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市檢察院出臺《關于發揮檢察職能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進一步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全市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服務保障。

  《實施意見》共20條,涵蓋總體要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落實辦案法律政策、提升檢察辦案質效、積極促進社會治理、加強組織保障工作等六個方面,聚焦聚力服務保障川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大局。

  《實施意見》明確,嚴厲打擊黑惡組織以暴力、脅迫等方式向民營企業收取“保護費”、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的犯罪,依法懲治侵害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涉黑涉惡案件背后的“關系網”“保護傘”犯罪。加強與監察委員會的協作配合,嚴厲打擊國家工作人員利用市場準入、市場監管等職務之便受賄及向民營企業索賄的犯罪,嚴厲打擊侵犯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職務犯罪,支持促進“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持續健康發展。

  《實施意見》規定,優化涉民企公益訴訟辦案模式,把保護公益與維護民企合法權益結合起來,探索提出分期支付公益訴訟賠償金、企業自行修復等訴訟請求,減輕企業訴訟壓力。在辦理涉民企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時,可以向行政機關提出有利于“讓企業活下來”的檢察建議,主動配合行政機關開展后續監督治理工作,實現“檢政企共贏”的辦案效果。

  《實施意見》提出,暢通民營企業權利救濟渠道,對反映損害民營企業的控告、申訴,實行專人負責、交辦督辦、告知反饋制度,將涉民企申訴案件納入檢察長接訪下訪的重點案件范圍。

  《實施意見》明確,依法打擊假冒注冊商標類、侵犯商業秘密等破壞企業創新發展的知識產權犯罪,慎重處理民營企業參與科技創新融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研人員轉化收益中涉嫌犯罪問題,支持企業家創新發展。同時,重點監督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而不立案、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不應當立案而立案,著力監督糾正刑訊逼供、非法取證、濫用強制措施、查封扣押凍結財物不當等偵查違法行為。

  《實施意見》要求,牢固樹立依法、審慎、穩妥辦理涉民企刑事案件的理念,貫徹涉民企案件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重點關注民營企業投資人、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三類犯罪人員,從及時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依法提出寬緩化量刑建議方面,讓企業活下來、留得住、經營得好。

  去年6月,重慶市檢察院部署開展“保市場主體、護民營經濟”專項行動以來,持續落實“17項工作措施”,深入開展涉企案件集中攻堅、涉案財物專項清理處置等專項行動,建立預防“掛案”和定期核查清理機制,辦理典型案件上百件,清理“掛案”上千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上億元。

  今年1至9月,重慶檢察機關辦理涉企案件不捕率、不訴率分別為37.99%、28.57%,貫徹落實涉民企案件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效果顯現。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8營商.jpg  

數字8.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