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城市管理做得像繡花一樣精細?從重慶市城市管理局獲悉,重慶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充分挖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領域的運用潛力,全力建設市級智慧城市管理平臺,著力構建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城市“智”理體系。

  打造“一屏通覽” 城市運行“看得明、明家底”

  據了解,依托大數據平臺建設,市級智慧城管已對接全市范圍城市管理業務系統133個,共享公共區域視頻監控2萬余路,實時監測下水道、化糞池等7600多個危險源運行狀態,三年來匯聚數據總量突破1.75億條,建成市政設施、園林綠化、城管執法、市容環衛等各類數據庫21個,梳理數據要素12153個,為新型智慧應用夯實數據基礎,并成為第一個與國家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聯網的直轄市。

  目前,平臺已將與城市生命線有關的各類數據疊加到城市管理一張圖上,形成城市自然災害“紅橙黃藍”四色風險圖在內的城市管理專題圖層272個,一個屏幕就可以把城市管理家底看得清清楚楚,把城市運行狀態看得明明白白。

  推行“一網統管” 城市問題“管得全、全覆蓋”

  市級智慧城管以城市建成區網格化管理為基礎,綜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完成數字城管智慧化升級,并在全國首創研發了基于大數據的“城市管理視頻智能監查應用”,創新打造60余類城市管理問題的事前預測、智能發現、自動派遣、移動接辦、高位協調、智能監查、智慧化馬路辦公等全流程、全鏈條智能化管理,對城市部件、事件“一網打盡”,推動城市管理更智慧、更精準、更高效,逐漸實現從人員密集型向智能密集型轉變。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在全國第一個實現縣域以上城市數字化管理全覆蓋,在全國第一個試行全市41個區縣數字城管同標管理和考核評價,全市數字化城市管理面積1600平方公里,建成區覆蓋率達95%,管理部件1011萬個,劃定單元網格6.45萬個,接入專業處置部門(單位)2165個,每年發現并處置城市管理問題約250萬件。

  探索“一鍵聯動” 重要事件“重點管、管重點”

  今年,市智慧城管指揮中心完成了小間距柔性展示屏、智能坐席智能AI語音及可視化圖像操控智能化升級改造,結合以大數據、公共視頻、融合通信為支撐的城市管理應急指揮電子沙盤,圍繞常態監督管理、重點專項保障、安全應急指揮等需要,構建形成城市管理指揮調度系統,已具備日常巡查、應急指揮等任務一鍵下達、4G/5G集群對講、遠程可視研判等綜合能力。

  今后,洪峰過境、狂風肆虐等城市管理重點事件,就可以實現智能化、跨區域、跨層級、面對面的高效一體化指揮調度。

  豐富“一端服務” 民生服務“小切口,口碑好”

  面對改革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盼,市級智慧城管找準小切口、服務大民生,統籌使用一個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公眾號,推行便民惠民利民“一端服務”,公開發布全市城市公園1352個,中心城區公共廁所2552座、公共停車場2312個,持續打造“游公園”“找公廁”“去停車”等民生服務,實現跨區服務聯動。

  同時結合城管問題“你發現、我獎勵”的大城眾管激勵機制,形成城市管理問題訴求“受理、轉辦、督查、考核”全閉環管理流程,發揮“聽民意、解民憂、察民情、聚民智”的作用,累計解決市民各類訴求近70萬件,結案率保持在99%以上,回訪滿意度達92%以上。

  2020年末,12319熱線第一批實現與12345熱線并線運行,共受理12345熱線轉辦市民有關城市管理問題訴求43981件,結案率達99%以上,回訪市民滿意度為95.23%,創歷史新高。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