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工商聯積極探索建立綜合評價機制,實現營商環境“好差評”與政務服務“好差評”深度融合,兩評合一,倒逼各級各部門改進工作、優化服務,進一步深化親清政商關系,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向好。

  “五評”機制倒逼政府“好服務”

  巴中市工商聯創新評價機制,精準確定評價對象,將巴中市112個單位確定為評價對象,并根據職能、行業特點分為區縣政府、行政與司法機關、管理服務單位、金融服務企業、其他服務企業5類,分別考評。巴中市工商聯還多方匯聚評價內容,每季度采取“過程評價+現場評價+三方評價”的方式,對政務服務滿意度、企業家感受和營商環境關鍵指標進行評價,讓評價內容既體現辦事群眾體驗和企業綜合感受,又融合專業評估機構意見。同時,巴中市工商聯分類確定評價等次,將各評價對象的過程評價、現場評價和三方評價得分按40分、40分、20分的比例折合計算綜合得分,并按2:3:4:1的比例,按得分從高到低分類確定“好”“較好”“一般”“差”等次。

  巴中市工商聯全面引入四川省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指標體系,將政務服務評價滿意率、評價數據歸集率、大廳評價儀覆蓋率、主動評價率、差評按期整改率、“12345”政務服務熱線辦理滿意率作為過程評價內容,實現了對政務服務受理辦理、績效跟蹤全過程的監督。在拓寬評價渠道方面,巴中市工商聯投入資金200余萬元購置評價儀934臺,配置到全市所有政務服務、便民服務窗口,將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部署到各政務服務信息平臺,實現了政務服務評價數據線上線下自動采集,評價入口市、縣、鄉全域覆蓋。為了確保評價的廣泛性,巴中市工商聯每季度隨機抽取規上限上企業代表40名、中小微企業代表20名、個體工商戶代表10名、黨代表10名、人大代表10名、政協委員10名,共100名代表組成的評價“百人團”。評價代表根據自身對112個評價對象服務質效的感受,現場評價打分,參評代表對評價對象不了解的可以在限額內選擇棄權。

  巴中市工商聯引用專業評價報告,以國家、省發布的營商環境年度評價報告、季度評議結果為評分依據,根據全市開辦企業、申請建筑許可、獲得電力供應、注冊財產、獲得信貸、投資者保護等18個指標在全省的排名情況為45個責任單位量化評分。巴中市工商聯還細化單位責任評分,根據評價對象所負責的單項指標在國家、省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位賦分;同一評價對象涉及多份報告、多個指標的平均計分;同一指標涉及多個評價對象的,各責任單位根據工作情況分解所扣分值。此外,現場測評委托第三方機構組織,運用電子評分系統無記名打分、實時亮分、自動統分,動態顯示排名。參評代表的抽取和現場集中測評由市紀委監委派人全程參與監督,評價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巴中市工商聯每季度綜合評價結果均向市委、市政府報告,抄送市紀委監委、市委組織部、市目標績效辦備案,并與被評價單位年度綜合目標績效考核掛鉤。嚴肅懲戒,倒逼整改。評價對象季度綜合評價1次被評為“差”等次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對評價對象班子成員進行談話提示,并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書面整改承諾;當年連續2次被評為“差”等次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評價對象班子成員進行談話提示,單位主要負責人在媒體上作出整改承諾;當年連續3次被評為“差”等次的,年度目標績效考核不得確定為優秀等次,屬駐巴單位的將評價結果抄報其上級主管部門。

  “好差評”評出政商關系新氣象

  截至目前,巴中市已有4個單位被評為年度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單位,4個單位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談話,30個單位班子成員被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談話提示。各地各部門以“好差評”為鏡,有的放矢轉作風,“庸懶散浮拖”等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實施“好差評”以來,全市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網上辦”“一次辦”比例達100%,全程網辦率達92.1%。許多在“好差評”中排名較后的部門積極采取各項舉措,不斷激發了民營經濟發展活力,2020年,全市新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2.1萬戶,總戶數增長15.1%。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