不僅支撐了地方稅種主要業務場景的日常管理服務需求,還推動了“交房即發證”等一系列創新舉措落地。

  據介紹,廣東稅務還將依托廣東省“數字政府”機制和政務大數據中心,進一步提升涉稅信息的開發利用水平。比如,從擴大信息共享范圍、提升數據統籌層級、統一數據規范標準、夯實數據質量基礎,逐步實現涉稅涉費數據省級統籌、實時共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稅務大數據中心”,助推大灣區稅收管理服務聯通、貫通、融通。同時,以大數據平臺為依托,充分挖掘和發揮涉稅信息在稅源管理、經濟分析等不同領域的價值,在把數據“聯”起來的基礎上,讓數據“活”起來,進一步構建完善稅收共治新格局。

  “與一些沿海省份相比,廣東稅務領域各項便民服務的頻次和數量都處于相對領先地位,這與地區良好營商環境下營造的親清政商關系有關?!倍愑衍浖瘓F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旗下“億企贏廣東”公眾號主編梁嘉威說,“隨著稅務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需求越來越大,不斷有新企業加入提供創新服務,廣東稅收征管改革的實現模式是不斷向前發展的?!?/p>

  廣東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吳紫驪表示,廣東稅務部門將在國家稅務總局統一部署下,充分發揮科技和業務人才優勢,落實發票電子化改革部署,以廣東稅務“1+4”信息化規劃為總抓手,整體推進“電子化辦稅、全過程服務、大數據管控、智能化提升”的智慧稅務生態體系建設,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切實發揮廣東作為落實《意見》4個綜合改革試點地區之一的先行示范作用,為全國稅收征管改革貢獻“廣東經驗”。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8營商.jpg  

數字8.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