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子政務服務金字招牌“一網通辦”又取得重大進展

  2021年11月23日從上海市政府獲悉,2021年,上海市年初部署的12件高頻熱點改革事項,目前已全部上線運行。

  這“12件事”分別是,市級支持資金申請、公共信用信息修復、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繳、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居住證辦理、企業招用員工(穩就業)、社會救助、校車使用許可、職業健康、一般項目挖掘道路施工、船舶開航、企業高頻證照變更聯辦。

  據上海市“一網通辦”透露,在年初歸納了社會關注的12個高頻熱點領域,相關部門著手實施業務流程再造。

  改革期間,上海市政府研究明確牽頭單位、配合單位,梳理編制“一件事”所涉各類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形成事項清單。

  比如,市級支持資金“一件事”梳理匯聚9個部門、15個資金項目,67個具體支持方向,做到一口匯聚、應歸盡歸。

  針對挖掘路施工領域企業辦理體驗不好、管理服務效率不高等問題,探索根據風險大小對項目實施分類管理,在優化單部門審批的基礎上,強化交通、規劃、交警部門間“一件事”協同聯動,便利企業申請的同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針對居住證辦理涉及多個事項鏈條冗長、入口分散,群眾開具證明難,辦理體驗不好的問題,通過“一件事”整合,統一居住證相關事項線上入口,試行親屬關系證明“承諾制”,大幅減少群眾跑動。同時,依托“一網通辦”統一照片庫、電子證照庫實現數據共享復用,主動推送“辦證提醒”“簽注提醒”等智能服務。

  針對殘保金征收領域的重大政策調整,建設殘保金一體化在線征繳系統,實現殘保金繳納全流程網上辦理,助推政策平穩落地、“一件事”精準直達。

  據上海市“一網通辦”透露,“12件事”改革從“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入手,突出整體再造,強化系統重構,最大限度簡化優化業務流程。

  自3月1日上線以來,上海市平均辦理時間為4天,最快可以在1個小時內辦結,遠遠低于10個工作日的辦理期限要求。

  以校車使用許可為例,“一網通辦”平臺構建跨部門聯審系統,改線下串聯審為線上并聯批,申請材料“一次提交、多部門共享復用”,申請校車使用許可的跑動次數從原來的10次以上減少到最多2次(含線下驗車),辦理周期從20個工作日減少到10個工作日。

  以船舶開航“一件事”為例,在推行“十證聯辦”、全程網辦后,辦理時間從最多35個工作日縮減至15個工作日,減幅57%;申請材料從最多54份精簡至5份,減幅91%;線下跑動由14次減到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動”。

  政府辦事是如何做“減法”的?

  界面新聞從上海市“一網通辦”獲悉,“12件事”改革中,已探索運用AI智能化服務能力。

  如企業招用員工(穩就業)事項,“一網通辦”平臺可通過數據整合,事項集成以及申領事項的后臺匹配,建立項目間的邏輯關系判斷以及系統內嵌互斥算法,系統自動判斷并提示辦理事項,實現精準化的內容推送。

  此外,“一網通辦”后臺還會自動查找未辦理社??ǖ膭趧诱?,主動推送社??ㄞk理提示信息,變被動受理申請為主動跨前服務。

  在AI技術的“加持”下,殘疾人保障金征繳事項上,通過軌跡市場監管局、民政局等7個委辦局共3.45億條殘疾人相關數據,目前實現1.5萬跨地區殘疾人就業信息跨地域互信互認,精準集成殘疾職工人數審核、殘保金申報繳納和超比例獎勵等事項的線上辦理功能,有效提升了企業的辦事體驗。

  不斷打通數據的壁壘,是此次12件事取得高效突破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據透露,“12件事”通過數據共享、互聯互通,加強跨部門管理協同,從優化申請端體驗到賦能政府端治理,進一步提升管理服務的整體效能。

  比如,上海市級支持資金申請事項上,在企業專屬網頁和以及辦件材料庫的支撐下,該事項簡化申報表格填寫和重復材料準備。

  上海市“一網通辦”表示,下一步,平臺將優化完善今年新上線“12件事”的運營管理,按照辦理事項擴容新增、適用范圍深化拓展、受益人群覆蓋延伸、辦理體驗持續優化的目標,切實提高用戶黏性和辦理量,推動“一件事”從“能辦”向“好辦”轉變。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8營商.jpg  

數字8.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