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北京市2022年政務服務工作會上獲悉,新的一年,全市將繼續聚焦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健全接訴即辦配套制度,加強主動治理、未訴先辦,推動“辦實事、解難題、促治理、推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同時,將運用數據驅動“放管服”改革、接訴即辦等工作提質增效。

  制定12345熱線訴求派單目錄

  自2019年初開始,北京實行以市民服務熱線為接訴主渠道的接訴即辦改革。3年多來,接訴即辦解決了一大批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2022年,全市將健全全面接訴、分類處置、精準派單、首接負責、協調督辦、考核評價、主動治理、信息公開等工作機制。具體來說,提升12345市民服務熱線全面接訴能力,暢通電話、網絡兩個平臺。提高派單精準度,制定訴求派單目錄,明確各類訴求事項的承辦單位,并根據職能職責變化和工作實際進行動態調整。提升群眾訴求解決率、滿意率,加強復雜訴求協調辦理。完善考評體系,各區將建立健全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雙考核機制,對“吹哨”街道(鄉鎮)和“報到”部門進行雙考核。

  12345企業服務熱線也將升級為優化營商環境熱線,進一步暢通企業訴求表達渠道,構建網絡接訴主渠道。通過探索一線一窗一網“一條龍”服務,推動企業服務熱線與各級政務服務大廳深入融合,提供場景化服務。

  推行37個集成化辦事場景建設

  “放管服”改革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之舉。2022年,本市將抓好“管”這個關鍵環節,在“管”好基礎上強化“放”、優化“服”,對標企業群眾需求,推出更多針對性強、含金量高、受益面廣的改革舉措。

  北京將再推200項以上告知承諾審批事項,建立健全告知承諾制核查機制。市政務服務局編制政務服務事項審核要點,構建統一咨詢問答口徑庫,確保政策執行標準統一。推動鎮街政務服務中心進駐事項100%委托受理。實現7000余個社區(村)政務服務規范化建設全覆蓋。

  近年來本市出臺了大量惠企利民政策,如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記者了解到,今年將推動實體大廳、網上大廳和營商熱線深度融合,完善首席代表制度,搭建窗口、審批和政策制定人員三方溝通渠道,建立發現、傳導、解決問題的快速響應機制,著力破解政策落地難、執行不到位問題。建立“辦不成事”日匯總、周分析工作制度,著力清除市場準入標準不一致、準入流程長手續繁等隱性壁壘,及時完善修補政策漏洞。

  本市還將以場景化建設推動“放管服”改革落地。聚焦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推進首批20個市級場景建設,結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推進首批17個區級場景建設,通過整合政府內部審批流程和全過程數字賦能等方式,解決跨部門、跨層級協同問題。

  市區兩級全部事項將支持“全程網辦”

  去年,北京在攻堅數字政務建設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年,還會出臺系列舉措。

  全市將推動電子證照、印章、檔案在政務服務全流程廣泛應用,推行“一口申報、智能分派、自動流轉、一次辦結”數字服務新模式。推動市區1000個政務服務事項納入統一申辦受理平臺,市區政府部門電子印章應用率100%。除涉密等特殊情形外,實現市區兩級100%事項支持“全程網辦”,推廣“移動辦”“智能辦”。同時,落實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方案,推動區塊鏈全場景應用。

  此外,加速接訴即辦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賦能接訴即辦方面,在智慧城市、數字政務總體框架下,利用云計算、區塊鏈、AI等技術,將用好“悟道2.0”智能模型,建設接訴即辦“智慧大腦”,推進智能受理、智能派單、智能辦理、智能考核、智能分析。建立接訴即辦指數,發揮接訴即辦“探針”作用,更好服務冬奧會、風險防控、應急管理等重點工作。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