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保定市“優化政務服務環境 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以來,保定市行政審批局以“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為抓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政務服務供給側改革,努力為企業和辦事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環境,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截至11月底,保定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86.2萬戶,比去年同期增長9.83%;新登記市場主體134066戶,比去年同期增長5.7%。

  深化改革,打造中小微企業發展新引擎

  保定市行政審批局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政務服務集成聯辦,著力破解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點、痛點,助推企業達產達效。

  深入推進“無感審批”改革。今年6月,保定市在全省首推“無感審批”模式,通過數據歸集查詢開展“用戶畫像”和“行為建?!钡裙ぷ?,根據企業、群眾辦事需求提供信息提醒、預約辦理、精準供給和智能處置等服務,并通過電子公文、電子證照、“快遞+政務”等方式,讓企業、群眾在“無感體驗”中辦成事。目前,這種審批方式已經在涿州、高碑店、順平等22個縣(市、區)推行,共涉及食品經營許可延續等25類事項,累計為300家企業提供“無感審批”服務。

  深入推進藥械經營許可改革。保定市推行“市縣聯動”,打通市縣兩級數據壁壘,共辦理藥品零售企業行政許可1350件,減少企業跑辦4100余次,全市藥品零售企業審批提速66%。實施藥械經營行業“一業一證”改革,保定市將藥械經營行業所涉及的《藥品經營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食品經營許可證》《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備案憑證》等整合為一張載明相關行政許可信息的“藥品醫療器械(食品)經營證書”, 實行一件事打包辦理、多事項一并審批、一證式綜合許可、全流程一次辦好。

  深入推進“跨域通辦”改革。保定市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推進“京保通辦”“雄保通辦”“跨縣聯動”“多地協辦”,與9省17市建立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聯盟,83個事項實現跨省通辦,99項實現“全市通辦”,35項實現“跨縣通辦”事項,實現“異地代收、聯網辦理、就近送達”。

  深入推進“百事通”改革。保定市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將每一個事項按照主體類型、辦事“情形”、辦理內容等因素梳理細化,按照“一表申請、一單告知、一套材料”的要求,進一步優化辦理流程,整合辦理環節,推動多事項“串聯審批”改為“并聯審批”,形成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和辦理時限。截至目前,保定市共39個“套餐”服務,可實現“全事項、全鏈條、全流程、全環節”服務,辦理套餐2859件。

  強化保障,打造中小微企業發展良好環境

  保定市聚焦企業“開辦難”“融資難”等堵點和痛點,健全政務服務體系,強化政務服務保障,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努力為中小微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全力打造“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保定市以企業和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為目標,進一步規范集中進駐和事項劃轉,推行各類便民利企的審批服務事項進駐各級政務服務大廳集中辦理;深入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盤活城鄉末梢神經,扎實推進綜合服務站提升工程。目前,保定市行政審批部門已經向鄉(鎮、街道)賦權198項,向村(社區)賦權112項,委托下放至縣(市、區)6項,推動同一事項的“名稱、編碼、依據、類型”在省、市、縣、鄉、村“五級四同”,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同時,積極推進“政政合作”“政銀合作”“政郵合作”,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型”村(社區)綜合服務站,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服務。

  迭代升級“智慧化”服務模式。深入推進全流程網上辦理。保定市采取“市級建設、四級應用”模式,建立“數據共享平臺”,推進“一網通辦”。全市網上可辦率達到99%以上,全流程網辦率達98%。鄉村兩級13萬余項政務服務事項開通網辦功能,網上可辦率達99%。強化電子證照推廣應用。保定市完善電子證照庫,按照《河北省電子證照數據歸集責任清單》,實現納入清單的證照100%電子化,并將數據全量歸集到省統一電子證照庫,擴大取消紙質發放證照范圍,推動“免證辦”、電子亮證等應用,提高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市縣鄉三級印章印模采集備案工作基本完成,已制作電子印章4167枚,覆蓋704個部門,覆蓋率100%。推出“冀時辦”智慧服務。目前,全市已有20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在“冀時辦”端辦理,其中水電氣暖類報裝繳費便民應用上線“冀時辦”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

  全面推進“簡約化”市場服務環境。實行企業開辦“5110”標準化服務。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環節,申請材料壓減至5份,開辦環節壓縮至1個,照章(實物和電子)票并行申辦,1個工作日內辦結(市本級企業登記30分鐘內辦結),實現企業登記、公章刻制、發票申領全環節零成本。推進簡易注銷登記改革。聚焦企業注銷中的“難點”和“堵點”,加快市場“新陳代謝”,全市共辦理內資企業簡易注銷登記8044戶,占全市注銷企業的55%。推進“證照聯辦”套餐服務。以民生事項、高頻許可事項為重點,選取藥品零售、食品經營、個體餐館等9個行業領域先行試點“證照聯辦”,打造準入與準營一體化工作模式,實現準入準營“證照聯辦”,準營信息“一碼加載”。

  努力打造“品質化”信用支撐環境。保定市進一步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信用平臺,拓展信用功能,重點針對信用承諾、線上信用修復等板塊功能進行改造完善,實現國家、省、市信用修復“同步辦理”。大力推動“信易貸”成果落地,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助力中小企業發展。截至目前,“全國信易貸平臺保定站”已經有41家金融機構入駐,共發布信貸產品80個,44000余家企業入駐,授信成功457筆,授信金額12.17億元,有效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規范提升,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保定市堅持“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的理念,強化規范管理,提升政務服務質量,打造“數字化”監督評價體系,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強化社會監督,打造舒心政務服務環境。保定市建立政務服務監督員制度,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新聞媒體、基層代表等為監督員,實施現場訪、網上督,打造勤政、廉潔、務實、高效的政務服務隊伍。堅持把“好差評”系統與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并軌運行,強化評價數據分析,利用評價器、二維碼、電話回訪、短信評價、河北政務服務網、“冀時辦”移動端及微信小程序、查詢一體機等7種評價方式,全方位接受辦事群眾評價監督,強化評價結果應用,不斷提高政務服務質量和水平,全市評價量為910.88萬件。

  強化數字監督,打造放心政務服務環境。依托現有的保定市網上審批平臺,建立行政審批負面行為管控系統,通過自動抓取、動態更新、分類匯總,系統自動篩查超時審批、違規審批等行政審批負面行為,發現問題靶向施治。同時,將問責情形和具體標準嵌入管控系統,發生負面行為后,系統第一時間向執紀部門自動推送相關信息,實現審批權力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雙軌”防控。

  強化政策幫扶,打造暖心政務服務環境。保定市行政審批局聚焦企業和群眾反映突出的“難點、痛點、堵點”,制定《酵母制品食品生產許可審查方案》和《水蘇糖食品生產許可審查方案》,幫助相關解決無現行有效的生產許可審查標準的難題,助推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