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的基礎性作用,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天河區市場監管局大力用好信用分類監管這把“金鑰匙”,今年以來共制定年度隨機抽查工作計劃合計93個,跨部門聯合抽查工作計劃18個,抽查事項120余項,聯合抽查事項61項,有力減少了對市場主體的干擾,力保放出活力、放出創造力,管出公平、管出質量,服出便利、服出實惠。
當前,天河區市場監管局根據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知識產權等行業特點,按企業風險等級,在“雙隨機、一公開”綜合監管平臺建立相應的檢查對象名錄庫,同時對信用差、風險大的企業建立專門的監管子庫,從而做到分級分類監管,實現了靶向監管。實施抽查時,對信用風險低的企業大幅降低抽查比例、減少抽查頻次,對信用風險高的企業提高抽查比例、加大抽查頻次,同時列入專項整治重點監管對象,讓信用差的企業承擔更多監管成本和代價。目前,天河區市場監管局已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建立了31個專業檢查對象子庫。
創新推進聯合獎懲信用監管,做到“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相結合”
天河區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企業誠信缺失問題專項治理,重點加強對虛假騙登、虛假廣告、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等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領域誠信缺失問題的治理。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等方面,將信用信息作為重要考量因素,創新推進信用監管,對失信者出重拳、下猛藥、利劍高懸,達到“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效果;對守信者樹先進、強褒獎、無事不擾。
同時,加強信用監管服務,完善企業信用修復渠道和流程,鼓勵和支持失信者主動整改問題,消除不良影響,開展信用修復,重塑守信形象。目前,天河區市場監管局共將9萬余家經營異常企業通過信用修復移出經營異常名錄,300余家嚴重違法失信企業通過異議移出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創新推進跨部門聯合抽查信用監管,做到“多事項與多部門同時檢查相結合”
天河區市場監管局不斷拓寬天河區跨部門聯合抽查的范圍和領域,推動各專項整治工作牽頭部門組織開展專項跨部門聯合抽查工作。按照“科學籌劃、統籌安排、合理配置執法資源”的原則,依托廣州市“雙隨機、一公開”綜合監管平臺,各部門平等參與、密切配合、共同實施,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切實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預,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同時也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
目前,天河區市場監管局分別聯合市統計、稅務、公安、氣象和區教育、發改等十多個部門開展跨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行動,一次性完成對抽查對象涉及相關事項的檢查,減少企業的受檢頻次,達到抽查一部分、警示一大片、規范全行業的效果。
創新推進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做到“公示與監管相結合”
隨著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平臺和聯合獎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為基礎,形成行政性、市場性和行業性等懲戒多管齊下,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失信聯合懲戒大格局已初步形成。
為進一步強化信用公開意識,按照“應公開盡公開”的原則,通過“國家企業信用公示系統”網站、“信用中國”網站等渠道,天河區市場監管局依法開展事前事中事后監管產生的信用信息向社會公開,讓市場主體的誠信狀況暴露在陽光下,破除“信息不對稱”難題,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實現優勝劣汰。
同時,切實加大信用信息安全和市場主體權益保護力度,建立健全信用信息異議投訴制度,經核實有誤的信息要及時更正或撤銷,嚴肅查處違規泄露、篡改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謀私等行為。
目前,天河區共有19萬余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8千余家企業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4000余家企業被做出行政處罰,5萬余家雙隨機抽查企業檢查情況,已全部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平臺對外公示,做到“應公示盡公示”。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天河區市場監管局將加快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不斷推動實現天河區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走在全國前列。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