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平臺為我們辦實事,項目申報時間比以前節約一半,也不用擔心評審中的‘貓膩’?!痹诔啥际心抄h??萍脊煞萦邢薰究偨浝碇硗踉瓶磥?,公司能提前研發出新產品,得益于今年6月上線的“天府蓉易享·政策找企業”智能服務平臺。
虛報項目套取財政資金、專項資金發放政策不透明等問題不僅讓小微企業權益受到了侵害,更是破環了優良的營商環境。成都持續發力重點行業領域系統治理,緊盯“申報項目不實、項目申報過程不公開、項目評審不透明、項目資金撥付不及時、項目推進緩慢、項目監管手段沒有創新”等突出問題,督促行業主管部門深入摸排風險問題,強化集中整治查處,依托現代化信息技術,推動政策服務流程標準化、可量化和智能化。
針對部分企業知曉政策難、惠企政策落地慢、政策獲得感不強等痛點難點,市經信局組成經信平臺建設專班,在充分梳理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通過量化政策條款、再造業務流程、建立資源庫體系,搭建“政策找企業”智能服務平臺。按照“基礎建設與運行規則并行”的思路,市紀委監委推動市經信局制定“即申即評、滾動公示、及時撥付”等6條運行規則,細化黨組審議、通知發布、項目公示等10個運行流程,確保平臺有章可循、有跡可查,推動“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轉變。
據悉,該平臺運行以來,共收集包括企業經營情況、產品技術情況、供應鏈情況、獲政府補助情況等7大類、86小類、6.9萬余個基礎數據;申報企業881戶,自動評審通過800戶,評審通過率90.8%,實現直達企業資金2.85億元,初步實現評審過程智能研判、政策匹配精準推送、補貼資金高效撥付。
“立足監督的再監督,我們持續推動各地探索打造‘營商云眼’‘陽光監督一點通’等數字監督平臺,利用‘大數據+’強化全過程跟蹤監督?!背啥际形N?、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王川紅表示。與此同時,成都市以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監督試點引路,將錦江區、青白江區、都江堰市作為3個市級重點推進單位,探索設立營商環境監測點、聯企“前哨站”等模式,持續開展“嵌入式”駐點監督和“跟進式”項目監督。
今年1至11月,成都市紀委監委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收集群眾和企業訴求反映1974個,通過廉情專報、點對點督辦函等方式通報突出問題,發出督辦函270份,推動解決問題720個,讓辦事有速度、服務有溫度、企業有感受,推動形成營商環境建設合力。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