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放管服改革決策部署,突出“三個聚焦”,積極構建以“1+1+N”一體化信用監管平臺為基礎,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讓監管服務更有溫度。2020年,煙臺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獲優異檔次,多項指標為標桿城市,在261個地級市中城市信用狀況排名第四位。今年11月,該做法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聚焦數據支撐,從把握“全、通、準”三個關鍵入手,構建“1+1+N”一體化信用監管平臺

  強化信息歸集,系統覆蓋“全”。把數據作為信用監管核心基礎,堅持全領域搭建平臺、全覆蓋數據歸集,全市搭建起1個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1個政務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并實現N個部門系統數據共享。目前,已有20個部門、單位完成接入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編制覆蓋46個政府部門的信用數據清單,涉及5033個具體事項,已歸集各類公共信用數據7億條。

  強化共享互聯,數據交互“通”。對市級自建的數據平臺,直接采取系統互聯互通方式,進行數據歸集;對于依托國家、省建設的數據平臺,無法實現系統直接聯通的,搭建共享交換平臺,由各數據源部門每半月上報平臺交流共享。放眼大市場、聚力大監管,將原工商、質監、食藥監、知識產權、物價等各領域信息資源整合,并吸收19個相關部門數據,建成融數據采集、處理、交換,風險分析預警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等為一體的數字市場監管系統。今年5月份,煙臺獲批山東省“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一體化試點”,在全省率先與“信用中國(山東)”直接聯通,實現市縣兩級跨部門、跨區域系統貫通、數據共享應用。

  強化校驗審查,平臺數據“準”。針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市場主體名稱、處罰金額等30余項重點字段進行校驗,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市場主體名稱不一致的列為不合規數據,返回數據源部門整改;對處罰金額大于100萬元的行政處罰列為異議數據,全部進行兩次核準。建立數據清洗機制,對多年沉淀、重復無效的信用數據,定期開展清洗,信用數據精確度不斷提升。

  聚焦流程再造,從打通堵點和解決難點入手,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監管閉環鏈條

  在事前監管環節探索“容缺受理+無感核驗”模式。在全省首次將“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嵌入政務服務平臺審批系統,去年又將全國“信用紅黑名單”數據全面嵌入各級政務大廳,為容缺受理夯實了信用數據“底座”,在全省率先實現零材料、零流程、零操作的“無感式”信用核查。按照“承諾就批,失信擔責”的原則,在涉企審批領域加快推進告知承諾制改革,梳理出建筑業企業資質核準等“告知承諾·容缺受理”事項772項,為全市191家企業辦理容缺審批業務,實現精準監管與審批便利雙贏。

  在事中監管環節推行“信用分級分類+雙隨機”模式。全市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覆蓋市場監管、人力資源、稅務、住建等38個領域。作為國家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試點地方,煙臺積極探索建立企業綜合風險預警和信用風險分類評價體系,將企業劃分A、B、C、D、E五大類別信用風險等級,分類制定26項差異化監管措施,2020年對風險高的833家E類企業全覆蓋檢查,今年又擴大到D級。與此同時,按照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的監管理念,市場監管部門牽頭32個部門制定“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指引,全市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抽查事項清單中,涵蓋86個領域144個抽查事項、市縣兩級360個行政執法單位10625余名執法人員,覆蓋市場主體96萬戶。緊盯社會關注度高、投訴較多、風險問題集中的環保監測、校外培訓、地產經紀等熱門行業,實施常態化協同監管。2021年,已跨部門聯合抽查114次,抽查企業4169戶,實現了跨部門、跨層級、大范圍的“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在事后監管環節堅持“慎使慎用+依法依規”相結合的聯合懲戒模式。為防止失信聯合懲戒泛化濫用,煙臺嚴格失信懲戒對象認定,自2020年6月份開始,對全市企業失信信息進行摸底,共排查1703條行政處罰失信信息,按照“市縣一體”“應修復盡修復”的原則,組織各區市開展“信用修復攻堅月”,為817家失信企業進行信用修復,并安排專人專職負責信用修復,將市級初審的信用修復時間由3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與此同時,嚴格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對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單位、個人,依法實施聯合信用懲戒。目前,全市共將1.68萬名不履行義務被執行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采取限制高消費措施7.1萬余人次。

  聚焦結果應用,從信用監管服務市場主體入手,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出臺守信聯合激勵政策,不斷增強全社會獲得感。16個部門簽署對誠信紅榜企業實施聯合激勵的合作備忘錄,推出43條“看得見、摸得著”的激勵政策,建立“誠信光榮榜”,上榜的企業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財政性資金項目安排、優先獲得知識產權專項資助等,讓守信市場主體處處受益。建立出口退稅企業信用等級數據庫,對信用評定A級企業采取“信易退”方式辦理出口退稅。2020年,共計退稅金額18.48億元,全市外貿進出口逆勢而上,達到3243.1億元、增長11.6%。

  首創“信用+金融”模式,切實解決企業燃眉之急。統籌建設運營“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煙臺站)”“煙臺市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煙臺業達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煙臺市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等四個融資平臺,常態化歸集稅務、社保、公積金、生態環境等16個部門64項信貸數據,共實現注冊企業9507家,融資授信2059筆,授信金額164.3億元。

  大力弘揚“信用文化”,塑造“信用煙臺”品牌。在社會信用層面,面向企業和個人,推出煙臺信用積分——“燈塔分”,對受到省級以上部門激勵、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給予加分,對于各類失信行為給予減分,信用分值高的可以享受煙臺的聯合激勵政策。在政務誠信層面,將《煙臺市公務員誠信手冊》納入公務員培訓和領導干部進修課程,在干部調任、錄用、評先評優中查詢使用信用記錄。在商務誠信層面,成立煙臺市信用協會,為企業提供信用咨詢、信用培訓、信息引導等各類信用服務。多層級、全方位深入開展對外宣傳推介,講好“信用煙臺”故事,打造了煙臺誠信文化品牌。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