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芝罘區緊緊圍繞便民利企目標,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服”改革工作,建立健全“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依托政務服務“一張網”,全面實施“不見面審批”專項行動,進一步提高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和效能,不斷提升審批服務便利化水平,讓“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切實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為推動轄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強化組織統籌領導,明確目標路徑。為確?!安灰娒鎸徟ǚ眨备母锕ぷ鞲咝в辛ν七M,芝罘區成立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專班推進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和調度推進會議,傳達部署工作落實,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同時,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不見面審批”的實施意見》,明確1個總體目標,制定6項重點舉措,卡實6項工作任務,提出4個保障要求,加快構建“不見面審批”工作體系,統領全區各領域努力打造“企業辦事不跑腿、群眾辦事不求人”的最優營商環境。

  大力推進全程網辦,提高網辦深度。組織全區34個部門對照本級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梳理論證,按照“兩個一律”原則(法定程序沒有要求必須見面的審批事項一律列入“不見面審批”事項清單,通過信息手段可以達到法律要求的一律列入“不見面審批”事項清單),編制《芝罘區“不見面審批”全程網辦事項清單(2021版)》,并在山東政務服務網和芝罘區政府信息公開平臺進行及時公布、動態更新。同時,組織開展全程網辦專項提升行動,對承諾的717項全程網辦事項進行逐流程排查整改。截至目前,我區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事項率達100%、全程網辦事件率達95%,走在全市前列。

  實施自建系統對接,推動一網通辦。為切實打通政務服務事項網辦路徑,提高全程網辦率,組織全區有關部門梳理編制《芝罘區涉及市級自建系統事項清單》(涉及6個系統、64項事項),并積極配合市級完成全部自建系統的對接和測試工作。截至目前,工程建設、不動產、人社、醫保、房產交易等民生領域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均已實現政務服務平臺一口受理、全程留痕、閉環監管。在此基礎上,大力加強政務服務平臺推廣應用,逐步減少線下辦件占比,推動網上咨詢、網上申報、網上反饋等“應上盡上、全程在線”。自系統對接應用以來,政務服務平臺賬號注冊量和全程網辦事件率分別增長48%和56%,網辦水平實現大幅提升。

  開展電子證照配置,推進減證便民。嚴格落實打造無證明辦事之城“兩個凡是”要求(凡是煙臺市轄區內政務活動產生的證明材料及結果一律不允許要求企業和群眾提供、凡是煙臺市轄區內政務活動產生的證明材料及結果一律由事項審批部門歸集并按程序提供),按照“應配盡配”原則,分批次組織完成涉及159類已共享電子證照事項的關聯配置,涵蓋413項事項、31類證照。在此基礎上,梳理編制《芝罘區第一批推廣應用電子證照配置事項清單(132項)》,全力做好推廣應用,身份證、營業執照、結婚證、不動產權證等一大批高頻證照,只需申請人驗證授權即可自動調用,無需上傳附件,真正實現政務服務“免證辦”。

  完善預約容缺功能,拓展遠程服務。為提高群眾辦事便捷度,對政務服務平臺全部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開通預約服務功能,公開24小時預約電話,滿足企業群眾的預約需求。同時,實行網上亮牌督辦,確保工作人員收到預約申請2個小時的工作時限內及時響應預約申請,提高服務實效。此外,為解決材料審查不合格導致“二次跑腿”問題,依托“芝罘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微信公眾號上線“芝罘政務·容缺服務”平臺。對進廳事項,辦事群眾可在線查詢提交補正申請材料、一鍵攬件呼叫郵政“代跑專員”,實時享受免費上門取件、免費寄遞證照等“點對點”服務。自上線以來,累計辦理容缺業務230余筆,為群眾和企業提供更有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政務服務,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努力打造審批高效、辦事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