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5.0版改革政策發布。12月20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市政務服務局、經濟開發區聯合召開優化市場準入專場新聞發布會,對相關政策進行解讀。

  今年1-11月北京新設企業21.5萬戶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處處長許澤楠介紹,去年在北京市的營商環境4.0改革中,市場主體“準入又準營”水平顯著提升,企業開辦一網通辦、“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不斷深化,市場主體登記告知承諾制持續推進,試點“一業一證”“證照聯辦”,市場準入效率進一步提升,大幅減少辦理證照之間的相互制約,顯著降低了市場準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場主體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整體協同效應明顯。

  今年1-11月份,北京市新設企業達21.5萬戶,日均注冊企業940余戶,同比增長33.09%,創近5年同期新高。

  截至11月底,全市通過告知承諾方式辦理登記注冊業務168.16萬件,占同期登記業務量的95.25%。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比例超過95%。

  更大范圍推動照后減證、簡化審批

  5.0版改革政策對標“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并結合北京實際情況,對4.0版營商環境改革政策進行全面迭代升級,以“快入準營”為目標,更加注重從市場主體的實際需求出發,在制度創新和服務方式上做加法,在優化流程和降低成本上做減法。通過分類施策,為各類不同需求的市場主體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證照辦理服務。

  一方面持續優化市場主體資格的取得方式,也就是營業執照辦理,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服務模式,提升一網開辦平臺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持續推進市場主體登記承諾制改革,以落實明年3月1日實施的《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為契機,全面提升登記注冊規范化標準化水平,推動服務手段數字化、服務舉措智能化,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開辦的便利度。

  另一方面持續優化市場主體經營資格的取得方式,也就是各類許可證資質辦理,通過“證照分離”改革、政務服務事項告知承諾制、“一業一證”、“一證多址”等改革舉措,在更大范圍和更多行業推動照后減證、簡化審批,降低準營門檻。

  同時,更加注重以用戶導向和用戶思維,提供證照協同辦理服務。通過深化“證照聯辦”,推出更多一件事場景化辦理,擴大電子證照在審批部門之間廣泛應用等措施,為申請人提供更加簡約、集成、有針對性的定制化服務。

  北京將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

  北京市政務服務局改革協調處二級調研員劉海巖介紹,在落實國家“證照分離”改革方面,北京市已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在全國率先細化辦理事項,將中央層面設定的523項許可事項、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的69項事項和北京市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4項逐項細化。

  下一步北京將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開展市區兩級政務服務大廳“證照分離”改革核查工作,對事項執行、落地情況全面核實。進一步梳理“證照分離”改革落實情況,形成“證照分離”改革措施落地情況核實確認清單,組織各相關部門核實整改。

  北京市構建以告知承諾為基礎的審批制度。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開展改革,有效推動線下當場即辦,線上0.5個工作日辦結。截至目前,在企業登記、文化旅游、工程建設、交通運輸、農林畜牧、新聞傳播、衛生醫療、跨境貿易、垃圾處理、人力資源、工業生產、檢驗檢測等領域,累計推出345項告知承諾審批事項。

  告知承諾審批制度將進一步完善,細化告知承諾審批標準,不斷擴大告知承諾制范圍,形成政府清楚告知、企業自主承諾、責任自行承擔的審批服務模式,開展政策兌現核查和專項整治工作,對改革措施落地進行全面核實。

  關于開展“一業一證”改革試點,此前會同經開區開展“一業一證”改革,將一個行業準入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試行“一業一冊、一業一單、一業一查、一業一評”監管方式。先期啟動了醫療器械經銷商、藥店、超市/便利店等10個行業的改革。下一步將出臺北京市“一業一證”改革實施意見,在更大范圍實行“一業一證”改革,加大優化審批服務力度,探索行業綜合許可制度。

  市場主體登記等開辦事項“一網全辦”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處副處長秦世杰介紹,在優化市場準入方面,5.0版改革中,市場監管部門繼續圍繞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降成本,聚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企業全生命周期登記便利度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各類市場主體在京發展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

  在持續提升服務體驗,提高市場主體開辦效率方面,進一步完善市場主體登記、稅務、社保、公積金、銀行開戶這些開辦事項在“e窗通”的一網全辦、一網專辦機制,使企業開辦更加規范、更加便利。

  提升“e窗通”網上平臺的智能化水平,在企業名稱自主申報、住所的智能匹配,以及企業經營范圍點選等辦理環節提供場景式服務,提升企業開辦填報和審批效率。優化銀行開戶服務、員工登記等企業開辦具體事項的辦理機制,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辦理體驗。完善企業登記“e窗通”APP、微信小程序等功能,為申請人提供更多辦理方式選擇,提高企業開辦移動端辦理便利化水平。

  展示電子營業執照等同于懸掛紙質執照

  將持續推進電子化成果的廣泛應用,充分釋放“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便利優勢。

  目前,北京市已為222余萬存量市場主體全部生成電子營業執照。線上實現北京市統一身份認證平臺、電子稅務局、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平臺、住房公積金單位網上交易平臺等20余個場景廣泛應用,累計調用電子營業執照驗證使用量達6000萬次。

  線下在辦事大廳窗口、自助服務終端均可使用電子營業執照進行業務辦理和業務查詢,為企業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據統計,北京市已經有超過132萬戶市場主體下載應用電子營業執照,占存量市場主體總戶數的六成,電子化應用成果全國領先。

  在5.0版改革中,北京市將持續深入推進電子營業執照的廣泛應用,比如企業在經營場所公開展示電子營業執照,就等同于懸掛紙質營業執照,視為已履行亮照經營義務。同時,電子營業執照可以應用于各政府部門及商業銀行、招投標、網絡交易等領域,跨行業、跨領域互通、互認、互用,不斷優化“互聯網+”環境下的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

  合并66枚審批用章 經開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12月20日,北京經開區行政審批局局長鄭海濤介紹,經開區實施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率先成立行政審批局,不僅將原有66枚各部門審批用章替換為經開區行政審批專用章,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還將行政許可及其關聯事項分批逐步集中到行政審批局集中辦理。

  全面構建規范化審批體系,推動“最多簽兩次”改革,先后出臺近40個文件和審批工作指引,實現“減材料、減時限、減環節、減跑動次數”。開展高頻事項全要素標準化梳理,做到一事項一手冊、一指引、一視頻,確保審批服務“有標準、可遵循,有制度、能管控,有記錄、可追溯”,推動實現“誰審都一樣”。

  全程電子化處于全市領先水平,網辦率100%,全程網辦率92%。實現全程可在線咨詢、全部可在線受理、過程可在線查詢、費用可在線支付、全程可在線評價,網上辦事能力持續提升。

  目前,法人代表證書、身份證、駕駛證等176類證件實現電子化互聯共享,申請人辦事免于提交。持續推進電子印章、電子證照、電子檔案使用,實現不見面、零跑動也能辦成事。

  同時,全部辦事環節交互更加友好。掌上辦、自助辦、就近辦持續擴容,271個事項實現“指尖辦”,102個事項實現自助辦。構建區、街、社區+園區+銀行網點“一刻鐘政務服務圈”,提升政務服務可及性。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