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慶市立足打造東北地區最優營商環境,助力服務“三個城市”建設,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難點堵點關切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數字賦能,大膽改革創新、勇于擔當作為,推出了大量針對性強、成效顯著的改革舉措,形成了一批典型經驗做法。為充分發揮典型引領示范作用,調動激發各地、各部門主動改革創新積極性,形成比學趕超濃厚氛圍,市營商局從政務服務領域典型案例經驗做法中精選了2021年優化政務服務環境十佳典型經驗案例。

  案例一:創新打造“政務服務環境態勢感知大腦”

  大慶市建設了東北地區首家“政務服務環境態勢感知大腦”,“大腦”依托政務區塊鏈系統,利用政務服務大數據,從“望、聞、問、切”四個方面全面感知政務服務環境的“好”與“差”,讓好服務好的更明白,讓差服務差的更清楚。一是望:目前,通過30個全量數據模型,“大腦”已累計匯聚政務服務事前、事中、事后全量數據信息3.5億條,數據信息均通過可視化平臺展現,通過表象數據透視數據本質,從而發現問題、精準施策。二是聞:“大腦”已原汁原味匯聚群眾和企業好評、差評數據265萬條,通過“大腦”數據既可以聽群眾和企業“笑聲”、也能夠聽群眾和企業“罵聲”,根據不同聲音疏通堵點、破除痛點、解決難點。三是問:根據數據反映出來的問題,2021年組織開展各級“領導干部走流程”2302人次,問政策機制是否存在落實欠缺、問窗口服務流程是否存在問題、問群眾辦事體驗是否不盡如人意,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審視發力,以此推動問題迅速整改。四是切:通過線上、線下數據的研判更容易抓住影響政務服務環境的主要矛盾,從而找準共性問題,對營商環境建設辨證施治,進而把脈態勢,對營商環境預期未雨綢繆,以此不斷提升大慶營商環境建設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案例二:創新推行政務窗口涉企辦事服務“一表制”

  大慶市推行政務窗口涉企辦事服務“一表制”,提升工作效能,降低辦事成本。通過“政務服務環境態勢感知大腦”發現群眾在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時需要填寫多個表單,這些表單中很多信息都是重復填寫。以開辦小飯店為例,辦理4個事項需要填寫15張表、122個信息項,其中重復信息項達到60%,市場主體有反映。為此大慶開發建設了“一表制”智慧系統,群眾通過智慧終端,辦事時只需一表填寫,就可多表共享,還可以手寫電子簽名,極大方便企業?!耙槐碇啤狈胀ㄟ^“三復”為企業減負:一是解決了重復,通過多表共享信息,減少重復填寫信息60%;二是實現了反復,一次填表、多表共享的同時,在辦不同的事時表單能夠多次復用;三是規避了往復,還實現了一地填寫、多地共享,一機填寫、多機共享,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有效降低了企業辦事成本。

  案例三:創新推出新生兒落戶、參保等“落地即享”服務

  大慶市為解決新生兒出生后,群眾為孩子辦理落戶、醫保參保、社會保障卡申領三個事項跑多部門、多窗口問題。在全省率先推行新生兒出生后“落地即享”服務。做法是新生兒出生后,新生兒父親或母親只需在市政務服務中心一次性提交《出生醫學證明》、戶口本、結婚證等3個材料,即可在市政務服務中心“一站式”完成落戶、參保、制卡三個業務,讓群眾不再東奔西跑,反復提交戶口本、出生證等申請材料。此項服務打破區域限制,在市政務服務中心可辦理薩爾圖區、讓胡路區、龍鳳區、紅崗區、大同區、高新區、林甸縣、杜蒙縣、肇源縣、肇州縣新生兒落戶、參保、制卡三項業務,實現市、縣(區)通辦。自2021年3月運行以來,已累計辦理了900余件,得到廣大辦事群眾的一致認可。

  案例四:創新打捆推行不動產交易與水電氣暖等公共服務同步過戶“免申即享”

  大慶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不動產交易與水、暖、電、氣及廣播電視同步過戶的“免申即享”服務。過去群眾在辦理不動產交易后,還需跑水務、熱力、燃氣、國家電網及龍江網絡等多家單位辦理相應過戶手續,全部辦完至少需要三五天,往返跑腿多不說,還要反復遞交戶主身份證及房屋產權證明等重復材料,給群眾帶來極大困擾。如今通過“免申即享”服務,群眾在不動產窗口辦理過戶后,只需填寫一張《水、暖、電、氣、廣播電視與不動產交易同步過戶知情承諾書》,相關信息同步推送到對應部門,即可實現與不動產交易同步過戶,優化了審批流程,節省了審批時限,提高了辦事效率。2021年以來,共辦理“免申即享”業務1000余次。

  案例五:創新推動“一百小”個體工商戶審批一天辦

  大慶市針對個體工商戶開辦材料雜、流程繁、時限長、跑腿多、評價難等現實問題,推出“一百小”個體工商戶審批一天辦,即“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窗出件、一日辦結”,真正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在審批流程上“做減法”,開發了“一百小”審批專屬網絡平臺,對所有事項辦理流程進行重塑優化,實現了由原來的逐個部門依次辦理、串聯審批向多個部門同時辦理、并聯審批轉變,大大提升了審批效率、縮短了審批時限。在便民服務上“做加法”,根據企業群眾需要,免費設計效果圖,免費復印郵寄證照,為企業群眾提供“店小二”式貼心服務,僅免費設計效果圖一項2021年全年就為辦事群眾節省10萬余元。

  案例六:延伸服務觸角創新推出“我幫辦”服務模式

  為助力大商集團這些小門店的發展,大慶市開展“窗口建在商超里、服務送到柜臺前”審批辦事延伸服務,將個體工商戶開辦審批服務向新瑪特商超延伸,通過上門、預約、網辦等多種服務方式,為商戶及員工提供辦理營業執照、食品許可、衛生許可、公積金、創業貸款、居住證、不動產登記、醫保參保、稅務登記及出生落戶、醫保參保登記、社??ㄉ觐I等“十全十美政務服務大禮包”。

  順應疫情防控新形勢新需要,大慶市開辟設立線上“寄遞辦”專欄,同步設置線下幫辦代辦專員,對疫情期間來自中高風險地區或途經中高風險地區、辦事群眾行程碼異常,不能正常進入大廳辦理業務的人員,只要群眾有需要并授權,相關事項全部由代辦員全程代辦,實現“群眾動嘴、代辦跑腿”。

  案例七:創新推出身后“一件事”“一站式”服務模式

  大慶市以群眾需求和辦事視角為導向,創新推出身后“一件事”“一站式”服務模式,通過一站式聯辦、“體內循環”的方式,實現“身后事”一次性辦理完成。以往,居民死亡后,逝者家屬要先后前往醫院、公安、民政、社保、公積金、不動產等多部門,逐項辦、多方跑、填報多份材料才能辦理完成親人的“身后事”,往往身心俱疲。如今,群眾僅需到就近的市或縣(區)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辦理戶口注銷、喪葬費撫恤金申領等“身后事”,就可以實現戶口注銷、喪葬費及撫恤金發放、養老、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余額一次性支付、公積金賬戶清算和不動產繼承等多事項一次性辦理完成。推動“身后事項”辦理從“多件事”到“一件事”、從“多頭辦理”到“集成辦理”、從“至少跑六次”到“最多跑一次”,切實提高了群眾的改革獲得感和滿意度。自2021年6月17日實施以來,辦理公民身后“一件事”共計100余件,平均辦理時間從原來兩三天提速至僅2小時左右。

  案例八:企業開辦“0.5日結、零成本”

  大慶市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企業開辦“一口辦”“并聯批”“一日結”“零成本”的改革舉措,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2021年又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為0.5日。

  持續推動企業開辦線上線下高效服務,申請人僅需到市、縣(區)政務服務中心企業開辦綜合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填寫一張表單、0.5日一次性即可拿到營業執照、發票和印章;申請人通過黑龍江政務服務網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臺,僅需一次身份驗證,即可在企業設立登記的同時,自主選擇公章刻制、發票申領、社保登記中的一個或多個事項在線辦理,一網通辦企業開辦全部事項,全程無需至窗口提交紙質申請材料。為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大慶市將企業開辦所需的印章刻制、快遞物流兩項費用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免費為企業刻制發放公司章、財務章、法定代表人名章、發票章各1枚,同時實現為納稅人免費發放Ukey,免收服務費,切實降低企業開辦成本。目前,免費刻制發放印章2萬余枚,為申請人節省費用252萬余元。同時,大慶市又積極拓展服務方式,在全省首推登記注冊“全城通辦”,打造了跨區域的線上線下登記服務模式;在全省首推“審核合一”登記制度,并在全省推廣,實現企業辦照“立等可取”;在全省創新推出登記事項易錯清單提醒制度,豐富服務措施,延伸服務鏈條。

  案例九:為好服務“唱贊歌” 為差服務“亮紅牌”

  大慶市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借助區塊鏈技術,開發建設了覆蓋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1600個政務窗口的可定義、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系統上線以來,累計收到評價248萬條,根據評價及時整改了群眾辦事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得到了企業和群眾的認可和好評。一是精準評價窗口服務。圍繞政務服務運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各個環節,將線上、線下評價結果數據上鏈匯聚到政務大廳“好差評”可視化平臺,通過“數據說話”向公眾反映服務的“好”和“差”。二是精準提升審批效能。通過對從進廳取號到被叫號時段、從被叫號到辦結評價時段的大數據分析,精準找到并解決影響辦事體驗、制約效能的堵點,全面縮短駐廳時長。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上線后平均駐廳時長由34分鐘縮短到15分鐘。三是精準優化審批資源。通過“好差評”系統,按天、按周、按月統計監測各時段每個窗口辦事趨勢,相應啟動潮汐窗口,保證群眾來了能辦、辦了快走,對2020、2021年疫情期間我市成為全省唯一始終對外開門服務的大廳提供了保障。四是精準改進治理能力?!昂貌钤u”系統充分匯聚“我來辦、我來查、我來評”等代表辦事體驗好壞的數據,遏制權利尋租,避免折騰群眾。

  案例十:創新“信易貸”運行機制全力破解企業融資難

  聚焦緩解市場主體因缺信息造成融資難的難題和金融機構業務拓展需求,為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水平,創新建立了大慶產業金融服務平臺,通過“聚、集、掃”打通市場主體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大慶產業金融服務平臺實現與國家“信易貸”基礎平臺互通互聯信息共享,榮獲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特色平臺獎項,截至目前,平臺注冊企業15173家,授信金額18.57億元。一是聚,即是匯聚金融機構。將全市2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2家擔保公司、3家保險業金融機構接入平臺,上線各類金融產品151個,小微企業可根據產品信息和自身需求,“貨比三家”線上選擇金融機構和相應融資產品發送融資需求。二是集,即是歸集共享公共信用信息。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成功歸集稅務、市場監管、司法、水、電、氣費以及社保等領域的信用信息,通過客戶授權的形式推送相關金融機構,免去到政府部門蓋章打印各種證明材料和數據信息的環節,金融機構可使用實時大數據為小微企業精準“畫像”,構建出快速響應金融機構公共信用信息使用需求的通道。三是掃,即是掃碼快速融資。將平臺融資申請界面生成二維碼,廣泛布置在各銀行網點、政府部門服務窗口,小微企業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輕松登錄平臺,線上身份認證體系快速完成融資申請,提高小微企業融資的便利性和可得性,實現信用類貸款授信“秒批”、客戶貸款“一趟不用跑”。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