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亳州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創優營商環境工作部署,從著力解決好工程項目審批慢、審批難、審批程序繁雜等問題入手,強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了流程最優、時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務最好的審批服務。跑出了工程項目審批的“亳州速度”,開創了工程項目審批的“亳州模式”。
破立并舉,做好審批“減法”
亳州市突出簡政放權,綜合采取“減、放、并、轉、調”措施,著力在做好“減法”上下功夫,大幅精簡審批事項。審批事項由改革前的73項減至22項,縮減69.86%;申請材料由改革前的400余項減至33項,縮減91.7%。經過四輪審批流程再造,實現了“統一收件、同時受理、內部流轉、并聯審批、限時辦結”,與改革前相比,政府投資房屋建筑類項目審批時間由308個工作日壓縮至70個工作日以內。
先試先行,引領改革創新
亳州作為安徽省建市最晚的地級市,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勇于創新,敢為人先,先試先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面推行“超時默認”“缺席默認”審批模式,著力打造“全程代辦”“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電子證照”貼心服務。率先在施工許可階段開展“一階段一證”試點改革,企業只需提交一套圖紙、填寫一張表單、聯系住建一家部門,即可完成施工圖審查、消防審查、人防審查、施工許可等多項審批,成功辦理“一證”即施工許可證。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智慧監管也是一大亮點。率先搭建“亳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及全過程智慧監管服務平臺”,切實推動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從“重審批,輕監管”向“寬進、嚴管、重罰”的轉變,建立施工現場與建筑市場的“兩場”聯動機制,實現了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智慧監管。
為民便民,感受改革紅利
為民便民是該市工程項目審批改革主線,無論是全程代辦、7×24小時不打烊服務,還是辦事指南二維碼、短信提醒、超時默認等功能的配置,都體現了這一理念。系統自2019年6月上線以來,辦理審批事項高達60000余項,2021年1-9月份省營商環境指標統計數據顯示,該市工程項目審批系統辦件數15434件,居全省第一位,無論是企業用戶還是個人辦事都樂意使用工改系統,群眾和企業的參與感強、認可度高,獲得感豐。
影響重大,全省借鑒推廣
2021年安徽省創優營商環境提升行動中,“工程建設項目報建提升行動方案”已借鑒亳州全程代辦做法,要求各地全面推廣全程代辦服務。亳州市扎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入選2021年省發改委“全省經濟社會體制改革經驗及典型案例”。省政府組織的營商環境評價對該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該市“辦理建筑許可”營商環境指標在全省領先。
優無止境,改革銳意前行
接下來,亳州市將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著力構建更加科學、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切實做到群眾參與、社會評價、市場認可,增強各方主體的改革獲得感,爭創“辦理建筑許可”全國標桿城市,努力做到在皖北走前列、全省站前排、全國有影響。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