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1年6月30日,常德市企業2020年度應報數57680戶,已報數55444戶,年報率為96.12%,創歷史新高,穩居全省第一,實現了年報工作的全省五連冠。這是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不斷強化信用監管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所取得的諸多成果之一。
“雙隨機一公開”增強企業獲得感
在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對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進行了解讀:雙隨機指檢查對象和檢查人員通過計算機隨機抽取,徹底根治人情監管,“送點錢塞兩條煙不管用了”;一公開指檢查結果全面向社會公開,接受廣泛監督。
自國務院部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以來,常德市參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的部門共有272家,其中市本級22家,梳理抽查事項清單922項,錄入檢查執法人員9638名,錄入檢查對象庫53余萬條,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今年來,全市共制定任務數1071起,抽查檢查對象11443個,其中部門聯合達到了374起,占比超1/3,涵蓋了市場監管、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等重要領域,基本上實現了部門聯合抽查工作的常態化。
常德結合實際在落實“一單、兩庫、一細則”的基礎上,將“跨部門”延伸至“跨區域、跨行業”,由“一跨”變“三跨”。圍繞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文化市場、農業領域等,開展了跨部門的“雙隨機”抽查;圍繞縣級、管理區等不同地域,實行本地監管人員回避制度,開展了跨區域“雙隨機”抽查;圍繞老百姓關注度高的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特種設備、醫療服務價格、網吧、民辦教育、農藥經營、客運等,開展了跨行業“雙隨機”抽查。同時,按照分級分類監管的要求,采取差異化的措施。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提高了抽查比例和頻次,尤其對納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市場主體,抽查比例達到了100%。
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信用監管科一級主任科員李發準表示,雙隨機檢查工作,讓企業的“獲得感”增強了。以某文娛企業為例,以前,該企業要頻繁接待文化、衛監、公安、市場監督等多個部門的輪番上門檢查,多的時候一年達到10來次,企業疲于接待,正常的生產經營也難免受到影響?!半p隨機、一公開”啟動之后,如果被系統抽中,那么,該企業這一年只需要接待一次由多個部門聯合進行的上門聯合檢查就可以了,企業負擔大為減輕,老板們也能騰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干事業。
“在服務中監管,在監管中服務”
年報是企業向社會履行的法定責任和義務,也是其展示對外自身實力的重要途徑,更是其積累社會信用信息的重要手段。常德市市場監管局一直秉承“在服務中監管,在監管中服務”的理念,始終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斷提升年報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每年年初,局分管領導就組織召開年報推進會,對年報工作進行部署,做到起步早,措施實,效果好。為提高年報工作的知曉度,常德市市場監管局對年報工作進行了多視角、全方位的宣傳,通過網站、公眾號、微信等網絡平臺發布年年報公告;通過電話、短信進行“點對點”的催報提示;通過車站、寫字樓等熱點地區電子顯示屏播放年報動漫。
這些宣傳手段的運用,使廣大企業對年報的意義、要求、具體操作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也進一步提升了他們自主申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助力企業健康發展,推動構建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打電話提醒企業填寫提交年報,也是有方法的”,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信用監管科科長梁高舉向記者介紹說。譬如,他們會重點對上一年度新成立的企業進行宣傳,因為這些企業對市場監管部門的要求不太熟悉,容易忽視年報填寫;相對來說,老企業就對這項工作比較輕車熟路,多半到時間自己就主動辦了。
對未按時年報的企業,除了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外,還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湖南)向社會公示,在辦理注冊登記、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評選、政府財政補貼、評先評優、招投標等方面予以限制和禁入,真正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提高其失信的成本,督促其自覺履行年報義務。
強化信用意識,建設“信用常德”
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企業登記注冊、行政審批、信用修復等環節,大力開展信用承諾活動,強化企業信用意識。將企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信息歸集至常德市數據資源交換共享平臺,并根據需要推送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湖南)和信用常德網站。全年來,共歸集行政處罰信息710條,行政許可信息783條,抽查檢查信息11364條。
打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湖南)”或者“信用中國(湖南常德)”網站,你可以通過輸入常德市任意一家企業的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注冊號,查詢到該企業的信用信息,或者了解掌握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一個完整、公開、透明的企業信用信息體系,初見雛形。
對已掌握的企業信用信息,市場監管部門進行綜合研判,根據信用等級高低將企業劃分為正常戶、經營異常戶和嚴重失信戶,并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對信用較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信用風險一般的市場主體,按常規比例和批次抽查;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依法依規實施嚴管和懲戒。
“黑名單并不是終身制,”梁高舉介紹說,為了鼓勵被“拉黑”的企業“改邪歸正”,他們可以按程序進行信用修復,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依法依規退出“黑名單”并相應解除失信聯合懲戒,依法依規縮短或結束失信信息公示,依法依規規范保存信用記錄。
信用監管是市場監管的基礎,完善市場監管體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高水平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信用監管建設一步步走向成熟、結出果實,必將推動常德市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做出新貢獻。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