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廣州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
全國率先推出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處罰免強制清單,率先應用全國通用電子營業執照進行數字簽名認證,推出全國首個面向投資者的投資政策智能化運算服務平臺,全國首創破產“智融”平臺,成為全國第一批“清單制 告知承諾制”改革試點……
“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在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廣州的重要任務。三年來,廣州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
今年5月,《廣州市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若干措施》印發,正式啟動營商環境4.0改革;9月,廣州入選國家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從1.0到4.0,廣州用一系列更深更細更實的舉措為全國營商環境改革探路。
牢記“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囑托 先試點后推廣發揮示范作用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2018年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同在場的中小民營企業負責人親切交談。他指出,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企業,我們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這既是對中小企業的褒揚,也是對孕育、滋養中小企業的這片土地的肯定。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中小企業因其自身的脆弱性,抗風險能力差,往前走的每一步都更有賴于周圍環境的支持。過去三年,廣州開發區聚力優化中小企業營商環境,全面激發中小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廣州開發區構建了1+8科技創新系列政策體系,“美玉10條”2.0版,以及最近推出“專精特新10條”。從落戶投資、研發創新、金融扶持、人才支持等七大維度進一步優化政策和服務,為“中小企業辦大事”營造了最優環境。
同時,廣州開發區不斷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做到材料最簡、時間最短、成本最低。此外,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比如,政策兌現言出必行。全省首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累計發布43個“免申即享”事項清單,1081家企業通過“免申即享”收到扶持資金4.19億元。
當前,廣州開發區集聚中小企業近4萬家。廣州開發區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均是中小企業,80%以上授權發明專利和技術創新成果來自中小企業。
即使在面臨空前挑戰的這三年,廣州開發區的民營中小企業依然保持平穩發展,有一些企業甚至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以三年前總書記曾親切交談的12家廣州開發區中小企業為例,它們2020年合計完成產值235.8億元,同比增長8%,2021年1-8月合計完成產值194.1億元,同比增長34.4%。
事實上,廣州開發區正是廣州市營商環境改革的探路者。先試點、再總結經驗、然后推廣復制,最終成為制度創新,已經被證明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徑。例如,廣州開發區的“一門式”政策兌現等多項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先試經驗就被納入4.0改革中。
從物理融合到化學反應 讓市民企業更具獲得感
在南沙區政務服務中心“一窗通取”專窗前,新開辦貿易公司的楊先生不到半天就順利領取了包括營業執照、發票、稅務Ukey和印章等在內的一網通辦大禮包。
“以前辦個企業需要跑好幾個部門,手續麻煩流程又多,現在在‘一網通辦’平臺上面半天就能全部辦理好了,壓縮了辦理時間。而且還可以免費領取5枚印章,不用自己跑去刻章店刻制,節約了開辦企業的成本?!睏钕壬吲d地說,通過南沙區推行的“一網通辦”“一窗通取”模式,申請人開辦企業只需登錄一個平臺、進行一次認證、一表填報58項信息,即可一步辦結。
這里的重點在于“1表申報、1步辦結”。在營商環境3.0改革前,廣州已經實現了重點領域高頻事項的“一窗辦理、一網通辦”。但這是簡單的“物理融合”,在辦理的時候還是需要填寫多張表格。到了3.0時代,開辦企業全面實現了“線上一網一界面、線下一窗一表單”,實現商事登記、刻制印章、申領發票“開辦企業”三部曲0.5天辦結,已經達到世界銀行要求的最短時間。
今年進入4.0時代,開辦企業全面壓縮成“一表申報、一個環節”,將三部曲擴展至六部曲,包括申請營業執照、刻制印章、申領發票和稅務Ukey、就業和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預約銀行開戶和銀行預設賬號開戶等開辦企業事項全面整合,全流程0.5天辦結,讓企業開辦真正做到一步到位。
開辦企業只是廣州營商環境眾多指標優化的一個縮影。表面上看,時間上并沒有變化,但在內部其實已經發生化學反應,從單純“放”在一起走向“融”在一起。如今,廣州已經做到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以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為導向,不斷提升主動服務企業質量和效率。
同樣的變化還發生在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領域。例如,廣州建立全市“三清單”(電子證照清單、電子材料清單、數據共享清單),實現辦事材料“免提交”。廣州將557類高頻電子證照、870份電子材料以及各部門數據共享清單進行智能組合復用,辦事人在實體大廳辦理綜合受理業務時,通過“穗好辦”APP亮碼即可辦事,實現政務服務辦理方式革命性再造、數字化轉型。
久久為功下足繡花功夫 推動改革不斷獲新突破
三年來,廣州始終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主動對標最高最好最優,對接國際通行營商規則,注重整體統籌謀劃,推動各輪營商環境改革政策迭代升級、前后銜接、縱深推進。
經過持續攻堅,廣州營商環境改革總體框架基本形成,導向逐步明確,任務不斷清晰,成果充分顯現。在2019、2020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廣州均位居全國前列,連續兩年全部18個指標獲評全國標桿;在國務院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實情況15項創新舉措中,廣州市有4項入選;在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中,廣州市位居第一。
截至目前,廣州市場主體數量突破270萬,創新創業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不斷提升。截至2021年3月底,在廣州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總數已達309家。
4.0改革,重點落在用繡花功夫繼續深化、細化、系統化各領域改革,著力破解數據共享不充分、部門協同不到位、對標改革不徹底等共性問題,加強地方事權系統集成,提升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
此外,廣州還統籌全市法治資源,成立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法治聯合體,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提供高質量法治保障。創新采用立法專班和專家團隊“雙主體”制定了《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在法律框架下進一步推動制度創新,著力解決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營商環境改革永無止境。接下來,廣州將持續樹牢“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理念,在市場準入、要素流通、項目審批、創新生態、外資外貿、事中事后監管、司法保障、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領域推出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重大實踐成果。在更高起點、以更大魄力、用繡花功夫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全力打造全球企業投資、國際人才匯聚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