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營商環境課題組在2021廣州法治化營商環境研究聯盟專家研討會上發布了《廣州市法治化營商環境評估報告》。
報告從法治建設、市場環境、政府服務、司法保障、糾紛解決、公法服務、企業感受和區域協同等八個維度進行評估,共設66項指標,綜合評價廣州營商環境法治指數。結果顯示,廣州得分為 96.85 分,評級為A+級。
在大灣區率先出臺營商環境條例
廣州2021年1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的《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中最早出臺營商環境條例的城市。廣州的營商環境政策宣傳效果較好,開設了“營商環境”專欄,點擊進入能查詢到與企業設立、經營、監管和法律保護相關的政策文件;同時,在政府官微及機構媒體的移動端采取視頻解說、動漫長圖、互動課程等形式宣傳營商環境政策,讓企業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廣州市公開的企業信用報告和行政處罰信息是最全面、最多的,其中廣州的法治規則及透明化建設企業滿意度和專家打分都是最高,可見廣州的法治透明度得到市場主體和學者的認可。
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既關注保障市場良好運行的執法和監管行為,也關注保障市場主體健康發展的合規和包容措施。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州率先在交通和旅游領域出臺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責清單,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提供更寬松的發展環境。
保護中小投資者舉措特色鮮明
當市場主體遇到經營糾紛,需要尋求法律途徑解決時,是否可以平等獲得訴訟服務和調解服務以及相關服務的效能?廣州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司法保障,特別是在保護中小投資者方面的舉措特色鮮明。
“司法保障”維度重點關注司法行為的“保護力度”與“保障效率”。2020年,廣州市司法局牽頭推出多項改革舉措。除了《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還出臺了《廣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廣州市公共法律服務促進辦法》《廣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規定》,為法治化營商環境構筑一套保障體系。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廣州在專利案件受理量和訴訟調解、企業滿意度方面較為領先。執行合同和辦理破產是世界銀行的指標,廣州比較重視且案件量、調解效率以及在線化程度都高于其他幾個地市。值得一提的是,廣州、深圳、中山、珠海等城市先行先試設立破產法庭,提高了企業辦理破產的效率。
廣州引領灣區協同和規則對接
面向大眾的公共法律服務是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助推器。報告顯示,廣州公法服務滲透性強,如在《民法典》《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宣傳中,廣州就針對企業需求,運用多媒體手段、通過多個渠道進行了多角度的解讀。廣州對普法宣傳的投入逐年提高,2020 年的法制宣傳教育經費為 734.78 萬元。
廣州市司法局持續開展法律服務暖企活動,2020年為1萬家中小微企業開展法律服務,調解涉疫糾紛 2341 宗。廣州的律師人數達到17956人,仲裁員人數 2004 人,由律師、仲裁員、公檢法工作人員組隊定期給企業進行“法律體檢”。此外,擁有自貿區片區的廣州率先推進內地與港澳聯營律所建設工作。
在粵港澳大灣區討論法治化營商環境,必須有區域協同視角,只有實現灣區內的機制和規則互通互認,企業做生意才更便利。報告顯示,專家組認為廣州引領帶動效果明顯,在珠三角城市群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中發揮著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帶頭作用。
法治化營商環境企業滿意度88.13%
優化營商環境要以市場主體滿意為最終目的。報告顯示,課題組圍繞法治化營商環境事項進行企業調查,廣州的企業滿意度為 88.13%。其中,“執法規范”和“司法執行”兩個事項滿意度最高,分別為87.07%和86.67%。近五成(49.0%)受訪企業感受到“企業投資者在法律保護下更有安全感了”。
課題組設計了監測問卷,實地測評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監測總分50分,廣州得分43分,表明廣州訴訟服務的便利度和友好度得分率超過 80%。課題組發現,訴訟服務中心智能化水平較高,使用了智能自助填單系統、遠程視頻接訪系統、大廳現場網上立案系統等設備。服務大廳中所設置的“E 法亭”則是廣州互聯網法院新推出的一款智慧司法便民終端,能夠為當事人提供自助存證、自助立案、查詢案件信息、批量打印文書、參與在線庭審與調解等多項司法服務。自 2019 年 6 月起廣州中院率先在全省法院試點推行跨域跨層級訴訟服務。初步實現了跨域訴訟服務“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極大減輕了群眾的訴累。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