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通過探索“制度化規范、差異化推進、信息化登記、一體化監管”的融合模式,厘清證照關系、理順證照功能,明晰政府和企業權責邊界,從“資質監管”向“行為監管”轉變,破解企業“準入不準營”等問題,使全市營商環境有效優化,市場主體活力得以釋放,14178戶市場主體享受到改革紅利。
制度化規范實施。該市通過建立清單目錄管理,對525項中央和地方涉企經營許可審批事項進行梳理,建立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取消市縣兩級許可審批10項、審批改備案8項、實施告知承諾14項、優化準入服務99項,清單之外不得進行審批,企業辦事便利度和可預期性大幅提高;通過實施信用告知承諾,對45項證明事項推行告知承諾制,取消提交證明材料;編制告知承諾制證明事項目錄,出臺告知承諾制分類核查細則,明確適用對象、規范工作流程、制作格式文本、強化信用監管等措施,推行“信用承諾+審批服務”容缺受理工作機制,解決市場主體辦理證照時證明材料過多、重復等問題;通過完善跟蹤問效機制,出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實施方案,相關部門配套出臺18個工作子方案,依據職能細化改革舉措、壓實監管責任,形成聯席會議制度,及時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改革政策執行到位。
差異化分類推進。銅仁市通過直接取消備案的方式,取消“廣告發布登記”等6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市場主體取得營業執照后可直接開展經營,無需辦理許可證件。其中,將15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為備案管理,原則上實行事后備案,企業取得營業執照即可開展經營,確需事前備案的企業完成備案手續后即可開展經營;通過間接審查后置,對中央層面設定的“旅館業特種行業許可證核發”等37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將實質審查的現場勘驗環節由前置變為后置,減少了發證前的審批環節;通過銜接優化審批,對442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按照下放審批權限、便利就近辦理原則,精簡許可條件和審批材料,減輕企業辦事負擔,鼓勵企業有序競爭,及時回應市場主體關切,探索優化審批舉措。
信息化智能登記。該市通過優化商事注冊登記,解決市場主體申請經營范圍登記面臨的矛盾焦點問題,推行經營范圍規范化登記,利用“互聯網+”,通過行業代碼比對,建立經營范圍自動識別系統,使用統一的經營范圍規范表述目錄開展經營范圍登記;通過強化涉企信息歸集,做好企業登記經營范圍與申辦經營許可環節的銜接,改造完善政務服務信息共享平臺、企業登記注冊系統、涉企經營許可業務辦理系統,為涉企信息共享提供技術支撐,推行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將企業開辦材料由原來的18件減少至一件,企業開辦由原來跑7個部門到集中一個窗口辦理;通過深化電子證照應用,實現電子證照信息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共享,通過系統匯聚和調取全市各部門證照,代替申辦時的申請材料,企業無需再提交紙質件,在全市推廣企業電子亮照亮證,目前匯聚了1.6萬余件電子證照,共享調用證照8.16萬次。
一體化聯動監管。銅仁市通過加強部門協同監管,落實“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加強審批和監管的銜接,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堅決糾正“以批代管”“不批不管”問題,防止出現監管真空,構建多元共治的協同監管格局,建立健全審管銜接機制;通過加大信用分類監管,探索告知承諾信用管理制度,在行政審批環節開展信用承諾,運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現場檢查等方式加大日常監督,探索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根據信用風險高低確定抽查比例和抽查頻次,實施差異化監管和“互聯網+監管”,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精準預警風險隱患;通過加快包容審慎監管,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實行包容審慎監管,量身定制監管模式,推廣運用說服教育、勸導示范、行政指導等非行政強制性手段,對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行政處罰。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