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民政政務服務窗口辦事太方便了,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好,要提交的材料、辦理的流程寫得清清楚楚;審批速度也很快,有的當場就能辦好,大大提高了我們的辦事效率?!苯?,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服務窗口辦事的某商會會長高興地說。
2021年以來,廣西民政廳行政審批工作聚焦堵點痛點問題,緊跟社會組織關切企盼,開展了一系列政務服務“簡易辦”改革,讓社會組織辦理業務更便捷。
便民舉措再加碼
家住賀州市的陸女士是廣西某協會的工作人員,以往為了到自治區民政廳辦理協會的相關業務,得經常往返于賀州市和南寧市之間,數百公里的路程讓其疲于奔命,協會也因此增加了不少交通、食宿等費用,提高了運營成本。
據統計,像陸女士這樣單位辦公地點與行政審批部門不在同一個城市的單位和社會組織,占到了廣西民政廳政務服務對象總數的近30%。如何讓這部分服務對象能夠更方便、更快捷地辦理業務?自治區民政廳積極開展調研,認真聽取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流程優化再造、申請材料精簡壓縮、審批數據共通共享。在總結提升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開通民政事項全城通辦、全區通辦、跨省通辦以及網上全流程辦理。
全城通辦、全區通辦、跨省通辦以及網上全流程辦理的正式開通,改變了以往申請人必須到登記管理機關才能辦理業務的情形?,F在,只要申請人到廣西區內以及開通了通辦業務的外省相應民政政務服務窗口提交申請材料,或者在網上直接提交申請材料,就能夠得到與現場辦理同樣的便民惠民政策,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相關業務。
“群眾需要什么服務,我們就增加什么服務;群眾關切和企盼什么,什么就是我們改革和努力的方向?!弊灾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辦審批、網絡審批的落地落實,豐富和完善了民政廳行政審批模式,兼顧到不同人群的業務辦理需求,讓民政業務的審批方式互補性更為合理,審批效率得到提升。
針對民政事項辦理代辦范圍以及委托辦理事項覆蓋面還不夠廣的問題,自治區民政廳行政審批辦公室統籌調配資源,積極推動代辦、委托辦理應辦盡辦。目前,已開通了社會組織變更等47個事項代辦服務,開通了社會組織換證等43個事項委托辦理服務,有效緩解了群眾辦理業務時面臨的困難。
辦事效率再提升
2021年7月,自治區民政廳行政審批辦公室在開展群眾滿意度大回訪中了解到,廣西某慈善基金會在籌辦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如果不能及時成立可能給即將開展的鄉村振興項目帶來影響。
為幫助該基金會解燃眉之急,自治區民政廳行政審批辦公室迅速對接該基金會的業務主管單位、行業主管部門,組織人員深入該基金會的發起企業進行現場調研。在行政審批部門的協調幫助和努力下,該基金會適用“先證后辦”的審批模式,順利核準了名稱并提前登記成立,為鄉村振興貧困失學兒童救助項目的順利落地提供了“民政方案”。
據介紹,“先證后辦”是指對信用狀況良好的申請人,在其暫時無法提供全部有效申請材料的情況下,根據缺少的材料,允許在其提交書面承諾后,政務服務機構現場或者在承諾辦結時限內先予以審批,申請人最遲在審批完成后60個工作日內補交、補齊材料。這種審批模式能快速解決申請人遇到的常規性、高頻性問題和困難,簡化申請辦理流程,提升審批效率。
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社會組織所關心的,就是我們所關注的。聚焦社會組織登記成立的難題,做好服務保障,為社會組織紓困解難,是民政政務服務義不容辭的責任?!睋榻B,在近年來推動的多項便民利民改革舉措疊加下,目前自治區民政廳能夠當場辦結的政務服務事項由6項提升至37項,占政務服務事項總數的近2/3。
惠民服務更暖心
近日,自治區民政廳政務服務窗口旁一個“小角落”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前來辦理社會組織業務的人員在這里認真填寫免費審計申請表,此后辦理變更法定代表人、注銷等所需開展的審計都能得到免費服務。
“這是我們為社會組織量身定制的‘免費審計’活動,在幫助運作資金不是很充裕的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減少行政支出、提高運行效率的同時,通過我們招投標確定的第三方審計機構幫助審計,也會對規范社會組織辦會、優化公益慈善環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弊灾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說。
常態化“免費審計”活動是自治區民政廳不斷提升行政審批服務水平行動中的一項。2021年以來,自治區民政廳為前來辦理注銷登記事項需要法定公示的公益慈善組織,常態化在網站上進行免費公示;為前來辦理民政事項的群眾提供辦理結果免費郵寄;為辦理過程中群眾再次補充申請材料的,提供郵件郵費到付活動,為群眾節約費用近50萬元。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務,獲得了廣大群眾的點贊。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