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按照《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總體部署,上海成為了“精細服務”專項試點改革單位。就在今年上半年,上海經濟總量突破兩萬億,在這個擁有2400多萬常住人口,250余萬稅收戶管的超大城市里,如何確?!熬毞铡甭鋵嵚浼?,切實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的滿意度、獲得感,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稅務部門在實踐基礎上有新思考、新探索。
日前從上海稅務部門獲悉,上海稅務部門以落實《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和上海實施方案為抓手,把“便民利民”放在第一位,主動作為、積極創新,以“繡花針”的態度,全心、全力、全程推進精細服務,努力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持續支持企業發展壯大。
“落針”:需求導向直擊堵痛難點
今年7月,知名在線新經濟品牌“拼多多”公布了二季度財報,活躍買家已經達到8.4億,季度銷售收入211億元,同比增長73%,和前幾年相比實現了量級的增長?!?019年、2020年我們實現稅收翻倍增長,回饋國家的政策支持與稅務機關的傾情服務?!鄙虾粜畔⒓夹g有限公司合規總監左效瑩表示。
這家企業正是品牌“拼多多”集團的第一家企業。左效瑩介紹,自2014年至今,“拼多多”在滬成員企業從最開始的1家發展為11家。伴隨著集團成員的增多和營業規模的不斷擴張,企業遇到的涉稅問題也逐漸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的趨勢。
當挑戰迎面而來,納稅服務應該如何跟進?服務什么內容,從哪里起手,在何處發力?在培植“拼多多”發展的過程中,上海稅務部門逐漸形成了“落針”的思路:納稅人繳費人的堵點、痛點、難點,就是納稅服務的“精細”之處。
自“拼多多”落戶上海起,稅務部門就組織征管力量,對集團內成員企業采用重點稅源集中管理的方式,選派業務拔尖的稅務干部組成團隊進行專人管理,及時了解集團內企業經營動態,圍繞熱點稅收政策及個性化需求,對集團內的每戶企業開展進行精準輔導,消除企業的后顧之憂,確保政策紅利覆蓋至集團內所有成員。
“大到開拓業務板塊,調整內部架構,小到日常發票管理、稅收政策宣傳,都會有稅務老師及時與我們對接需求,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弊笮К摫硎?,“稅務部門的組團式專人管理,減少了我們集團內各企業財務對接的工作量,這對于企業后期的高速成長提供了巨大的助力?!?/p>
堅持以需求導向,著眼于企業實際發展狀況,為企業打造個性化服務,更好地滿足納稅人繳費人的合理需求?!捌炊喽唷钡尼绕?,正是精細服務培植企業壯大的最好詮釋。
“走線”:數據賦能提升服務質效
“17個稅費種類都可以一表集成申報了!”今年9月,青島啤酒上海松江制造有限公司的財務人員陳紅麗在進行納稅申報時,忍不住稱贊剛剛升級的上海稅費種綜合申報,“一個報表入口展示了所有企業可申報的報表,今后不必擔心有漏報的情況產生,錯報的可能性更是大大降低!”
在申報期及時準確地完成申報是每個財務的必修課,對于業務量大,涉及稅費種多的企業尤甚;而稅務人也要嚴陣以待,事前要做好宣傳輔導,后期還要應對可能的申報錯誤更正——這也讓申報期成了征納雙方共同的“忙季”。
找準了精細服務的落腳點,如何讓“精細”二字擺脫低效的人力填補,向著高效率、智能化、廣覆蓋的方向躍進,串聯和編織稅企交互網絡的這根“線”至關重要。
數據賦能,就是上海稅務穿針的那根“線”。
自去年7月,上海在全國范圍內率先試點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等“五稅種”綜合申報,到如今17個稅費種類納入綜合申報范圍,這已經是上海稅費種綜合申報的第三次升級?!耙槐砑?、自動計算、關聯比對、異常提示”的綜合申報,讓企業納稅繳費更加便利,對企業和稅務部門而言可謂“雙贏”。
近年來,上海稅務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將規模大、類型多、價值高、顆粒度細的海量稅收數據嵌入業務流程中,立足科學嚴密、高效運轉的“數據+規則”體系,不斷推出“減環節、減資料、減時間”的創新舉措。依托電子稅務局,已實現對新辦、注銷、發票領用、申報、退稅等142個事項實施流程重構和云化改造,為全市的高、中信用納稅人減免逾40%的附報資料,辦理環節由平均3.5個減少到1.4個,其中2021年上半年為納稅人繳費人實際減少附報資料90萬份,減少流程環節170萬個,減少辦稅時間2.5萬小時。
聚焦“數據賦能”,貫徹“以數治稅”理念,為精細服務的“穿針引線”賦予了科技力量,服務質效得到全面提升。
“著色”:共治聚力齊繪錦繡前程
“真沒想到現在‘一網通辦’的推送這么細致、人性化!” 今年上半年,百麗宮影院(上海)有限公司區域負責人高蓉在上海市政府“一網通辦”平臺企業專頁上,收到了來自稅務部門的一條政策解讀精準推送——這是今年上海稅務部門依托上海市政府“一網通辦”平臺企業專頁,為上海全市企業納稅人繳費人提供重大稅費政策和解讀材料的主動推送服務。
在城市精細化治理方面,上海的“兩張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已然成為享譽全國的營商環境金字招牌。積極融入上海建設的“大盤子”中,依托上海在城市治理上的成熟體系“借力打力”,成為了上海稅務部門延伸服務觸角,提升精細服務系統集成效應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上海稅務部門深度對接“一網通辦”平臺,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不斷提升“好辦”“快辦”服務,已在接入309項業務的基礎上,將59個事項、106份資料納入“兩個免于提交”,推出14項場景式“套餐辦”事項;今年以來,依托“一網通辦”平臺已順利完成4批次累計40000多家企業精準推送試點,內容涉及動漫產業和電影放映服務的稅收優惠政策、機動車行業發票使用開具新要求,以及最新所得稅相關政策等。
與此同時,一個個生根開花的社會共治點,也為上海精細服務的畫卷綻放點點錦繡:
在上海靜安區市北高新園區,上海全市首個智慧稅務社會共治服務點首次把就業創業、證件辦理、婚姻登記等更廣泛的政務服務引入了辦稅服務點;
在上海黃浦區企業服務共享空間,稅務部門聯合共治成員單位推出“中小企業直聯服務卡”,企業通過“掃碼直聯”就能在第一時間“找對門”、“找對人”,便利獲取相關領域政策咨詢,有效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上海楊浦區長陽創谷,上海首個離廳式自助辦稅服務廳入駐了集裝箱式的“創廂”內,自助終端區、互聯網遠程咨詢區、“公職律師稅務工作站”,為周邊的創業者和企業家們打通辦稅的“最后一公里”……
不做“獨行俠”,不唱“獨角戲”,匯眾智,聚眾力,凝眾識,征管改革才能真正做成便民利民的實事工程、民心工程,精細服務這根“繡花針”,才能真正織出稅企共贏發展的“錦繡圖”。
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馬正文表示,下一步,上海稅務部門將繼續聚焦“便民利民”“數據賦能”“系統集成”,以最飽滿的熱情和最務實的作風,切實把改革探索實踐轉化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制度性成果,在上海更高水平開發開放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展現稅務作為。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