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四五”規劃》 明確了未來五年全省的數字政府建設工作方向。汕尾作為粵東地區開展數字政府改革先遣軍,以國家、省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第三方調查評估為契機,搶抓數字政府“省市聯建”示范城市落地汕尾先機,全面加快“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據了解,目前汕尾在全省率先實現政務服務“四個統一”以及“市縣兩級標準統一”,“數字政府”建設成效凸顯,政務環境更加高效便捷。
電子政務辦事越來越方便
看病買藥忘帶醫????酒店入住沒帶身份證?開車忘帶駕駛證?企業辦稅忘帶營業執照?放在過去,這些瑣事會令你焦頭爛額。但自從有了“粵省事”和“粵商通”,憑“手機亮證”就可以在汕尾暢行無憂。而這正是汕尾“數字政府”建設成果的具體體現之一。
汕尾市政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汕尾已經在全省率先實現政務服務“四個統一”,“市縣兩級標準統一”以及推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市、城區兩級74部門12個系統3179項政務服務事項在省內率先實現統一預約、統一叫號、統一受理、統一評價。全市2764項政務服務事項流程再造,市縣兩級10108項事項辦事材料和辦事流程標準統一,全市273項高頻事項實現“全市通辦”;全市依申請+公共服務事項可網辦率提升至99.71%,全流程網辦率提升至91.13%,行政許可事項審批時限壓縮比提升至94.13%、平均跑動次數從0.0351次縮減為0.0059次。
汕尾推動政務服務“六個通辦”取得明顯成效,市民服務廣場啟用以來共接待群眾和企業人數27864人,平均每日990人,共收件21045件,發證件總數4621件,事項辦結率100%,平均等待時間從開辦時7分鐘壓縮為現在的4.06分鐘,遠低于大部分城市15分鐘的平均等待時間;平均辦理時間從17分鐘壓縮為15分鐘,低于大部分城市20分鐘的平均辦理時間;平均審批時間從3天壓縮為1.5天,低于珠三角部分城市2.5天的審批時間。
此外,汕尾還積極創建“無證明城市”。全市公布直接或替代取消的證明材料7619個,上線電子證照379種,累計簽發電子證照1317多萬張,不斷優化電子證照“免證辦”及跨部門協查工具,通過電子證照核驗及工具核查,58種高頻的電子證照支撐全市6774項辦事事項,13492項證明材料,實現了62015筆業務,160019次的免提交用證服務,累計減免材料約106659份,政務服務事項與電子證照關聯度全省排名第一。
助力政務環境更高效便捷
汕尾充分運用“數字政府”改革成果,將“粵商通”企業開辦等應用場景,通過信息共享本地化打造營商一體化平臺—“善美店小二”,以技術創新驅動業務改革和制度創新,上線的招標采購、惠企政策信息推送服務,集成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專區服務,實現了94個審批事項“指尖辦、馬上辦”,進一步規范中介機構服務行為,推行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網上選取。
汕尾率先在全省完成政務服務一體化監管平臺建設工作,對預約、叫號、受理、審批、辦結、出證、評價等11個標準環節進行全方位、全流程、全鏈條監管。今年來已有26萬條政務服務辦件數據,覆蓋全市232個各級單位共34620個事項,倒逼驅動部門提升政務服務水平,部分單位滿意度指數取得10%左右提升。根據抽樣統計,9月份以來,全市政務服務高頻事項滿意度指數為90.99,辦件按時率為90.4%,較前增長了16%;事項審批時長(受理到出證)平均縮短了5.25個工作日,壓縮百分比為68.76%;全市事項辦理時長(從預約到領證)平均縮短了6.18個工作日,壓縮百分比為59.86%。
服務優化當好便民利企“店小二”
汕尾還著力打造粵系列汕尾特色品牌,大力推行指尖辦理,“粵省事·汕尾版”已上線991項政務服務事項,汕尾本地服務事項73項,總用戶數達355.2萬;“粵商通·汕尾版”已上線服務事項636項,其中本地特色事項94項,企業注冊累計達116,432個;“粵政易·汕尾版”開通賬戶62944個,活躍率95.58%,接入了“數看汕尾”“委員代表直通車”等67項應用,完成60個單位粵政易協同辦公平臺系統開通運行。
汕尾市政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民服務大廳還在積極探索建立“店小二”式服務制度。立足解決群眾辦事的難點堵點問題,為群眾提供國家法定節假日“延時服務”“政務服務+免費寄遞”“長者綠色通道”服務、24小時自助政務服務,設立“辦不成事”幫辦崗、“幫辦代辦”“跨城通辦”窗口;強化業務管理,不斷創新服務,通過“五心”服務,努力打造為民服務“便民窗口”。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