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住房公積金高頻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舉措。廣東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拓創新,加快推進,如期全面完成國家要求的8個住房公積金高頻服務事項“跨省通辦”任務。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已辦“跨省通辦”業務共13508.86萬筆(含查詢業務),其中“全程網辦”13447.43萬筆、線上辦理率達99%以上。
一、精心謀劃布置,多渠道推進“跨省通辦”
一是加強工作組織協調。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認真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和省政府的有關工作部署,把推進住房公積金高頻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列為工作重點,多渠道推進。組織全省各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城市中心”)全面推進,層層抓好落實。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組建“跨省通辦”工作交流群,多次召開線上工作推進會議,開展專題調研,及時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積極參與國家服務平臺研發,配合做好系統測試和對接等。
二是推動事項任務落地。印發實施《進一步深化廣東省住房公積金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工作方案》,落實全省住房公積金8個高頻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清單梳理和事項認領;設立線下專窗,組建業務服務隊伍提供專業服務;建立健全“全程網辦”“代收代辦”和“兩地聯辦”3種業務模式,通過國家平臺和各地服務渠道實現異地業務協查和聯辦。
三是全力破解業務難點。針對辦事群眾關注度較高、需求量較大、線上辦理業務難度較大的異地購房提取住房公積金業務,組織各城市中心及專業團隊攻堅克難,制定并實施“全程網辦”細化方案,采取全省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平臺(以下簡稱“省級共享平臺”)、各市自有渠道、在業務系統設立材料上傳入口等技術手段,打通“跨省通辦”業務鏈條和部門數據共享堵點,于2021年10月,全省全部實現省內異地購房提取業務“全程網辦”。
二、落實工作機制,打造高素質服務隊伍
一是建立科學調度機制。廣東按照“盡可能量化便民惠民成效”的要求,建立“一月一報”制度,各城市中心每月向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報送“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工作進度和業務量,并根據服務實現進度和業務辦理總量,結合群眾辦事需求和評價,適時調整服務大廳“跨省通辦、省內通辦”服務窗口和線上渠道專區設置數量,盡最大努力提升人民群眾辦事體驗。
二是建立定期通報機制。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跨省通辦”工作推進落實情況作為重點督查事項,加強工作跟蹤督導,定期對各城市中心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服務進行調查暗訪,問詢驗證服務質量,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對工作推進不力、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城市中心進行督辦和通報,督促落實整改,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質量。
三是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在組織開展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專項業務培訓的基礎上,組織全省各城市中心參加住房城鄉建設部住房公積金監管司召開的推進住房公積金服務“跨省通辦”工作視頻會;舉辦全省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專題培訓,通報我省推進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工作情況,研究分析存在問題,指導各城市中心進一步規范工作,提升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全省舉辦有關培訓126次,參加培訓共計3075人次。
三、推進數據賦能,強化“跨省通辦”服務支撐
一是深化數據共享利用。聚焦住房公積金繳存單位和職工關切的堵點難點事項,全面梳理制約實現“全程網辦”服務的數據壁壘,主動推進與省公安、人社、民政、教育、司法、衛健、市場監管、自然資源、發改、電子政務、商業銀行等部門的數據共享,積極探索住房公積金與房產交易信息融合應用場景,依托省級共享平臺,與廣東省政務大數據中心、廣東省“數字住房(粵安居)”一體化平臺等渠道對接,實現了跨部門數據的互聯互通。截至目前,共享部門、商業銀行共831個數據項,加快推進住房公積金異地業務“省內通辦”,支持多項異地業務“全程網辦”。
二是完善線上服務渠道。各城市中心在國家要求的8大服務渠道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上線“粵省事”小程序,在網上辦事大廳開通數字證書身份認證,自助終端開通自助簽約服務,增建支付寶小程序等多種線上服務渠道,推動住房公積金異地業務整合到手機端應用,持續拓展“跨省通辦”深度和廣度。全省采取“總對總”對接方式,實現各城市中心的業務查詢及異地轉移接續服務上線全國住房公積金小程序,為繳存職工提供統一、規范的住房公積金服務。截至目前,通過鏈接省級“廣東公積金”小程序,線上可辦理“跨省通辦”的正常退休提取、住房公積金個人繳存信息變更、異地購房提取、提前還清住房公積金貸款等4個高頻服務事項,可辦理其他業務共34項。
三是提升線下服務能力。對暫時未能實現“全程網辦”的跨省服務事項,按照“異地受理、無差別辦理”的服務要求,各城市中心及其分中心、管理部服務大廳均設立“跨省通辦”線下專窗和自助服務區,采取“收辦分離”模式辦理,組建精干的專業隊伍提供專業服務,制作并實施“跨省通辦”相關工作手冊,對工作人員開展針對性的業務培訓,指導窗口人員充分運用全國住房公積金監管服務平臺“跨省通辦”專區功能等信息化渠道,及時受理繳存職工在線下發起的異地業務辦理申請。注重通過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12345”熱線等傾聽收集企業和群眾意見建議,及時解決突出問題,提升服務便捷度。
四、聚力解決難題,增進群眾辦事體驗
一是組織開展“三個一百”活動。創建百個“跨省通辦”示范窗口,發揮示范窗口服務引領帶頭作用;講述百個“跨省通辦”小故事,展示為民服務切身體會;開展“百名城市中心主任零距離真體驗”活動,在體驗中發現問題指導改進服務。據初步統計,截至11月底,全省共設置“跨省通辦”業務線下窗口147個,重點打造示范窗口13個,組織“城市中心主任零距離真體驗”活動20余次,并提煉了多個為民便民小故事。
二是精準服務繳存企業。通過與市場監管部門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企業開辦和住房公積金登記開戶“一網通辦”,進一步壓減了企業開辦時間。創新服務模式,深入企業走訪,宣講住房公積金業務知識和上門送服務,“零距離”了解企業和繳存職工的辦理住房公積金業務需求,并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通過情景劇、線上課堂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定期開展政策解讀和業務操作培訓,搭建網絡交流平臺“點對點”實時解決企業辦理住房公積金業務難題,對轄區內的企業進行精準服務。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多形式、多渠道做好住房公積金服務“跨省通辦”政策匯聚、宣傳解讀、服務推廣等工作,及時公開工作進展和成效,各城市中心積極開展“百名城市中心主任零距離真體驗”活動,切身體會群眾辦事體驗,并收集記錄了便民故事,挖掘職工深層需求,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各項細節落到實處,解決職工急難愁盼的問題,讓更多的企業和繳存職工體會到“跨省通辦”帶來的便捷服務。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