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入調查研究,積極探索實踐,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抓手,以互聯網大數據為支撐,充分發揮信用激勵和懲戒的作用,依托食品安全監管云平臺建立食品生產企業積分制信用監管新模式,倒逼食品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全面落實,不斷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9年,在食品生產企業相對集中的余杭區塘棲鎮開展試點,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形成了食品生產企業積分制信用監管工作指引。2020年9月,召開全市食品生產企業積分制信用監管工作現場會,在全市推廣該項工作。
建立信用風險分類
以風險分析為基礎,根據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食品類別、企業規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監督管理記錄等情況,按照風險評價指標,對企業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保障能力和實現程度實施積分等級量化評分。靜態風險因素量化分值采取申報制,由食品生產企業自主申報,經審核后確定分值。動態風險因素量化分值根據監管信息綜合計分。食品生產企業信用信息量化分值根據年度發生的獎懲信用信息和社會評價確定分值,分值越高,風險等級越高。風險積分從低到高劃分四檔(良好、警示、失信、嚴重失信)十二個等級(A+、A、A-;B+、B、B-;C+、C、C-;D+、D、D-)。
實現數字智慧監管
充分發揮現代科技手段在事中事后監管中的作用。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云平臺的基礎上,升級開發“風險信用積分”模塊。企業自主申報、監管部門審核、動態監管積分、信用獎懲積分等都通過該平臺進行。平臺對歸集的各類信用信息進行分類處理并自動評判,實現企業信用等級情況實時動態調整。
實施分級分類監管
根據食品生產經營者風險等級和檢查頻次,采取對較高風險生產經營者的監管優先于較低風險生產經營者的監管,實現監管資源的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嚴格市場退出機制,對發現食品生產獲證企業已不具備申請資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條件的;以欺騙、提交虛假材料等獲得生產許可證的;屢次違反食品安全法被行政處罰、停業整頓的;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處罰等重大違法行為的,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撤銷、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
食品生產企業積分制信用監管制度的建立,實現了信息公示與信用約束的基本功能,有效構建了“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食品質量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