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屆“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實踐案例”發布,徐匯區虹梅街道“用治理思維打造基層高水平‘法治化營商環境’”獲評“最佳案例”?;鶎又卫砣绾畏沼诜ㄖ位癄I商環境的打造?虹梅街道展開了創造性探索。
“電商行業中商事行為的郵件確認效力認定有哪些注意點?”“關于他人企業名稱中的存在與我司注冊商標相同的字號的情況,我司有哪些維權的途徑?”……不久前,位于虹梅街道的華鑫園區內舉行了一場以知識產權為主題的企業法務沙龍。一個半小時的活動,30多位企業法務代表“火力全開”,一個接一個地向主講嘉賓、徐匯區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法官于是拋出問題。于是法官精彩專業的解答“干貨滿滿”,令參會企業代表感覺收獲不小。
虹梅街道與漕河涇開發區高度重疊,虹梅轄區內有在地企業4600余家,其中90%是中小微企業。知識密集型企業多、高成長型中小企業多、流量型平臺企業多的特征讓這些新興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大量“急難愁盼”問題,據統計,街道每年各類法律糾紛達到8000多件,不但牽涉街道、園區和企業大量精力,還直接影響了大批企業的發展?!胺蘸闷髽I法人也是基層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焙缑方值傈h工委書記范潤生介紹,虹梅街道結合自身特點,將服務重心以自然人為主轉向自然人和企業法人并重,開展一系列基層司法創新,形成頗具特色的“虹梅模式”——構建以“源頭治理、智慧治理、協同治理、多元治理”為特征的治理格局,打造“社會調解優先,法院訴訟斷后”的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
針對轄區內大量中小創新企業的痛點,虹梅街道打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對中小企業開展合法用工、合規等專題培訓、沙龍和論壇,并開通法務熱線,隨時解答中小企業的疑問和困惑。類似華鑫園這樣為企業量身打造、送到“家門口”的公共法律服務,自2018年司法創新以來,在虹梅街道已經開展了近500場。
“要在基層解決企業糾紛矛盾,關鍵在于街鎮要有充裕的司法資源?!焙缑方值浪痉ㄋL錢曉鵬介紹說,虹梅街道構建了“三庭合一”一體化工作模式,邀請徐匯法院和勞動仲裁院分別設立“派出法庭”和“派出仲裁庭”,與街道司法所調解庭一起有機銜接調解、仲裁、審判三大環節,打造矛盾糾紛分層過濾與化解體系?!捌髽I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同一地點實現快速解決糾紛,真正解決法律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绷硪环矫?,虹梅街道還聯合區司法局、人社局、總工會共同設立徐匯區漕河涇開發區聯合調解中心,提供法律咨詢、公證預約登記、法律援助等服務。其中聯合調解中心專門創設的退休法官調解工作室,邀請有調解經驗和專業知識的老法官加入,調解成功率超過80%。
要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還需要匯聚多方社會力量資源,形成社區法律服務的閉環結構和良好生態。在去年底舉行的第三屆漕河涇開發區法治論壇上,由虹梅街道、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漕河涇開發區共同發起的漕河涇開發區法治共建委員會正式成立,這一聚集了區內企業、本市法律專業機構以及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等26家單位的法治共建專業委員會,旨在以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推動法治建設,為賦能企業治理、提升企業風險管控能力發揮積極作用。最近,虹梅街道舉辦的法務沙龍后,專門留出一對一“專家門診”時間,遇到“疑難雜癥”的企業提前預約,虹梅司法所通過法治共建委員會匹配相關專家資源,一對一為企業提供深入咨詢。
據悉,通過案例實施,虹梅街道調解案件增長率從2019年的128%下降到2021年的68%,2020年成功調解數量上升到2695起,為企業間接避免損失近20億元,80%的企業明顯感受到法治化營商環境提升,園區新增招商企業1200多家,今年上半年完成總稅收95.9億元,增長率達92.9%。不僅實現了“法律服務觸手可及、矛盾糾紛分層過濾、法治化營商環境明顯提升”的治理成效,以城市治理軟實力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同時也是上?!拔鍌€中心”“四大功能”建設在基層落地的生動實踐。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