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發布了“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的通知,明確從2021年10月1日起對532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施全覆蓋清單管理,力爭在2022年底前建立簡約高效、公正透明、寬進嚴管的行業準營規則,大幅提高市場主體辦事的便利度和可預期性,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加大“放”的力度
廣西版“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在貫徹落實國家版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在全國版523項的基礎上,廣西版方案共涉及532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比國家版本清單多了9項廣西地方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其中取消1項,實行告知承諾1項,優化審批服務7項)。
——直接取消審批涉及83項。在全區范圍內取消68項中央層面設定、1項自治區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在自貿試驗區試點取消14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
——審批改為備案涉及30項。在全區范圍內將15項涉企經營許可改為備案管理,在自貿試驗區試點將15項涉企經營許可改為備案管理。
——實行告知承諾涉及82項。在全區范圍內將37項中央層面設定、1項自治區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同時將2項中央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下放設區市、縣級實施;在自貿試驗區試點對44項中央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
——優化審批服務涉及410項。對19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下放審批權限,便利企業就近辦理。對260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精簡許可條件和審批材料,減輕企業辦事負擔。對20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推行網上辦理,優化審批流程,壓減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對18項設定了許可證件有效期限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取消或者延長許可證件有效期限,方便企業持續經營。對13項設定了許可數量限制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取消數量限制,或者合理放寬數量限制并定期公布總量控制條件、企業存量、申請排序等情況,鼓勵企業有序競爭。
提高“管”的水平
此次“證照分離”改革強調“減”權不減監管責任,明確要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嚴格履行部門監管職責。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充分發揮信用監管作用,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建立健全嚴重違法責任企業及相關人員行業禁入制度。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對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行政處罰。積極探索推進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手段的智慧監管,確保監管精準有效,使監管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
強化“服”的效率
此次“證照分離”改革采取多種措施,在優化服務方面做“乘法”,更加突出政府的服務職能。一是創新審批流程。按照政務服務“簡易辦”改革要求,對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審批流程創新實施“一窗受理”“一表申請”,推進“跨省通辦”、“全區通辦”等異地辦理模式改革,確保減時限、減環節、減材料等優化審批服務措施落地。二是開展經營范圍規范化登記。在推行市場主體營業執照經營范圍規范化登記方面,依托市場監管總局制定的經營范圍規范目錄,實施精準“雙告知”,更好的服務企業的發展。三是擴展運用電子證照。這次改革明確,凡通過電子證照可以獲取的信息,一律不再要求企業提供相應材料;通過拓展電子證照亮證、用證使用場景,讓企業普遍實現電子亮照亮證。涉企證照的電子化將減輕企業辦事負擔,并有效提升監管效能。
此次“證照分離”改革相比國家版改革方案,廣西多方面進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如擴大了自貿試驗區實施“證照分離”改革的區域范圍,增加4個事項在自貿試驗區實行告知承諾;梳理公布了《廣西地方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革清單》,增加下放6項自治區級行政許可事項至設區市、縣級實施;還新增了“一業一證”改革試點相關內容,對實行優化服務措施的410項事項的優化服務程度作了進一步的提升,進一步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優化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