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監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是規范市場秩序的“金鑰匙”。近年來,在省發展改革委領導下,省信用中心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5號)、《河南省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方案》(豫政辦〔2020〕7號),打通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率先建成全省一體化信用監管系統,推動全流程嵌入各級各部門業務系統,充分發揮信用監管效能,讓守信者“降成本”,讓失信者“付代價”。
一、落實信用承諾制,助力“放得開”
持續優化信用承諾及踐諾信息歸集共享、跟蹤監管等服務,全流程嵌入省市縣三級網上政務服務平臺,以及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省內大件運輸許可審批等部門審批系統,實現“核查信用—作出承諾—踐諾跟蹤—違諾追究”的信用承諾閉環應用,在市場準入、資質審核、項目審批、行業自律等環節,全面支撐信用承諾制實施,以承諾推進減材料、縮環節、壓時限,既有效提高了審批效率,又大幅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如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依托全省一體化信用監管系統開展投資項目承諾制,審批時限由至少180個工作日縮減至13個工作日以內,申請材料由145項縮減至27項。截至目前,省信用信息平臺累計歸集各級各部門審批告知型、容缺受理型、主動承諾型等6類1200多萬條信用承諾及其履行情況信息,并關聯到主體名下,作為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依據。
二、推行信用綜合評價,助力“管得好”
不斷完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系統功能,持續優化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深入開展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截至目前,完成220多萬家市場主體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及時將評價結果推送至各行業主管部門,支撐監管部門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行業信用評價結果等為依據對監管對象進行分級分類并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對信用等級高的市場主體,實施優先辦理、簡化程序等激勵措施,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信用等級低的市場主體,在日常監管中列為重點監管對象,依法依規增加監管頻次,使監管力量“好鋼用在刀刃上”,提升監管效率。如通過全省一體化監管系統將1.8萬家跨境電商企業公共信用評價結果共享至中國(河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支撐對信用等級高的跨境電商企業提供融資、物流、擔保等便利化服務。
三、實施失信聯合懲戒,實現“懲得嚴”
推動失信聯合懲戒落到實處,提供在線查詢、系統融合嵌入、客戶端小程序等多種實施方式,為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提供信息化、規范化、系統化保障。截至目前,信用聯合獎懲服務已全流程嵌入53個部門(行業)單位的行政審批、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等137個業務系統,實現信用自動核查、措施清單自動推送、獎懲結果自動反饋等閉環應用,累計信用核查2576萬次,涉及懲戒對象1.6萬多個,依法依規推動實施行政性、市場性、行業性懲戒措施,懲戒案例反饋4.5萬多條,建立了“逢辦必查”“逢批必查”的聯合獎懲機制。
四、提供信用修復,實現“服得優”
依托“信用中國”網站“協同修復系統”,建立全省一體化信用修復聯動機制,實行統一受理、分級協同、限時辦結,做到材料提交“零跑腿”、信用修復“一鍵辦”。截至目前,已完成信用修復42072條,異議處理300條,受理業務咨詢達3萬余人次,有力保障市場主體信用重塑、健康有序發展。
下一步,省信用中心將繼續堅持結果導向,全面提升信用平臺網站智慧化水平,有力支撐事前信用承諾、事中分級分類監管、事后聯合懲戒等信用監管機制落地實施,為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信用動力。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