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探索企業信用監管“一張網”顯成效

  推動問題發現比例由49%提高到72%

  12月6日,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我省積極創新企業監管方式,推進信用監管制度改革在全國站前列,在全國率先建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并通過項目驗收,率先印發市場主體信用修復辦法,努力構建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互利共贏的營商環境。

  以往,針對企業的市場監管工作由多部門分別組織實施,檢查結果也不共享,容易出現“多頭檢查”和“重復執法”,在選擇檢查對象上也容易產生任意選擇、隨意檢查等問題。

  為此,江西以大數據為依托,建成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該系統集企業信用信息查詢、公告、填報,小微企業名錄、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以及聯合懲戒、簡易注銷等多功能于一體,同時設置監管預警、雙告知公示、網上注冊等具有江西特色的數據項和相關功能,基本形成了公眾查詢、部門監管、政府輔助決策的企業信用監管生態系統。

  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說:“作為全國信用監管‘一張網’試點省份,江西先行先試,大膽實踐,按照‘互聯網+信用監管’理念,以大數據、大監管、大運用為思路,扎實推進信用監管取得明顯成效?!蹦壳?,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同省高級人民法院、省發改委等13個單位、部門數據平臺實現對接,各平臺之間可以自動推送數據。尤其是與“贛服通”等平臺實現整體對接,連接起全省近300萬戶市場主體和近6000個各級單位。截至今年11月,該公示系統訪問量達6250萬余人次,單日訪問量最高達46萬次,共歸集共享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扶持政策、各類榮譽、信用承諾等20種市場主體信用信息4472.7萬條,同比增加766.5萬條,增幅達20.7%。

  這些信息全部歸于市場主體名下,向社會公示,供社會公眾、企業、政府查詢使用,將市場主體置于廣泛監督之下。負面信息鞭策企業改正錯誤,正面信息猶如一張金色的名片,有利于提高江西企業品質,助力企業在創新、創業征途中更加奮發有為。

  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推動多部門聯合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大幅減少抽查次數,減輕了市場主體的負擔。目前,江西企業雙隨機抽查比例已從5%降至3%,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抽查比例從3%降至1%,現場檢查數同比降低50%。

  為使抽查做到有的放矢,省市場監管局運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企業信用風險實施分類監管,按不同類別設置不同的抽查檢查比率和頻次,推動問題發現比例由過去的49%提高到72%,監管精準性明顯提升。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