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等會議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力爭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3000億元,浙江出臺《關于減負強企激發企業發展活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钒ò藗€方面共45條政策,通過“五個聚焦”(聚焦穩增長促生產、聚焦抓投資搶進度、聚焦穩產業鏈保暢通、聚焦穩預期強信心、聚焦減負擔降成本)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力保障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一、聚焦穩增長促生產全力推動工業經濟“開門穩”

  實現一季度工業經濟“開門穩、開門好”非常重要?!兑庖姟饭膭钇髽I員工留崗、鼓勵增加一季度生產安排,全力推動工業經濟“開門穩”。

  一是鼓勵企業員工“留浙過年”。鼓勵企業員工堅守崗位。鼓勵企業通過發放留崗紅包、過年禮包等方式,吸引外地員工留在當地過年,保障春節期間正常生產,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給予一定補貼。根據監測顯示,浙江省外來勞動力共有2303.5萬人,其中今年留浙過年1198.74萬人。截至2月15日(正月十五)已返浙882.95萬人,外省員工返崗率90.37%,比去年農歷同期提高1.02個百分點。全省各地累計已發放各類補貼5.5億元。

  二是引導企業抓先機促生產。在確保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和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鼓勵訂單較多、生產任務較重的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調度增加2022年一季度生產安排。支持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出臺政策,鼓勵企業提升產能利用水平。截至2月22日,全省工業企業開復工率98.9%,工業產能恢復率103.4%,全省工業生產實現節后快速開復工。

  三是啟動暖心助企系列活動。印發《關于做好一季度工業經濟“助企開門紅”工作的通知》,在全省經信系統開展服務企業“助企開門紅”專項活動,著力穩企業穩生產穩預期。浙江省經信廳成立以廳領導為組長的企業服務小組,分赴全省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問題。全省各地積極落實“助企開門紅”工作,如杭州市正月初四疫情剛剛穩定,就召開“開門穩、開門好”會議,當天出臺助企開門紅“杭十條”;湖州市建立經信、統計聯動機制,確保重點企業產能發揮保持正常,應統盡統。

  二、聚焦抓投資搶進度千方百計推進項目投產達產

  《意見》聚焦搶抓制造業投資、技術改造,在項目補助、專項資金安排、產業基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計推進項目投產達產。

  一是加快推動項目產出增量。分解下達年度制造業投資增速、技術改造投資增速等目標任務,對10億元以上重大制造業項目、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建立省市縣分級聯動跟蹤督促機制。同時,對在一季度投產且實現50%產能利用的制造業項目,省與地方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可實行先兌付再驗收,推動項目盡快在一季度形成產出增量。

  二是加大改造升級支持力度。省、市、縣三級安排不低于11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企業開展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技術改造。提取土地出讓收入的0.5%以上作為“騰籠換鳥”專項經費,用于盤活工業用地、企業整治提升、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產業園區配套設施等。

  三是加強產業基金投資力度。通過直接投資、定向基金、非定向基金等多種方式,支持地方緊扣“415”產業集群和標志性產業鏈,撬動一批重大制造業項目投資,力爭完成省級產業基金投資20億元以上。

  三、聚焦穩產業鏈保暢通不斷加強產業鏈安全和韌性

  《意見》聚焦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在產業鏈供應鏈運輸協調、龍頭企業保鏈穩鏈、產業鏈供需對接等方面加強保障,不斷加強產業鏈的安全和韌性。

  一是建立產業鏈供應鏈運輸保障工作機制。在確保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對產業鏈鏈主企業和關鍵核心企業生產急需物資的運輸需求給予保障。截至目前,產業鏈保障組已先后協調省內外產業鏈需求端企業79家、訴求205個,總價值約68618.04萬元。

  二是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制定“鏈長+鏈主”協同機制工作方案,實行“一企一策”“重大事項直通車”服務,支持龍頭企業發揮“鏈主”作用。力爭2022年組織實施省級產業鏈強鏈補鏈項目60項以上、首臺(套)工程化攻關項目100項,新增首臺(套)產品200項、推廣應用100項。加強長三角產業鏈合作,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深度合作。

  三是積極提供數字化平臺支撐。首創產業鏈“一鍵通”數字化改革場景應用。目前,產業鏈“一鍵通”已完成15萬家工業企業上鏈標注,政府側“鏈商查”功能累計企業用戶超4萬家,累計查詢次數超199萬次,為企業大數據決策提供參考。

  四、聚焦穩預期強信心切實做好中小企業紓困幫扶

  《意見》聚焦穩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預期,在中小企業紓困幫扶資金、中小企業采購、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等方面給予重點關注,切實做好中小企業紓困幫扶。

  一是設立中小企業紓困幫扶資金。浙江省級層面首次專門設立中小企業紓困幫扶資金3億元,用專項扶助、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方式,對生產經營暫時面臨困難但產品有市場、項目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以及勞動密集、社會效益高的民生領域服務型中小企業,進行紓困幫扶,增強法治信心。

  二是加大政府采購力度。將政府采購項目預留中小企業份額在現行基礎上再提高10個百分點,并且對符合規定的小微企業給予價格扣除評審優惠最高比例;將政府采購預付款比例從現行的不低于合同金額的30%提高至不低于40%;此外,再次降低政府采購制度交易成本,履約保證金的最高繳納比例從現行的5%降低為2.5%,切實緩解中小企業經營壓力。

  三是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庫,對以“專精特新”為重點的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實施貸款貼息政策,出臺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若干意見。2022年全省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500家,新增隱形冠軍6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00家、新增單項冠軍20家,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五、聚焦減負擔降成本積極撬動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意見》聚焦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成本,在降低融資、用能、用工、物流、涉企收費等方面加大力度,積極撬動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再加上國家、省級層面繼續執行的政策、國家層面預計將延續的政策等,力爭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3000億元。

  一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項目和重點技改項目貸款投放力度,落實制造業融資無還本續貸、中長期貸款支持等政策,確保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二是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對全省用電設備容量在160千瓦以下的中小企業采取低壓方式接入電網,計量裝置及以上工程由供電企業投資建設。同時,積極保障對中小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中小企業的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保障產業鏈關鍵環節中小企業用電需求。

  三是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積極落實穩崗就業政策、緩減工會經費政策、加強中小企業員工住房保障等政策,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2022年預計能返還約10億,惠及企業約20萬家。此外落實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費率政策預計可以為企業減負120億。

  四是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通過落實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化解訂箱難運價高難題、增強海港服務能力、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等政策,幫助企業緩解物流運力供需不匹配等問題。

  五是進一步減免涉企收費。按現行標準的80%收取水資源費、水土保持補償費、人防工程易地建設費、藥品再注冊費、醫療器械產品變更注冊和延續注冊費,減半收取餐飲住宿企業檢驗檢測費等涉企減費政策。預計全年可為企業減負約7億元。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