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省委部署實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馬上就辦”政務服務品牌,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推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窗通辦、省內通辦、跨省通辦”,全力落實減稅降費、降本減負等惠企政策,涌現了一大批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讓市場主體在福建投資興業更快捷、更方便、更易成功,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部署,進一步提高“放管服”改革成效,省發改委(職轉辦)圍繞全省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重點任務和各地特色工作,現推出一批改革成效顯著、企業群眾獲得感強、創新體制機制的典型案例供交流借鑒。

  在提高效率方面,廈門市打造商事主體“一網通”平臺,推進“智慧+商事登記”改革創新,企業開辦網辦率全省第一,企業辦事便利度、體驗感明顯提升,市場主體活躍度、成長性顯著增強。漳州市通過“打破數據壁壘,建立聯盟協議,統一搭建平臺”改革措施,有效破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異地辦事難題,“讓數據、快遞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南平市開展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改革,在減流程、降成本、暢渠道、優環境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累計受益群眾和市場主體達10萬人(戶)次。

  在提升效能方面,福州市打造“大綜窗、全城辦”通辦網絡,率先實施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全城通辦”,真正實現辦事企業群眾“少跑腿”“就近辦”。 泉州臺商投資區率先建成融“惠企、便民、治理、監督”于一體的“親清家園”掌上智慧監督服務平臺,實現惠企政策兌現和工業項目審批100%在線辦理,用戶網評滿意率100%。 龍巖市推行“應用場景+數據支撐”政務服務新樣板,助力企業群眾“一網好辦”,為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提供有力的政務服務保障。

  在提增效益方面,省醫保局在全國率先建成省級醫?!半p通道”電子處方流轉平臺,實現了為更多參?;颊咛峁半p通道”購藥渠道,解決了參?;颊呔歪t購藥痛點、難點問題,進一步提升了談判藥品供應保障水平。寧德市以“數智賦能”,既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提速增效,又為企業和財政減輕負擔,推動公共資源交易的轉型升級。三明市尤溪縣首推“區域水資源論證”改革,為全省實現取水許可辦證“收即辦、零成本”提供示范。

  19個典型經驗做法

  具體名單

  1.福建率先開展“雙通道”電子處方流轉購藥服務

  2.福州市綜窗通辦再升級辦事不再“滿城跑”

  3.福州福清市創新推出VR辦事導覽打造新型智慧 政務模式

  4.廈門市“全程網辦”打造商事登記智慧矩陣

  5.廈門市思明區設置“政務+惠企”政銀合作服務示范點助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6.漳州市打通數據壁壘讓“異地可辦”落地見效

  7.漳州高新區開啟“菜單式”集成服務新模式當好親商助企“店小二”

  8.漳州市平和縣聚焦“三提三效”實現審管無縫銜接

  9.泉州臺商投資區搭建智慧“親清家園”打造數字營商環境

  10.泉州市鯉城區發揮信用監管效能助力“放管服” 改革

  11.三明市尤溪縣首推“區域水資源論證”改革實現取水許可“收即辦零成本”

  12.莆田市積極打造1234“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新模式

  13.莆田市城廂區創新“數字+”服務窗口促進戶政服務提擋升級

  14.南平市創新推進“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

  15.南平建甌市開展專班服務推動政務服務提質提效

  16.龍巖市“應用場景+數據支撐”助力老區群眾“一網好辦”

  17.寧德市以“數智賦能”推動公共資源交易轉型升級

  18.寧德福安市創新“固定資產+專利”質押融資模式優化知識產權營商環境

  19.系統集成全面提升闖一條改革創新的“平潭路子”


  案例1:福建率先開展“雙通道”電子處方流轉購藥服務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順利落地,更好滿足廣大參?;颊吆侠淼挠盟幮枨?,福建省積極探索“雙通道”管理機制,旨在提高談判藥品的可及性。2021年11月1日,福建省依托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在全國率先建成省級醫?!半p通道”電子處方流轉平臺,連通醫保經辦機構、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保證了電子處方順暢流轉。通過“雙通道”電子處方流轉購藥服務在全省11個統籌區的全面覆蓋,實現了為更多參?;颊咛峁半p通道”購藥渠道,解決了參?;颊呔歪t購藥痛點、難點問題,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談判藥品供應保障水平,朝著供應保障機制多元化方向邁進了一步,這對于破解談判藥品的進院難、推動醫療機構藥品管理制度的改革等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周密部署,穩妥推進“雙通道”機制落地

  建立“雙通道”管理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是堅持以“合規”為前提。福建省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指導意見為準繩,嚴格按照指導意見要求開展各項工作。在試點基礎上大膽創新,確立省級醫?!半p通道”電子處方流轉平臺的建設原則,即“外購藥品,安全可控”、“創新手段,智慧監管”與“先建后暢,分步實施”,實現了醫療機構處方、醫保結算與藥店消費三方信息共享。二是堅持以“規范”為導向?!半p通道”電子處方流轉藥品由“雙通道”醫療機構責任醫師開具處方,通過“雙通道”電子處方平臺流轉到“雙通道”零售藥店,參?;颊咴诹闶鬯幍曩徦?,醫保經辦機構與零售藥店直接結算由基本醫保支付的費用,患者僅支付個人自付部分。三是堅持以“安全”為托底。以“雙通道”電子處方流轉為核心,落實“定機構、定醫師、可追溯”等要求。強化電子處方線上線下一體化管理,實現醫?;颊哂盟幏杖瘫O管。引入智能監控,嚴厲打擊“雙通道”領域套騙取醫保資金的行為。

  二、精心設計,扎實開展“雙通道”服務平臺建設

  全省統籌區醫保部門和醫藥機構及時升級改造信息系統,根據國家標準統一部署醫?!半p通道”電子處方流轉平臺,明確電子處方流轉模式,實現電子流轉處方在醫保經辦機構與“雙通道”醫療機構、零售藥店順暢流轉。即醫生開方與醫患溝通:參?;颊呖勺灾鬟x擇院外購藥;在線查詢與知情選擇:多渠道為參?;颊咛峁┓沾翱?;網上下單與藥店響應:患者在手機端點選“外購藥品”,向定點零售藥店下達訂單;到店取藥與掃碼確認:患者通過個人醫保電子憑證識別參保人身份,藥店授權讀取電子處方,進行在崗執業藥師人臉識別與審方行為,提供處方藥品服務;追溯掃碼與患者取藥:藥店藥師根據電子處方標記的藥品,對每一盒藥品進行追溯碼掃碼、交付。同時,醫?;颊咄瓿呻娮犹幏搅鬓D購藥行為,實時信息數據同步進行回傳,打造“雙通道”電子處方流轉閉環管理。

  三、完善政策,合理確定“雙通道”待遇保障水平

  根據基金承受能力、住院補償水平等情況,確定適宜的保障水平。福建省在經過第一批與第二批藥品目錄的擴大,納入“雙通道”的國談藥品品種已達97種,定點醫療機構與定點零售藥店“雙通道”藥品實行統一服務、統一價格、統一結算的政策。在“雙通道”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規范銷售使用的“雙通道”藥品都予以單列,暫不納入就診醫療機構醫??傤~控制范圍,不納入省各級開展的公立醫院年度績效(年薪)考核中的費用控制相關指標范圍,進一步提高國談藥品的可及性。參?;颊呖傻卿洝案=ㄡt療保障”微信小程序或閩政通APP進入“雙通道服務”,通過醫保電子憑證實現身份核驗與授權,查詢處方并自主選擇“雙通道”定點零售藥店,前往藥店憑醫保電子憑證購買“雙通道”藥品,享受與就診醫療機構同等的醫保報銷待遇,也為廣大參?;颊咛峁└颖憬?、高效、安全的處方外購服務。

  四、強化監管,確保醫?;鸢踩?/strong>

  加強“雙通道”用藥費用和基金支出常規分析和監測,及時調整完善監管政策措施,確?;鸢踩?。建立醫院外購藥品處方監控制度和投訴舉報受理制度,每月開展外購藥品處方點評并在一定范圍內公示,發現不合理用藥及行風建設等方面的問題應及時進行處理。建立醫院藥房、駐店執業藥師“雙重審核”制度,確保用藥安全,若經醫?;税l現存在不合理用藥問題,醫保經辦機構有權對定點醫藥機構采取拒付措施。建立醫院信息系統電子簽名(電子簽章)和處方共享平臺加密存儲等技術,確保電子處方流轉開方身份可信、內容不可篡改。建立醫?;颊呤謾C端服務評價機制,促進“雙通道”電子處方流轉的規范運行,確保服務與監督同步開展。同時,基于藥品作為特殊商品,建立準入退出機制,雙通道電子處方流轉過程中必須依法合規,平臺接入機構若存在多種不合規情形的,將實行“一票否決”。

  福建省“雙通道”電子處方流轉平臺運行以來,對接64家醫療機構和80家定點零售藥店,開具流轉處方6778張,服務參?;颊呒s3000人,完成取藥5597筆訂單,藥品銷售額1789.8萬元,醫保結算額1125.3萬元,大大減輕了參?;颊叩慕洕摀?。目前,每個月“雙通道”電子處方流轉的用戶數、開單量和結算額均超過100%的增長率。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大力推進“雙通道”一站式結算,穩妥推進將“雙通道”談判藥品納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案例2:福州市綜窗通辦再升級辦事不再“滿城跑”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全面推進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理,加快推行市域通辦,逐步推行跨區域辦理的改革要求,福州市在推行首批“全城通辦”服務事項的基礎上,在市、縣(市)區兩級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大面積推行“全城通辦”服務模式,打造“大綜窗、全城辦”通辦網絡,率先實施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全城通辦”,真正實現辦事企業群眾“少跑腿”“就近辦”。全市65%的事項均可在市、縣兩級政務大廳通辦窗口“全城通辦”,申請人可以不受轄區限制,任意選擇到就近的行政(市民)服務大廳窗口辦理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業務。

  一、主要做法

 ?。ㄒ唬U大“全城通辦”覆蓋范圍。通辦模式上主打“異地受理、屬地辦理”模式,推動“異地受理、異地辦理”模式,按照“全市通辦為原則、屬地辦理為例外”的工作要求,建立“全城通辦”政務服務事項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除法律法規規定需申請人前往屬地現場辦理事項、涉密涉敏事項、無法再委托下級辦理的事項、上報轉報事項、屬地辦理更便捷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和地區獨有事項6類事項暫不實施“全城通辦”并納入負面清單,其余事項均可在全市范圍市、縣兩級政務大廳通辦窗口“全城通辦”。未納入《負面清單》管理的政務服務事項通過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無差別辦理等方式推行“全城通辦”。

 ?。ǘ﹦撔隆翱缬蚵撧k”協同模式。將企業“準遷”、“遷出“、“遷入”及“住所變更”四項納入聯合辦理范疇,聯合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推出“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聯辦服務。凡是在福州市范圍內跨區域遷移的,可直接向遷入地登記機關一并提交遷移和住所變更申請,遷入地、遷出地登記機關通過“福州市政務服務管理平臺”線上交互、共享申請材料、同步作出準遷決定,解決以往企業在市內遷移需要多次往返遷入地和遷出地提交申請的痛點。

 ?。ㄈ┐蛟臁叭穷A約”調度體系。圍繞群眾、企業高需、高頻辦理事項,整合市本級和13個縣(市)區共計23個政務服務大廳、分中心的預約服務資源,依托“福州窗”微信公眾號和閩政通APP對外提供預約辦事服務。配套建設預約平臺的調度功能,申請人在選擇預約辦理的業務時,對于支持“全城通辦、多點辦理”的服務事項,系統可根據申請人跑腿距離、大廳擁擠程度推薦所選業務可通辦且距離最近、等候時間最短的辦事大廳,實現預約辦事人群就近分流。

 ?。ㄋ模娀叭峭ㄞk”平臺支撐。全面優化福州市政務服務管理平臺跨區域通辦功能,重點升級跨域通辦事項管理、負面清單管理、通辦區域節點管理、通辦流程管理、預約調度管理等功能,市級審批部門可通過系統統一規范事項標準、申請材料、服務流程,配置通辦范圍,各縣(市)區、高新區管理本級政務大廳或服務網點基礎信息,實現“全城通辦”事項市、縣兩級“一張清單”標準化同源管理,各級辦事大廳窗口“無差別受理”。

  二、服務成效

 ?。ㄒ唬┐蛟焱ㄞk網絡,提升通辦普惠度。從“一窗受理”到全面推廣“大綜窗、全城辦”通辦網絡,擴大了全市“綜合受理”服務半徑,提升的通辦服務的覆蓋范圍,將“一窗受理”便利度提升到新高度?!叭峭ㄞk”不再局限于少數服務事項,全市共有1450個事項支持“全城通辦”,涵蓋大量高頻辦事服務,使得通辦服務能夠惠及多數企業和群眾,極大便利了大量居住地、工作地、戶籍地不一致的福州市域內流動人口,讓服務模式從“進對大廳、屬地辦理”到“任選大廳、就近辦理”轉變。

 ?。ǘ┲貥嬀C合窗口,擴大服務承載量。通過服務整合、流程再造,對“一窗受理”綜合受理窗口進行重構與賦能,每個窗口可實際受理的服務事項數量將按通辦區域數量倍增,使得廣大申請人任選一個綜合窗口就可以辦全城事,打破了傳統綜合窗口僅限于辦理屬地綜合專題業務的限制,大幅提高了線下窗口服務內容的承載上限,讓“小窗口”也能承載“大容量”。每新增一個,例如福州市“全城通辦”綜窗覆蓋后,窗口實際可承接的事項數量在屬地辦理框架下增長近13倍,但窗口整體數量維持不變,既有效節約行政成本,又減少了群眾的非必要跑腿次數和距離,提高了辦事體驗,全市事項平均跑動次數減少至0.02次。

 ?。ㄈ娀瘏^域聯動,發揮協同高效率。通過推動“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首次將“異地代收代辦”模式和“一件事”套餐聯辦服務模式有機融合,緊密結合傳統服務模式下遷移轉移類業務“事項多、跑腿多、手續多”痛點,從實際場景出發,通過線上平臺建立起跨區域、跨層級的部門協同交互渠道,最大程度發揮出“一窗受理、協同聯辦”服務模式的最高效率,例如“企業遷移登記”實行跨區域聯辦后,申請材料減少了57%,跑腿次數下降66.6%,原先需要分3次申報的業務變為一次申報即審即辦,辦理結果立等可取。

  案例3:福州福清市創新推出VR辦事導覽打造新型智慧政務模式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指導意見》,福清市進一步提升智慧化精準化個性化服務水平,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推出VR辦事導覽等創新應用模式,集場景漫游、辦事指引、輔助申報三大功能于一體,持續完善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深度融合線上線下辦理方式,集約化辦事、智慧化服務實現新的突破。

  一、主要做法

  為進一步方便企業、市民辦事,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通過實景拍攝、3D建模,建立政務大廳“VR辦事導覽”,實現全景漫游的觸控方式拖拽旋轉交互和重力、羅盤感應方式視角變換交互,為申請人帶來沉浸式辦事體驗。

 ?。ㄒ唬﹫鼍奥?。全景系統可實現拖拽旋轉、放大縮小畫面,能在全景展開畫面和全景球形空間之間自由切換,支持自主漫游、自動導覽播放,畫面播放流暢且動態感強,如同置身實體辦事大廳。通過場景切換功能,群眾可根據想要辦理的事項類別,快捷定位到相應的辦事大廳,每個分廳都有對應的定制語音,幫助辦事群眾深入了解大廳場景功能。

 ?。ǘ┺k事指引。申請人可通過“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進入“VR辦事導覽”模塊,選擇事項辦理窗口,點擊窗口上方的“辦事入口”,即可打開對應辦事窗口的網上申報、微信取號以及咨詢電話等熱點鏈接,操作簡易、輕松便捷。同步定制導覽戶型圖,群眾可通過導覽戶型圖清楚地知道自己當前所在場景及與周邊場景的位置關系;通過漫游交互、云端分享,實現辦事窗口智能引導、辦事鏈接分類定位、便民舉措便捷展示等相關功能。

 ?。ㄈ┹o助申報?!癡R辦事導覽”嵌入福清市創新推出的不見面審批、智能填單、惠企政策推送平臺等便民服務功能,打破線上線下政務服務壁壘,群眾可享受線下實體機交互操作的沉浸式政務服務體驗。同時,各辦事大廳場景融合了監督投訴信箱、宣傳手冊在線查看、政務一點通等各項便民舉措,打造最新、最全的政務辦事服務全攻略。

  二、服務成效

 ?。ㄒ唬I造全新服務體驗。通過實景拍攝、3D建模,以VR視角全景展示政務大廳窗口設置、政務服務事項等信息,實現政務大廳辦事窗口智能引導、辦事鏈接分類定位,為群眾提供舒適便利的沉浸式辦事體驗。自上線以來,“VR辦事導覽”累計點擊量已達75000余次。

 ?。ǘ┚珳蕦k事要素。融合福清市創新推出的不見面審批、智能填單、惠企政策推送、政務咨詢一點通平臺等各項便民舉措,提供一站式、高效能、個性化的線上服務。截至目前,共有2138個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報,其中1919個事項支持全流程網辦,提升網上辦事深度。

 ?。ㄈ┘啥囗棻忝衽e措。VR辦事導覽的15個服務場景不僅涵蓋了工程建設、經營管理、企業設立、社會事務等實體大廳,還包含“融e行”免費代辦、“一件事”套餐、“全城通辦”等服務類型,群眾可直接點擊“辦事入口”快捷咨詢、辦理相關業務,提供7*24小時的在線咨詢與溝通服務渠道,實現企業和市民相關咨詢、反饋得到有效和及時的響應。

  案例4:廈門市“全程網辦”打造商事登記智慧矩陣

  廈門市持續推進“智慧+商事登記”改革創新,構建廈門市商事主體“一網通”平臺(以下簡稱“一網通”平臺),打造從開辦到注銷全生命周期的商事登記全程電子化服務模式,率先實現62個事項211種情形“一網通辦、掌上可辦、自助E辦”,企業開辦網辦率全省第一,網辦即辦事項占比97%,企業辦事便利度、體驗感明顯提升,市場主體活躍度、成長性顯著增強。2021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獲國務院辦公廳督查激勵,“企業開辦”指標連續兩年居全國前十,有關改革經驗做法多次被市場監管總局、省市場監管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廈門片區、廈門市審批管理局等交流推廣。系統上線至今,共通過新模式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登記服務21.4萬戶次,2022年1月—4月全市企業開辦網辦率達86.4%,居全省首位。

  一、強化智能輔助,實現網辦流程“便利化”

  聚焦“減材料、減錄入”,通過登記事項標準化管理,實現申請信息及材料“自動關聯、智能管理、自動校驗、在線生成”,打造“實用、易用、好用”網辦流程。

 ?。ㄒ唬┑怯浺刈詣雨P聯。申請人通過“一網通”平臺中的名稱自主申報“自助查重、關聯提醒”功能對擬定名稱進行自主查詢、比對,對禁限用字詞、近似名稱自動告知提示,實現名稱在設立登記時一并填報,無須單獨登記,名稱獲取的時限縮短為零;經營范圍申報升級為“智能搜索”“套餐選擇”“自主申報”,申請人只需勾選生成,實現跨地區、跨部門經營范圍無縫銜接、快速申報;深度應用廈門市公安、民政部門的“標準地址庫”,實現申請人填寫的相關地址信息系統自動關聯、提示。

 ?。ǘ┥矸菪畔⒅悄芄芾??!耙痪W通”平臺針對商事登記需反復使用自然人身份信息的特點,加載了身份證件識別SDK技術,可為持身份證的境內自然人、持通行證的港澳自然人、持護照的華僑自然人以及持電子營業執照的境內市場主體提供在線人臉識別、活體檢測、在線簽署申請材料等服務。申請人使用“提取身份證信息”功能,通過身份證照片自動提取生成數據,不用手動錄入。對已生成的人員信息智能管理,具有多個身份的人員信息可直接提取,無需再次填報。

 ?。ㄈ┨顖笮畔⒆詣有r?。依托存量主體名稱庫、市場監管總局禁限用庫、各類限制登記人員信息庫等數據庫,建立對名稱、地址、人員信息等登記要素的自動關聯及查詢比對機制,平臺自動校驗填報數據合法性、準確性、完整性,發現錯誤或缺漏即時提示修改,確保數據填報“一次完整”,登記“一次辦成”。

 ?。ㄋ模┥暾埐牧显诰€生成?!耙痪W通”平臺全程網辦系統預置商事登記所需提交的申請表格、章程、決議等文書,申請人錄入相關信息后,系統自動生成全套申請材料,根據需要推送相關涉企人員“i廈門”賬號,經身份核驗后直接在線預覽所填數據及形成的文書,電子簽名確認信息后系統生成數據同步提交至審批端辦理,申請人無需紙質材料或添加電子材料,實現申請材料“零上傳”。

  二、豐富辦理渠道,打造登記流程“零跑動”

  聚焦“信息化、智慧化”,在全省率先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商事登記服務模式,提供“零跑動、隨時辦”服務體驗。

 ?。ㄒ唬崿F“一網通辦”。市場主體登錄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進入“一網通”平臺全程網辦系統,實現各類市場主體商事登記全環節、全流程網辦。系統同時整合了公安、稅務、社保、醫保、公積金等多個部門業務職能,企業可在平臺內完成設立、發票申領、印章刻制、銀行開戶預約、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就業登記、員工參保登記等服務功能,部門間數據互聯互通、身份驗證互認互享,實現開辦企業全環節線上“一網通辦”、“一趟不用跑”。

 ?。ǘ╅_發“掌上可辦”。2021年始,順應企業和群眾辦事方式的新變化,升級開發了“掌上辦”系統。申請人通過微信關注“廈門市場監管”公眾號,按提示操作即可掌上辦理商事登記,讓群眾辦事“不用跑”想辦就辦成為常態。

 ?。ㄈ┩卣埂白灾鶨辦”。依托廈門“e政務”便民服務站,在自助便民服務上持續發力、持續創新,實現企業、群眾就近辦理。目前,商事主體打印備案通知書、查詢聯絡人、更改聯絡人電話、查詢更改進度等共計4項商事登記業務情形可在全市各“e政務”便民服務站通過“刷臉+刷身份證”辦理。

  三、監管服務并重,推動效率安全“雙提升”

  聚焦“強監管、優服務”,通過“申報內容智慧審核、登記數據自動比對、風險隱患自動預警”,實現“降風險、提效率”雙贏目標。

 ?。ㄒ唬┯行嵘龑徟招?。新的網辦流程實現了數據標準化采集,文書自動生成,申請人申報信息由填報改為點選,數據填報量縮減為傳統模式的五分之一。改變傳統申報方式下需要對所有申報表格的全信息進行逐項審查的模式,升級為審核人員僅需重點審查非點選的個性化申報信息,即可完成審核業務,大大減少審核工作量,提升審批效率,較大程度緩解了窗口業務量大帶來的人員緊張問題。

 ?。ǘ┐_保登記數據安全準確。系統通過調用市場監管總局各類信息數據資源,實現信息識別“全覆蓋”,加載“i廈門”APP身份認證功能,“人臉識別”環節覆蓋設立、變更、備案、注銷等商事登記全過程,在確保真實意思表示的前提下極大遏制虛假登記等安全風險。

 ?。ㄈ娀珳史蘸罄m監管?!耙痪W通”平臺全程網辦系統對接廈門市行政審批(商事登記)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數據“雙告知”,根據申請人選擇的經營項目,將登記信息分別精準推送申請人及后續監管部門,為實現事中事后監管提供數據支撐,實現“放、管、服”的有機統一和有效結合。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對在核查或者日常監管中發現承諾不實或虛假承諾的、不符合相關審批條件的,依法依規不予辦理、責令限期整改、撤銷行政決定,符合法定行政處罰情形的給予行政處罰。多措并舉,有效遏制虛假登記,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案例5:廈門市思明區設置“政務+惠企”政銀合作服務示范點助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廈門市思明區聚焦企業辦事痛點難點,依托中國工商銀行廈門城建支行網點,率先設立“政務+惠企”服務示范點,發揮銀行窗口幫代辦服務資源,打造政銀合作新模式,首批推出商事主體注冊登記、不動產登記、市民卡辦理、個人征信查詢、e政務自助服務、惠企政策咨詢服務等六大政務服務板塊,最大程度滿足企業群眾就近辦理的辦事需求,實現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

  一、平衡布局,打造政務服務便捷網點

  思明西部鷺江道商務區金融機構、商貿企業聚集,但與思明東部行政服務中心相隔較遠,企業群眾辦事往來不便?!罢?惠企”服務示范點選擇位于鷺江道CBD商業核心地段的工商銀行廈門城建支行,交通便利,能有效彌補政務服務短板,讓企業群眾可以就近辦理政務事項,進一步優化沿鷺江道總部經濟區功能布局,助力打造功能復合型廈門國際商務區。

  二、專區專員,形成幫辦代辦骨干支點

  政銀合作服務示范點配備六名專屬業務服務人員,包含大堂經理、對公客戶經理、零售客戶經理等,滿足企業全方位業務需求。為提升專區業務人員素質,由區行政服務中心市場監管、稅務財政、科技人才等窗口的業務骨干對銀行代辦人員進行培訓,提升服務人員綜合能力。

  三、“1+N”辦事,優化審批流程關鍵節點

  創新“1+N辦事模式”:“1”即一個窗口綜合受理服務點,在受理銀行開戶業務的同時,由專區人員為服務對象提供企業開辦、稅務服務、社保登記、惠企政策兌現等審批服務代辦業務?!癗”即引導辦事企業群眾根據需求自主選擇“一網通辦”終端,通過“e政務”自助服務設備、手機APP、市場監管局“一網通”平臺等多個途徑,加強線上渠道的服務能力。通過辦事端口前移,有效減跑動、提效率。

  四、一站式服務,發掘審批服務提速增效觸點

  政銀合作服務示范點通過一窗綜合受理、同步辦理,讓群眾真正體驗到“一站式”企業開辦服務。同時,設立不動產抵押登記專柜,將抵押登記的辦理引入政務服務示范點,使個人、企業在政務服務示范點內即可實現從“貸款申請--抵押辦理--完成放款”的全流程“一站式”信貸服務,無需再到登記機構窗口辦理,解決了過去兩頭跑的難題,極大提升了業務效率。

  案例6:漳州市打通數據壁壘讓“異地可辦”落地見效

  漳州市通過“打破數據壁壘,建立聯盟協議,統一搭建平臺”改革措施,有效破解通辦事項和技術方面問題。從2021年11月福建省開通線上辦事專窗以來,漳州在“跨省通辦”聯盟累計簽約審批服務事項1430項,代理收件22240件,“省內通辦”每個縣區入駐事項137項,累計受理10205件,“自助通辦”全市共布點300臺“E政務”設備,入駐20個部門,105個事項,2021年至今群眾通過自助機辦理69590件。其改革經驗做法介紹如下:

  一、主要做法

 ?。ㄒ唬┐罱ㄆ脚_,數據共享。打通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是網上通辦的關鍵技術環節。福建省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要求,著手在省網上辦事大廳開發“跨省通辦”“省內通辦”服務專區,搭建數據共享平臺,為“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和“自助通辦”提供線上平臺。一是搭建以省外“服務事項鏈接”為基礎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作為“跨省通辦”統一入口,專區提供服務事項、特色專欄、辦件查詢等網上服務;二是以省內“各個系統數據匯集”為基礎的“省內通辦”服務專區?;凇拔寮壥逋睂徟帐马棙藴驶崂沓晒?,圍繞異地辦事高頻事項,依托在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開發“全省異地通辦審批系統”;三是在省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全省政務服務“自助通辦”平臺。通過建設全省自助機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實現對全省自助機政務服務事項進行規范化、目錄化、動態化集中管理。四是以平臺建設推動各地數據共享。省網上辦事大廳的專區建設為漳州市“通辦”改革試點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平臺,實現通聯通辦,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企業異地辦事“來回跑”“多地跑”難題。

 ?。ǘ┛缡÷撁?,主動作為。漳州市在通聯通辦方面,積極主動作為,在福建省與十二省區簽訂“跨省通辦”合作協議基礎上,積極拓展地市和縣區“跨省聯盟”和“省內協作”。一是地級市發起的聯盟。2020年11月,漳州市級與廣東省潮州市、廣東省汕頭市“跨省通辦”聯盟,訂立聯明協議,共同梳理通辦事項;二是以縣(區)發起的聯盟。2021年9月,漳州市薌城區通過“云視屏”與山東、廣東、江蘇、安徽、浙江等18個省50個縣(市、區)簽訂省際聯盟“跨省通辦”合作協議,梳理并公布了首批涵蓋企業設立登記、勞務派遣等高頻服務事項。又如漳州市東山縣主動與山東諸城市行政服務中心簽訂跨省通辦協議,簽約事項81項;三是以開發區發起的聯盟。2021年5月,漳州開發區與長三角地區打通“自助通辦”,覆蓋區域包括上海金山區、青浦區,浙江省金華市、嘉興市、麗水市、湖州市,江蘇省本級、蘇州市、鹽城市,安徽省合肥市,湖南省岳陽市、貴州省貴陽市、河南省鄭州市高新區、洛陽市共計40余個市縣區。

 ?。ㄈ┙y一清單,規范動作。一是全面梳理“跨省通辦”事項清單。通過梳理“跨省通辦”事項清單,推動高頻事項與福建省公布的“五級十五同”事項目錄關聯綁定工作。漳州市共梳理“跨省通辦”事項清單累計600多項,其中漳州市級89項、漳州開發區280項、薌城區152項、東山縣81項;二是設置專窗、專人、專線服務,暢通跨省辦理業務。漳州市、縣(區)、開發區(投資區、高新區)在辦事大廳設立了“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專窗,指定專人負責業務咨詢,材料流轉等業務,加強對專窗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三是規范“跨省通辦”運作模式。漳州市根據省里要求,率先制定了“跨省通辦”事項標準和服務規范。推行“異地受理、屬地審批、就近取證”的受理模式,采用“本地專窗收件、兩地專窗互相寄件、業務屬地部門登錄系統遠程審核審批、本地專窗出件”的服務流程,為群眾提供“跨省通辦”一站式服務。四是提供全程幫辦代辦。漳州市制定了“通辦”幫辦代辦工作制度,指定幫辦代辦人員。根據申請人訴求和行政審批要件規范,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咨詢解答、線上線下申報指導、遠程視頻會商、異地幫辦代辦、申報材料寄遞、證照寄遞等服務。通過建立幫辦代辦和協調聯動機制,提高幫辦代辦服務水平。

 ?。ㄋ模┩怀鲋悄?,全程網辦。在自助智能化建設上突出“統一公眾服務門戶,統一前端界面風格,統一業務流程標準”,方便群眾通過“e政務”設備辦事查詢和事項辦理。一是推進“跨省通辦”智能化建設。漳州市級與廣東省潮州、汕頭兩市分別推出“跨省通辦”政務服務高頻事項66項,通過省網上辦事大廳“跨省通辦”專窗提供群眾辦理。又如漳州市薌城區行政服務中心通過省網上辦事大廳數據對接,開辟微信公眾號“跨省通辦”專欄,實現了跨區域、跨環節、跨地域的通聯通辦模式。群眾辦事只需關注微信公眾號,點擊“微政務”菜單,即可進入省際聯盟快速辦理通道,實現“全程異地”網辦,滿足經營、就業、求學、就醫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讓群眾真切體驗到審批服務“全國漫游、無感切換”的便捷性;二是“自助通辦”系統建設。圍繞異地辦事高頻事項率先推出社保、住房公積金等105項省內通辦事項入駐“e政務”自助機。目前,漳州市已在所轄各縣(區)、開發區(高新區、高效區)17個服務大廳、120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以及公眾密集區域都完成了“E政務”自助設備布點,讓智能化、便利化延伸到基層,有力緩解企業群眾辦事“往返跑”問題,提升了企業群眾異地辦事便利度。

  二、取得成效

 ?。ㄒ唬┐蚱茢祿趬?,讓高頻事項實現通辦。實現跨省和省內事項通辦,關鍵在于打通部門系統數據壁壘,數據共享?!翱缡⊥ㄞk”“省內通辦”迫切需要盡快建立起長期有效的政務信息共享機制和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多省電子證照庫動態調取、實時核驗,推動跨省信息資源互聯互通、審批材料共享、審批結果互認。對群眾急需的商事主體登記、社保關系查詢和轉移、養老金待遇資格認證、住房公積金、特種設備生產許可等異地辦理高頻事項納入“通辦”專窗辦理,有效破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異地辦事難題,“讓數據、快遞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ǘ┙y一事項標準,異地辦理流程更規范。通過聯盟協議,共同協商,盡快落實“跨省通辦”事項清單的申請材料、審查要點、辦事流程以及辦結時限梳理工作。堅持互信原則對各環節要素進行精簡壓縮,形成“多地一致”的辦事指南,統一編制“跨省通辦”事項清單,為規范化、標準化運行奠定堅實基礎。推行“本地專窗收件、兩地專窗互相寄件、屬地辦理審批、本地專窗出件的”流程模式,為群眾提供“跨省通辦”一站式服務。

 ?。ㄈ┮幏毒C合專窗,實現“通辦”不打烊。漳州市將“通辦”事項集成至“一窗受理”,固定專窗辦事人員,并制定“通辦”窗口運行規范、“通辦”服務操作手冊,為辦事群眾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

 ?。ㄋ模┙娃k代辦,提升異地可辦服務效能。要配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專職幫辦代辦人員,為群眾提供最大便利,確保群眾辦事不白跑、不撲空、有地找、有人幫。

  案例7:漳州高新區開啟“菜單式”集成服務新模式當好親商助企“店小二”

  為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提升審批服務水平和效率,漳州高新區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積極踐行“媽媽式”服務理念,梳理涉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環節和事項,匯成制定7種“菜單式”審批一次性告知匯總表,涵蓋項目審批全流程辦理環節、時限、要點等,推出主題“菜單式”服務,創新“企業點單、窗口接單、科室派單、專人跟單”服務模式,實現審批服務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增強企業獲得感,營造更加優質營商環境。

  一、主要做法

 ?。ㄒ唬┝可碇贫ú藛?。圍繞立項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4個審批階段,分別制定社會投資型(工業類、房建類)和政府投資型(工業類、房建類、市政配套類、公共配套類)、綜合型等7種“菜單式”審批一次性告知匯總表共14個事項。申請人僅需對照審批事項“菜單”進行“點菜”,到綜合窗口提供一次申報材料即可。

 ?。ǘ┤鏈蚀_接單。根據不同企業不同項目辦理所需不同類型菜單,為企業咨詢辦理審批手續提供精準化、個性化輔導,分門別類提出不同辦理服務意見,對每種類型的“菜單”包含事項辦理流程、辦理時限、所需要件材料清單等,做到準確一次性全面告知,真正實現準確接單。

 ?。ㄈ┛焖俜磻蓡?。綜合窗口根據業務涉及情況進行派單,通過關聯事項實行內部流轉審批,改變以往串聯審批模式,實行并聯審批、聯合踏勘,以收件、辦件、出件、評價、回訪、反饋的閉環流程逐一推進,實現“一單告知、一次申報、一窗辦理、一章審批、一站辦結”。

 ?。ㄋ模┚珳史崭鷨?。突出專人跟蹤、全程跟蹤、面對面跟蹤“三跟服務”,提前介入招商引資項目和改、擴建項目,細化項目開竣工節點和審批節點,按照項目名稱、類型、建設規模、計劃辦理和實際辦理時間等制定審批倒排表,指定專人一對一負責跟蹤、指導企業做好審批報批業務,做到審批1個事項時,同步延伸指導后續審批事項。

  二、取得成效

  一是特色菜單獲得企業認可。7種“菜單式”審批一次性告知匯總表,使申請人對事項選擇、辦理流程和申報材料一目了然,準備審批報件材料更加方便快捷,得到企業廣泛肯定。目前,已印制折頁菜單7000多份、分發到相關部門和審批窗口5000多份,為片仔癀化妝品、三丘機械、萬洋制造產業園等45個項目提供“菜單式”服務。

  二是有效提升審批服務效率。通過開啟“菜單式”服務,實行科室之間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內部流轉方式,幫助企業厘清報件思路,打通上上下下審批環節和避免材料提交繁瑣,促進審批更加高效便捷,實現審批時限和審批材料分別平均壓縮75%和50%以上。

  三是形成便捷審批綠色通道。開辟“容缺受理、容缺審查、企業承諾、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審批“綠色通道”,申請人在工作人員幫助下,只需按照“菜單”準備申請材料,由綜合窗口統一受理,實現了在一個窗口辦理“一件事”,降低企業辦事時間成本。目前共受理、辦結審批事項167件,按時辦結率100%、企業滿意率100%。

  四是項目跟蹤取得明顯成效。及時對審批手續辦理中存在問題進行“把脈”“會診”,針對不同項目不同事項情況分門別類提出解決對策,并不定期深入企業提供“點對點”個性化服務,面對面解答相關疑惑。目前跟蹤服務項目45個,已辦理立項備案40個、工程規劃許可證22個、施工許可證26個,完成竣工驗收12個,協調解決24個問題。

  案例8:漳州市平和縣聚焦“三提三效”實現審管無縫銜接

  2021年以來,漳州市平和縣聚焦省委提出的“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要求,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將市場準入、投資建設和社會事務三大領域涉及12個科局433項行政許可事項逐步劃轉至行政審批局集中實施審批,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事項劃轉后,為保障審批與監管無縫銜接,平和縣行政審批局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探索建立了全省首個審管互動系統,明晰了權責邊界、強化了信息雙向推送、保障了審管無縫銜接,不斷形成審批與監管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工作格局,顯著提升了審批效率、提高了監管效能、提增了社會效益。

  一、主要做法

 ?。ㄒ唬┟魑鷻嘭熯吔?,明確審管職責

  為避免審批與監管職責不清,影響改革成效,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審管雙方簽訂《事項劃轉備忘錄》,梳理明確權責界限、劃轉事項清單,根據五級十五同要求進行綁定公布。明確行政審批局對承接的行政許可事項履行審批服務職責,對受理過程、審查內容、審批結果負責;監管部門對已劃轉的行政許可事項履行事中事后監管職責,對涉及現場踏勘、技術評審等負責組織實施。

 ?。ǘ┐罱ɑ悠脚_,確保審管銜接

  為確保審批與監管無縫銜接,提升改革成效,2021年,平和縣行政審批局開發建設了全省首個審管互動系統并上線運行,系統設置“四大功能”,實現了“政策互通、業務互助、職責互補、審管互動”。一是業務告知功能:監管部門通過該平臺將上級部門下發的涉及劃轉事項的政策調整、會議、培訓、網絡維護等相關信息及時轉送審批局,實現審批與監管部門信息同步接收。二是專題會商功能:針對部分非標準化申請、法律法規模糊地帶申請,審批局可以向監管部門發起專題會商,開展線上討論,共同探討業務辦理條件,共同作出合理決定,真正落實窗口無否決權、否決逐級快速上報機制要求。三是聯合踏勘功能:對涉及現場勘察、論證、評審、聽證、技術審查等特別程序的審批事項,審批局依法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查后,在審管互動系統上發起特別程序,同步推送申請材料,各監管部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特別程序工作,并將結果反饋至審批局,審批局根據監管部門意見完成審批工作。四是審批推送功能:審批局完成審批后立即將審批材料、審批過程、審批結果推送至監管部門,監管部門在1個工作日內認領,并立即啟動事中事后監管;監管部門若在監管過程中對審批結果存在異議,可即刻通過該平臺向審批局提出否定意見,審批與監管雙方充分交流意見,對確實不應準予許可的業務,在規定時間內撤銷審批決定。

 ?。ㄈ┙ㄈぷ鳈C制,保障審管運行

  為保障審管互動機制有序運行,出臺了《平和縣行政審批與監管聯席會議制度(試行)等2項制度的通知》,建立了“行政審批與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審批與監管信息雙向推送制度”等工作機制,建立定期通報制度,設立專門聯絡員。兩項制度明確了審批與監管部門在審管互動運行中的權責邊界及要求,明確了監督部門責任追究的依據及聯席會議的召開程序、研究內容、解決問題等,保障了政策的貫徹落實和信息互通,實現了審管分離,有效保障了審管互動的良性運行。

  二、獲得成效

 ?。ㄒ唬崿F審管流程“一閉環”,提高了審批效率。平和縣構建“112”審管互動模式(即:一份備忘錄、一個平臺、兩項制度),形成“審批+監管”閉環管理,實現審批與監管無縫銜接。2021年6月15日審管互動系統上線試運行以來,審管互動辦理事項和辦件信息已逐步覆蓋劃轉的12個科局首批225個事項,累計推送辦件信息890條,減少了審管雙方來回奔波1300多次,有效提高審批與監管工作效率。

 ?。ǘ崿F審管監督“兩到位”,提升了監管效能。一是信息共享到位。審管互動系統具備完善的雙向信息推送功能,實現受理、審批、推送、監管、反饋一體化全流程閉環數據共享,解決審批與監管信息共享不及時、信息反饋碎片化等問題,保證了信息共享過程中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二是監督介入到位。將審批全流程納入審管互動系統,實現審批、監管、監督部門三方均可實時查詢審批情況,保證了對審批全流程的跟蹤指導,防范審批風險。同時通過數據可視化功能,將審管互動運行內容在行政服務中心大廳進行展示,接受群眾監督,實現審批服務的公開、透明、高效、便捷。截止目前已推送認領884條信息,發起專題會商5次,推送業務變更告知4份,開展在線交流信息842條,有效提升了政務服務效能。

 ?。ㄈ┩苿訉徆茔暯印叭龑崿F”,提增了社會效益。一是實現一枚公章管審批。系統平臺再造流程,推行“一體化集成審批服務”的模式,發揮集中辦理、聯動高效優勢,將多部門審批變為審批局內部流轉,通過“一表申請、一窗受理、內部流轉”,實現企業、群眾辦事只需“進一門到一窗找一人蓋一章”,如:漳州平和石子山茶葉有限公司申請的公司設立登記、食品經營許可證申請、公共場所衛生許可三項業務,涉及兩個部門已劃轉事項,審批局采用一口受理、內部流轉、同步出件,優化了審批流程,真正實現一枚公章管審批;二是實現跨部門無縫銜接。系統解決了各部門信息孤島、審批職能分散、審批流程繁瑣、權責交叉等問題,實現了跨部門同步協調、協同作業的無縫銜接,使審批與監管有機融合,如:辦理平和縣醫院宿舍樓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申請時,審批局根據業主申請,依據有關文件要求,在審管互動系統發起多部門聯合踏勘和專題會商,實現了跨部門同步協調,協同辦理相關手續,壓縮了辦理時限,提高了審批效率;三是實現提增社會滿意度。審管互動系統的應用,簡化了審批流程,壓縮了審批時限、降低了辦公成本,提高了政府服務效率,提增了社會滿意率。截止目前已實現即辦率占比87%,一趟不用跑占比93%,全流程網辦占比86%,審批時限壓縮率91%,群眾滿意率100%,通過審管互動模式為751個企業或項目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提增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滿意度。

  案例9:泉州臺商投資區搭建智慧“親清家園”打造數字營商環境

  近年來,泉州臺商投資區瞄準束縛企業發展、影響營商環境的條條框框,以數字化思維推進“放管服”體制機制改革,依托“互聯網+”技術,率先建成融“惠企、便民、治理、監督”于一體的“親清家園”掌上智慧監督服務平臺,實現政銀企、區鎮村“三域三級”在線協同,創新推出了政策兌現、產業投資、廠房報建、產權登記、合同兌現等五大數字化應用場景,全方位、全周期、全鏈條打造更加“便利化”、更具“法治化”營商環境?!坝H清家園”智慧云監督模式,入選“2021年度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創新典型”,注冊用戶覆蓋全區政銀企、區鎮村以及所有涉稅企業和9成中青年群眾(基本實現1戶1人注冊);惠企政策兌現和工業項目審批100%在線辦理,平臺上線事項掌辦率達90.8%,用戶網評滿意率100%。

  一、惠企政策“掌上兌”

  針對疫情期間企業紓困反映強烈的惠企政策兌現“難、慢、遲、繁”問題,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創新推行惠企政策“掌上提、在線批、直達付、全程督”兌現模式,實現可訂閱、可計算、可評估,從申報到兌現時長不超3天,徹底革除“畫餅政策、抽屜政策、人情政策”垢病。改革以來,通過“親清家園”平臺成功發布惠企政策258項,受理企業申報1865家次,線上兌現財政獎補資金超17505萬元。一是機制上實現“陽光化、顆?;?、精準化”。將全區所有惠企惠才獎補申報端口統一歸集到“親清家園”平臺上,陽光發布全區惠企惠才政策,政策內容、申報條件、審核標準全部具體化和公開化,在線“晾曬”、實時更新,依托數據協同,實現政策依需訂閱、實時推送、精準計算。二是效率上實現“24小時響應、3天審核、秒到賬”。推行以承諾代證明、以信用代審核、以核查代材料的簡化機制,盡可能讓企業少填少報材料,動動手指線上提交、線上承諾,后臺24小時在線響應、跨部門協同在線審核,優化財政撥付環節,讓獎補資金“秒達”企業賬戶。三是目標上實現“不見面、不跑腿、不求人”。對惠企惠才政策申報事項目錄、審批要素一一明確,審核審批人員分級分權固化,全程留痕留跡,智能分級預警,企業線上即可申報政策兌現,48項政策實行“免申即享”,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實現政策兌現“不見面、不跑腿、不求人”。

  二、產業投資“云導航”

  從“投資一件事”角度出發,在“親清家園”平臺上開發“智慧投資導航”功能,將產業投資從計算政策、洽談簽約,到開辦企業、報建廠房,再到生產經營、破產注銷等全生命周期辦事全部納入“投資導航”,重構流程、環節及時限,實現閉環鏈接和實時監督,為廣大企業提供最省心無憂的投資新體驗。一是體驗式導航。圍繞投資方式,設立招商建廠、招商租賃、自營建廠、自營租賃四種體驗場景,產業投資者可根據自身投資意向,線上一鍵體驗投資全流程辦事,做到心中有數、辦事無憂。二是數字化整合。將企業開辦、建筑許可、獲得水電氣、登記財產、納稅、注銷等企業全生命周期業務事項進行數字化整合,形成“企業開辦一件事、廠房報建一件事、生產經營一件事、破產注銷一件事等,為企業發展提供省心的“打包式服務”。三是閉環式監督。政策計算、招商簽約、注冊開辦、落地建設、生產經營、政策兌現、企業注銷等全流程辦事時限、辦理人員、審批要求全部固化、系統留痕,堅決杜絕拖拉懈怠。

  三、廠房報建“全網辦”

  立足工業廠房報建時間長、手續繁瑣、跨部門跑腿多的痛難點,創新推行工業廠房審批“全程網辦”模式,讓廠房報建“不折騰、不跑腿、不求人”。改革以來,累計為165個工業項目辦理全程網辦報建453件,審批效率提升8成以上。一是試行集中授權審批。將原分散在各個審批部門、各業務科室的工業項目審批事項全部授權委托區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直接審批,改變過去一個項目要找多個部門“來回跑腿、輪流通關”現狀,讓投資者辦事不再折騰、不再迷茫。二是搭建網上審批平臺。在“親清家園”平臺上搭建工業項目“不見面”審批系統,將項目備案、規劃許可、水電報裝、施工圖審、多測合一、聯合驗收等事項全部納入平臺辦理,打造工業項目“線上申報、線上受理、線上評審、線上勘查、線上繳費、線上發證”審批新模式。三是創新模擬審批機制。依托“不見面”審批平臺的“數據云柜”,對于土地使用權雖未取得但主體相對明確、符合規劃和環保要求的工業項目,實施“七制七化”改革,推行模擬審批制,盡可能讓企業“拿地即可動工建設”。四是實施遠程評審踏勘。在“不見面”審批平臺上開發“評估評審、遠程踏勘”功能,對企業設計方案實行專家在線評審、部門在線聯審,并實現項目管家線上簽到、遠程踏勘、系統留痕,規范現場勘察的自由裁量權。五是推行集中公示制度。堅持“能并盡并”,將環評、水保、規劃等審批公示環節進行折疊整合、集中公示,進一步縮短審批時間,促進產業項目盡早落地建成。

  四、不動產權“智治理”

  聚焦企業、群眾辦理不動產交易登記材料多、跑腿多、效率慢等痛點堵點,對現行不動產登記管理規則進行重新優化,在“親清家園”平臺上開發“智不動產”功能,通過“三融三跨”改革,以單元號為主軸,依托智能化、數字化手段,對不動產權從首次登記、抵押、變更交易到產權滅失等全生命周期實行鏈式管理、全鏈智治,創新推進不動產領域治理體系現代化。一是“跨部門融職能”。將住建部門網簽備案職能劃轉移交至不動產登記中心,將網簽備案和不動產登記業務合并,徹底解決了同質事項多頭管理的問題,實現一次申請、統一辦結。二是“跨系統融業務”。將房產交易、不動產登記系統“合二為一”,并與稅務、銀行、公證、水電氣網等系統對接交互,實現一套系統申請,線上智能派發指令,實現網簽備案直連、銀行抵押直連,大大縮短辦理時間。三是“跨領域融數據”。利用電子印章、電子簽名、人臉認證、語音認證、在線支付等技術,對不動產從首次、抵押、轉移到注銷等全生命周期實行智慧管理、智慧辦理,實現可溯源、可自證、可處置,讓不動產交易登記業務全生命周期可“不見面”辦理。改革以來,共51667筆登記交易業務“一趟不用跑”。

  五、政企合同“雙兌現”

  聚焦招商引資項目政企雙方承諾兌現不及時、監督不到位、項目落地慢等突出問題,創新推行招商引資政企合同“雙兌現”機制,在“親清家園”平臺上開發“政企合同雙兌現”監督功能,對涉及履約時限的合同條款實行智能化提醒、預警和警報,將企業投資、建設、投產和政府征遷、供地、審批等節點進行閉環管理,以智慧監督促進政企合同“雙兌現”,提升營商環境合同執行約束力。一是承諾事項顆?;?。將政府與企業之間簽訂投資協議條款逐條顆?;纸鉃槿舾沙兄Z事項,按時間軸進行協同串聯,承諾內容、兌現時間、完成進度等信息錄入平臺智能跟蹤。二是兌現內容標準化。將政企雙方承諾的企業注冊、土地出讓、方案設計、開工建設、竣工驗收、項目投產、要素保障等重要節點配置標準時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合同履行異常情況及時發起提醒、警示、催告進行跟蹤監督。三是監督管理分級化。對政企雙方合同約定的承諾事項進行層級化監督管理,各鄉鎮、各部門兌現承諾接受區效能辦監督考核,投資企業兌現承諾接受招商辦的催辦、督辦以及獎懲兌現,紀檢監察部門對政企合同“雙兌現”實施監督的再監督,倒逼政企雙方誠信履約。推行5個月來,累計上架58個招商項目超508個合同承諾兌現節奏明顯加快,一批項目在土地出讓交地后1.5個月內即完成施工許可證辦理并動工建設,比合同約定的開工時間提早4-5個月,形成政企雙向推動項目落地的合力。

  案例10:泉州市鯉城區發揮信用監管效能助力“放管服”改革

  信用監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是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泉州市鯉城區積極探索,圍繞事前信用承諾、事中分類監管、事后聯合獎懲,構建起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監管機制,以信用賦能“放管服”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一、落實信用承諾制,助力“放得開”

  制定出臺《關于全面建立信用承諾機制的實施方案》,在衛生健康、市場主體準營、醫療保險、建筑工程施工等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梳理了36項信用承諾事項清單,以承諾推進減材料、縮環節、壓時限,實現“核查信用—作出承諾—踐諾跟蹤—違諾追究”的信用承諾閉環應用,從制度層面解決企業和群眾辦證多、辦事難、多頭跑等問題,有效提高了審批效率,切實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截至目前,全區共歸集信用信息數量為9995891條,“雙公示”數據準確率為99.47%,主體平均信用記錄數為158.27條,信用承諾信息數量為10490條,占區域企業總量比例為55.82%,有效助推了“放管服”改革的實施,進一步提升了全區的營商環境。

  二、拓寬信用監管領域,助力“管得好”

  制定出臺《關于全面開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的實施意見》,從規范市場主體信用評價、完善分級分類監管措施、強化評價結果共享應用等方面入手,推進實施行業分級分類監管。目前,鯉城區已經在依法納稅、生態環境和安全生產等24個領域開展了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并根據信用等級高低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通過重點約談、簽署信用承諾書等方式,引導督促全區25家信用服務機構加強誠信自律,增強市場主體依法誠信經營意識。對信用好、風險低的市場主體,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實施守信激勵,對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給予融資授信優惠或傾斜、評先評優等激勵措施。大力開展“信易貸”,截至2022年4月,共成功授信29筆,授信金額2900萬元,正在對接49筆,意向金額20100萬元。

  三、建立信用約束機制,實現“懲得嚴”

  通過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對象認定機制、督促失信市場主體限期整改、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探索建立信用修復機制等方式深入開展失信聯合懲戒。開展2021年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行動,向2個行業主管部門發布了重點監管提示函,對“屢禁不止,屢罰不改”的12家嚴重失信企業進行走訪、約談。加強聯合懲戒,對鯉城區失信被執行企業不予撥付增產增效電力獎勵資金、限制失信被執行企業申報科技政策和科技獎金獎補項目等。2021年全區共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38人(次),失信被執行人履行完畢屏蔽的229次;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2827戶(次),對改正違法行為的,依法移出經營異常名錄1014戶,形成行政性、市場性、行業性和社會性等懲戒措施多管齊下,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大格局。

  四、強化誠信宣傳工作,實現“服得優”

  鯉城區積極將“信用”主題同各行業宣傳結合起來,先后開展了“9·20公民道德誠信宣傳日”、“反電詐專項誠信宣傳活動”、“12·4國家憲法日”等一系列誠信宣傳活動,組織全區4412家企業簽訂《信用承諾書》,努力讓誠信理念融入政府行政、社會管理和市民生活。2021年以來,共開展誠信宣傳活動32次。加大信用修復宣傳力度,鼓勵和引導企業修復失信行為,保障失信主體權益。要求綜合執法、應急、交通、市場監管等行政處罰作出部門,組織引導企業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對失信信息在線申請修復。舉辦公益性信用修復培訓會,加快化解存量失信行為的社會影響,提升鯉城區整體信用水平。全區涉及“屢禁不止、屢罰不改”的企業均已履行相關處罰,修復企業信用記錄169條,退出率達到100%,有效保障了失信主體權益,營造優良信用環境,提升全區信用水平。

  案例11:三明市尤溪縣首推“區域水資源論證”改革實現取水許可“收即辦零成本

  一、背景情況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要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全面推動節約用水工作,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超越提供水資源保障,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在省內外多次調研的基礎上,福建省水利廳出臺了《關于加強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尤溪縣水資源強監管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批復》,在尤溪縣首創推行“區域水資源論證”改革,為全省實現取水許可辦證“收即辦、零成本”提供示范。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頂層設計,強化技術政策支撐。統籌協調取水許可“區域水資源論證+承諾備案制”改革,組織編制技術支撐文件《尤溪縣水量分配方案報告》《尤溪縣鄉鎮水資源區域評估報告》。同時,尤溪縣政府出臺《尤溪縣全面推行“區域水資源論證+承諾備案制”改革實施意見》,對適用承諾備案制管理的項目,取水許可由審批制改為承諾備案制,取消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取水工程(設施)驗收,實行區域水資源評估論證、用水單位的取水工程(設施)自主驗收。

 ?。ǘ┳⒅睾暧^管控,簡化審批環節流程。在水資源管理“雙控”和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的基礎上,對河道外年取用地表水年小于1000萬立方米的以及年取用地下水小于50萬立方米的建設項目,取水單位只需填寫《建設項目取水備案表(試行)》,在取水工程(設施)建成并試運行滿30日后,由取水單位自行組織驗收,驗收合格的,向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建設項目取水承諾核驗表(試行)》、取水工程(設施)的試運行情況和驗收結論報告,并按全國取水許可電子證照統一格式填報表格,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核發取水許可電子證照。

 ?。ㄈ┳⒅貢r限效率,優化取水辦證模式。全面推廣應用“在線咨詢、網上辦理、快遞送達”辦理模式,制訂實施標準化的辦事流程,簡化申報材料、明確承諾時限等,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ㄋ模┳⒅匦麄魍茝V,指導服務取水主體。通過電視、智慧尤溪、微信等形式,廣泛宣傳承諾備案制辦證流程和承諾備案制的優點,指導服務取水主體做好承諾備案制工作。同時,成立水利技術服務隊,聯合各鄉鎮水利站,主動上門服務,第一時間解釋政策,協助企業主體辦理相關手續。實現取水許可證辦理零上門、零中介、最多跑一次。

 ?。ㄎ澹┳⒅厥潞蟊O管,保障改革試點成效。按照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對已批準的取水單位開展全過程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指導取水主體規范安裝取水口標識牌,公開取水單位、取水許可量等信息,多部門聯合巡查監管,查處無證等非法取水行為。

  三、取得成效

  2021年11月改革試點實施以來,辦理承諾備案制取水許可70件,累計節約許可時間2730個工作日,節約費用350萬元。大幅提高許可服務效率,增強了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一是簡化了許可環節。取水許可環節由原來的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申請審批、取水工程(設施)驗收、取水許可證核發,簡化為取水備案、取水許可證核發。取水許可證核發應提交的材料由原來的7個減少至4個,即“三表一報告”。二是縮短了辦證時間。取水許可整個流程辦證時間由原來的法定時限取水申請20個工作日與取水許可證核發20個工作日,共計40工作日,縮短至1天,同時提升了時限效率,優化了辦證模式,讓數據跑起來,實現了最多跑一趟。三是減輕了企業負擔。實施區域水資源論證,實現了零費用辦證,每個建設項目將減少水資源論證費用達3-5萬元以上。四是促進了節水增效。采用單位產品用水量或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作為區域水效指標,倒逼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加強非常規水利用,促進企業節約用水,提高水效,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五是提升了監管能力。全面落實了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水資源保障能力穩步提升,水環境得到不斷改善,有效保障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案例12:莆田市積極打造1234“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新模式

  一、背景情況

  近年來,莆田市準確把握群眾在政務服務中打破地域限制、提高辦事效率的現實需求,謀定“一分離、二融合、三中心、四定位”發展思路,通過資源整合、流程再造、模式創新,持續深化政務服務申辦模式化、審批標準化、系統信息化、全市一體化,扎實推進各級政務服務“一窗、一網、一門、一次”通辦,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二、主要做法

  一是實行行政審批受審分離,推動集中受理“只到一窗”。前臺綜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員對外實行清單式、標準化“流水線”業務受理模式,后臺審批科室和入駐部門負責審批決策執行,“前后分離”、相互制約、分工協調,有效精減窗口數量。整合中心城區30個行業部門打造“無差別全科”綜合窗口,改變窗口忙閑不均狀態。通過受審分離大力推動莆田市內“全域通辦”改革,共發布三個批次全市“全域通辦”事項清單;市、縣區兩級行政服務中心共設置6個“跨省通辦、省內通辦”窗口。優化完善“辦不成事”反映和咨詢投訴聯動處置機制,設立“好辦事”服務窗口,在全市全面推行“窗口無否決權”工作機制,提高窗口整體效能和服務質量。今年,全市政務服務“好差評”非常滿意率達99.98%。

  二是聚焦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實現審批流程“只少不多”。推廣應用“自己‘批’網上辦”的智能化審批,市、縣區兩級政務服務可網上辦理事項占比99.54%,行政許可“一趟不用跑”事項占比達94.94%、全程網辦事項占比86.34%。在住建、衛健、教育、城管等領域上線應用41項的“秒批秒辦”智能審批。聚焦企業、公民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重點推進高頻的企業開辦和注銷、二手房交易、醫社保轉移接續、校外培訓機構設立、公民出生等53個企業、公民“一件事”套餐,推行“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辦結”服務模式。企業開辦全流程4小時內辦結,企業注銷全部實現即辦。持續優化公安戶政審批流程,下放事項7項、精簡辦事環節36個、壓縮辦事時限50個工作日,即辦事項占比提升28%;全省首創戶政業務“一表集成”智能云表單系統,將34種申請材料精簡優化為5大類13種,實現一表辦多事和智能自助填報。

  三是搭建市級三個中心平臺,集成套餐服務“只進一門”。對辦事大廳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和布局優化,打造政務服務培訓、體驗和指導“三個中心”。建立一支120名標準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政務服務綜合窗口辦事員隊伍,根據崗位類型,建立常態化市、縣區兩級行政服務中心交流培訓和協調聯動機制,組織業務培訓230余次,有力推動政務服務辦事員隊伍從“??菩汀毕颉叭菩汀鞭D變。積極引導群眾辦事走“線上辦為主、實體辦為輔”的辦理路徑,建立“現場受理服務區、網上辦事服務區、自助服務區”等無差別全科受理的政務服務新平臺。在中心城區辦事大廳試點開展縣區級涉及30個部門2030項事項異地代收代辦,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度。

  四是明確四個層級功能定位,企業群眾辦事“只跑一次”。通過市域統籌、縣區主戰、鎮街承載、社區協同,構建市域政務服務四級工作體系,進一步提升跨部門、跨業務、跨層級、跨區域政務服務能力,破解政務服務體系“頭重腳輕”困境。做優市級服務平臺,明確市級平臺辦理法人業務,主責頂層設計、改革創新、統籌協調和定標準、立規范、抓示范等職能。做強縣(區)服務能力,以辦理法人業務為主、自然人業務為輔,主責執行落實各項改革政策,實現同一事項在不同區域、不同層級的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做實鎮(街)便民服務功能,就近辦理各類高頻民生業務,推動公安、醫保、公積金、人社、市場監管、不動產、衛健、教育等部門政務服務事項下沉辦理。做特社區(園區)鄰里中心“事有所辦”,細化分類,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精準下沉,全市公安、醫社保、公積金、民政、衛健等部門有101項常辦事項在“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實現“就近辦”;84項海漁事項下沉延伸至湄洲島和南日島便民服務中心,實現漁民辦事“不出島”。

  三、創新成效

  一是實現一窗受理“最全一件事”。市、縣區兩級在線上線下提供299個“一件事”套餐服務,2021年以來全市辦理“一件事”套餐近50萬余件,即辦率超86%。

  二是推進一網通辦“最快一件事”。在莆田市新一輪疫情防控以來,全市通過網絡端、手機端、自助機等“不見面審批”方式辦件占比超90%,當日即辦率近99%。依托e政務自助機,以及微信“掃碼”、電子政務平臺,群眾辦理戶政業務通過智能“云表單”提升審批效率70%。

  三是提升跨域通辦“最遠一件事”。2021年以來,市、縣區兩級行政服務中心已辦理4萬多件異地群眾申請件。其中,公安戶政“全市通辦”業務幫助離開戶籍地,外出工作或生活的群眾節約辦事時間約3萬小時。

  案例13:莆田市城廂區創新“數字+”服務窗口促進戶政服務提擋升級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群眾對涉及與工作、生活、教育、學習等密切相關的戶政服務改革十分關注。為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從事經濟、社會活動,促進社會和諧,莆田市公安局城廂分局從優化辦事程序、拓展科技應用、創新服務舉措等方面探索數字公安建設新模式,創新推行“數字+”服務窗口,促進城廂區戶政服務提擋升級。自戶政“數字+”服務窗口推行以來,已辦結320件,給群眾帶來極大便利,獲得一致好評。

  一、主要做法

 ?。ㄒ唬?+N”聯動,創新數據平臺,實現“立即辦”

  為了最大程度地服務群眾方便群眾,莆田城廂公安勇于擔當,主動牽頭,聯合數字辦、民政局、衛健局、不動產中心等部門,實現“1+N”聯動(1是牽頭部門,N是其他聯合部門),強化系統對接,確保數據共享,實現部門之間相互協作。依托莆田市統一政務服務管理平臺,通過核查平臺的應用,針對有疑義的材料,比如《出生醫學證明》,城廂公安可以通過核查平臺進行核實,無需再發函到衛生部門進行核查,有效避免了“一來一往”約需1個月的回函時間。有的辦理事項甚至需要“多來多往”的多環節多程序多時間,通過數據共享,真正實現從手續繁多到程序精簡,真正實現群眾心中事能“立即辦”,切實為群眾帶來“放管服”改革的紅利。

 ?。ǘ?+N”貫徹,實現全區覆蓋,達到“就近辦”

  為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城廂公安通過整合資源,優化人員和配置,在全區推廣戶政“數字+”服務窗口,城廂轄區內的各派出所戶政窗口均可以辦理,實現“1+N”全覆蓋(1是公安分中心,N是各派出所窗口),群眾可以根據自身條件情況選擇“就近辦”。按照“哪里方便就哪里辦理”的理念,群眾在“數字+”服務窗口申請后,后臺自動分送、業務同步辦理、結果實時共享,城廂公安可以直接通過《收養證》、《結婚證》、《房產證》、《火化證》的調用進行核查核實,有效避免了群眾“往還跑”,“多處跑”,重復提供申報材料等現象。

 ?。ㄈ?+N”調用,共建共治共享,打造“零材料”

  為了確保戶政“數字+”窗口切實應用,城廂公安全面推廣電子證照的調用,實現“1+N”的集合(1是公安部門業務電子證照,N是其他部門業務電子證照),無需其他部門的原件即可辦理,實現材料“零提供”。針對“被收養的未成人急需申報戶口登記、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首次申領身份證、戶口簿丟失補領,擁有私有房屋產權申領設立家庭戶、夫妻投靠、死亡人員戶口注銷辦理”等六大人群,城廂公安可直接通過電子證照的調用,便可以辦理戶口登記或戶口注銷,實現辦事材料消減100%,不僅提高了行政的服務效率,還提升了群眾的辦事體驗,全力構建一個高效、規范、陽光的數字服務環境。

  二、取得成效

 ?。ㄒ唬﹦撔隆八膫€一”標準,縮短服務半徑

  通過深化流程再造,規范申請范圍、網絡傳輸互通等機制措施的實施,實現全區范圍內一個審批服務事項的申請范圍、審查程序、辦結時限、服務標準的“四統一”。即統一下放戶政業務清單,統一下放審批權限設置,統一明確材料精簡范圍,統一規范群眾申請口徑。目前,有320名群眾通過“數字+”服務窗口申請辦理事項,調用電子證照核查達382次,通過核查平臺應用達450次,減少群眾來回奔波達561次。

 ?。ǘ﹦摻ā叭齻€一”模式,跑出服務速度

  城廂公安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全面梳理,側重解決難點堵點制定統一的規范,創新“一門一窗一人”的辦理模式,形成長效機制。目前,針對“六大類”人群,實現審批環節精簡100%,材料縮減100%,真正實現材料“零提供”。群眾只需“人進一扇門,只到一窗,對應一人,無需提供材料,即可辦理多項事”,著力提升了群眾辦事的便利度。

 ?。ㄈ╅_展“五個一”服務,提升辦事溫度

  城廂公安在提高窗口服務水平和樹立良好服務形象上狠下功夫,要求戶籍窗口統一規范設置標識標牌,分別擺放宣傳資料,辦事須知、桌椅等物品,將辦事流程、辦理時限、收費標準、服務承諾、聯系電話等內容進行公示,盡力做到使群眾明白、請群眾監督、讓群眾滿意;要求窗口民警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大力推行戶籍窗口“五個一”溫馨服務,即“一張笑臉相迎、一把椅子讓座、一杯茶水暖心、一片真誠辦事、一句再見送行”,使前來辦理戶籍業務的群眾切實感受到溫暖。

  案例14:南平市創新推進“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

  近年來,南平市聚焦企業群眾的實際辦事需求,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整合業務系統、再造辦理流程、強化數據共享,把推行企業群眾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改革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特色亮點品牌,做到“一網通辦、一機助辦、一窗專辦、靠前聯辦”,讓政務環境的“小氣候”轉化為推動南平創新發展的“大氣場”。改革實施后,在減流程、降成本、暢渠道、優環境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切實解決了企業群眾為辦成“一件事”在多個部門間“來回跑”“重復跑”問題,累計受益群眾和市場主體達10萬人(戶)次。

  一、暢通數據共享,實現“一件事”一網通辦。依托南平市數據匯聚平臺、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南平分廳、掌上南平APP等,開設“一件事”主題套餐專欄,加大涉及“一件事”的相關業務系統對接力度,保障政務信息資源跨層級、跨部門的暢通流動和業務的高效協同,實現“一件事”網上辦、掌上辦。例如,針對新生入園入學報名材料多、跑動多、審查繁、時限長等痛點堵點問題,率先推行“入學一件事”改革,創新開發市、縣兩級“入學一件事”申報審批系統,全力推動入學報名流程簡化,先后對接不動產登記信息、常住人口信息、家庭戶人員信息、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等數據資源,實現由“所有材料申請人提供”優化為“系統后臺自動比對、自動核驗”,由“線下排隊辦”優化為“線上輕松辦”,真正實現了轄區內幼兒園和義務教育階段新生報名“零證明、零材料、零跑動”,每年可惠及轄區7.5萬戶家庭。又如,針對殘疾人辦證需多次往返于殘聯、民政、醫院等部門的問題,首創推行“殘疾人辦證一件事”,在掌上南平APP開發建設線上辦理模塊,將殘疾評定醫院的“殘疾評定表”、殘聯部門的“殘疾人證初次申領”、民政部門的“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申請”等多個事項實行聯動辦理,并督促殘疾評定醫師規范及時提供評定數據,確保線上收件、評定結果實現及時對接、全流程網上審批,殘疾人辦證由至少“跑3次”提升為“最多跑1次”。

  二、強化數字賦能,實現“一件事”一機助辦。以南平“e政務”為樞紐,推動“一件事”涉及的審批服務事項接入 “e政務”自助終端,實現“一件事”自助辦、智能辦,并進一步擴大“e政務”站點覆蓋面,進駐商超、社區、高鐵站、醫院、校園、園區等人流密集場所,讓企業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刷臉”辦成一件事。例如,聚焦道路運輸從業人員“急難愁盼”,針對網約車等道路運輸從業資格報考審查流程繁瑣、證明辦理困難、群眾往返奔波費時費力等問題,充分發揮南平“e政務”在實名認證、電子印章方面的優勢,創新搭建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智慧交通綜合審批平臺,建立公安與交通部門間電子證明互信互認機制,通過數據跑路深化共享、部門核驗代替證明,打破了屬地辦理原則,破解了證明開具難、部門間協作難、數據共享難等問題,避免群眾為了一紙證明在公安各警種間來回奔波,讓群眾“一次辦、自助辦、全域辦”,每年可惠及轄區3000多名從業資格者。又如,針對群眾辦理婚姻登記公證異地辦證難、辦證慢、材料多等問題,推出“婚姻狀況證明公證一件事”,通過公證處與民政部門數據共享,實現了網上“受理、辦理、反饋”的線上服務和實體大廳線下服務的密切配合,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實現便民服務“零距離”。

  三、突出協同高效,實現“一件事”一窗專辦?;凇耙淮笆芾?、集成服務”系統,整合優化部門辦事流程,壓縮部門辦理環節,升級改造“一件事”線下受理模塊,在各級行政服務中心分類設置“一件事”綜合窗口,在一個窗口實現跨部門綜合收件,打造“一件事”一窗受理、協同辦理、限時辦結、高質高效的工作模式。比如,針對開辦企業手續繁瑣、需多部門跑腿問題,將企業開辦涉及的8個事項整合為“一件事”,并創新推出“項目審批+用電新裝”同步辦理,建立與轄區銀行及網點合作機制,實現企業賬戶“預約開戶”,推行企業開辦“一表申請、一窗發放”,實現設立登記、印章刻制、稅務登記及申領發票、銀行預約開戶、社保登記、醫保登記、公積金開戶、電力報裝等 “八合一”“零成本”,每年可惠及轄區內1.7萬多家企業。又如,針對員工招聘在辦理五險一金時“手續多、窗口多、流程多”問題,推出“企業招收員工一件事”,將人社、醫保、公積金3個部門4個窗口的7項業務進行整合,從過去需要提供7套材料(申請材料30份)精簡為1套材料、1張表單,實現企業“一表”申報,“五險一金”業務“一次提交、當場辦結”,預計每年惠及轄區企業員工數萬人。再如,針對群眾辦理二手房轉移登記需跑8個窗口辦理8個事項、程序繁瑣耗時長問題,推出“二手房轉移登記一件事”,采取一張表填報、一次性提交材料、八部門依申請協同聯辦方式,實現二手房轉移登記和交易、稅務、水、電、氣、廣電網絡、住房公積金等八部門業務“八窗合一、一次辦理、一日辦結”,每年可惠及轄區群眾2.5萬多人。

  四、延伸服務觸角,實現“一件事”靠前聯辦。針對不動產抵押登記、就醫報銷等民眾需要在公證機構、金融機構、醫院、社區和政務中心之間來回跑的事項,積極探索窗口前移、服務延伸,在醫院、銀行等機構設置便民服務點,實現“一件事”靠前辦。例如,針對患者跨醫療機構就醫時遇到的重復檢查、過度檢查的情況,創新推出“醫院檢測報告互認一件事”,實現全市26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的相關檢查檢驗結果與省級平臺互聯互通,對醫學影像檢查項目3類55項、臨床檢驗項目7類73項等互認范圍內互認項目的檢查檢驗結果進行互認,有效減少群眾的就醫負擔,改善群眾的就醫體驗。又如,推出“個人公積金貸款一件事”,將抵押權登記和公積金貸款共同前移至委托銀行,群眾在銀行即可實現個人公積金貸款“一站式”辦理。再如,推出轉外就醫、享受規定(特殊慢性)病種待遇備案等與老百姓切身相關的 “一件事”,依托全市二級及以上定點醫院設立醫保服務站,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避免了辦事群眾多處跑、多次跑、折返跑等問題。

  案例15:南平建甌市開展專班服務推動政務服務提質提效

  南平建甌市聚焦“三提三效”,以改革新突破形成發展新動力,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制定和落實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推出“專班+代辦制”、“辦不成事窗口”、項目審批“直通車”、正反激勵機制、政企同心沙龍茶話會等一系列措施,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優質的環境、更良好的體驗。

  一、項目背景

  近年來,部分重點項目業主采取中介代辦的方式為重點項目實施購買服務,但由于中介代辦機構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對審批業務、流程了解不透,協調審批部門能力弱,造成重點項目審批推進緩慢。另有個別項目業主反映,項目業主不熟悉審批流程,與審批部門溝通的渠道還不順暢,導致重復跑路辦事的現象依然存在,嚴重影響了項目的落地與開工建設。為更好地服務重點項目,確保重點項目快速落地建成投產,建甌市成立重點項目前期審批服務專班,主動介入、上門服務、全程跟蹤,急企業所急,解企業所需,為重點項目企業提供高效審批幫辦代辦服務,提高項目前期工作質量和效率。

  二、主要做法

 ?。ㄒ唬┙ⅰ皩0?代辦制”,提升服務力度。從有關單位抽調4名工作人員成立重點項目前期審批報務專班,入駐行政服務中心辦公,并將審批窗口負責人納入專班辦公室管理。制定專班工作方案與工作計劃,對省、市重點項目進行梳理,制定前期審批服務的重點項目清單,采取“專班+代辦制”的模式,對省、市重點項目掛圖作戰,全程跟蹤、主動協調,幫助企業簡化手續、優化流程,及時解決審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建立每周一例會、每月一專題會制度,抓重點項目推進時序,隨需隨協調,并對重點建設項目遇到的疑難問題實行“局長+經辦人”并聯審批會商。

 ?。ǘ┐蛟臁稗k不成事窗口”,提升服務溫度。在導辦臺增設“辦不成事窗口”,解決行政審批中的“疑難雜癥”,對未能成功受理、成功審批,或者多次跑腿而未辦結的問題,由導辦臺工作人員詳細記錄,構建“受理—分類—轉辦—辦結—反饋”的一整套規范流程,明確具體辦理時限,按照事項復雜程度要求在3日內進行反饋,并由重點項目前期審批服務專班全程跟蹤督辦,直至辦結。如某小區業委會向“辦不成事”窗口反映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期間,多次到城市管理局窗口申請專項維修基金,該窗口均未給予辦理,經專班協調,該事項最終予以受理、辦結,并對相關負責人予以組織處理。

 ?。ㄈ┙f調聯動機制,提升服務速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兩周由市重點項目前期審批服務專班辦公室牽頭召開服務項目工作聯席會議,實施業主“點餐”干部跑項目機制,負責協調聯辦事項,優化審批流程,集中辦理,建立“并聯審批”循環工作機制;匯總企業訴求問題,協調解決項目前期審批堵點問題,由專班牽頭會商納入聯席會辦理。

 ?。ㄋ模┐罱ㄕ鬁贤ㄆ脚_,提升服務進度。由市委市政府組織搭建政企溝通平臺,每月開展2期“政企同心茶話會”活動,邀請5—8名企業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參加,與企業家面對面交流,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切實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營造尊重企業家、服務企業家、關愛企業家的暖商穩企工作氛圍,推動營商環境再升級再優化。茶話會活動由市重點項目前期審批服務專班對活動中企業家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記錄、梳理,分解到各有關部門落實,由專班辦公室負責跟蹤,對意見建議辦理工作滯后的由市大督查組進行跟蹤督辦。

 ?。ㄎ澹┩晟普醇顧C制,提升服務態度。下發《致全市機關黨員干部優化營商環境倡議書》,倡導全市黨員、機關干部主動尋找自己業務與營商環境的結合點,切實增強優化營商環境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編發《關于營商環境工作發現問題的通報》,對兩名干部宗旨意識不牢、服務群眾不力,損害營商環境形象的問題進行通報。編發《關于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大討論的通知》,通過營商環境正反典型案例,要求各級各單位,廣大黨員干部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大討論,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

  三、取得成效

  一是促進重點項目序時推進。專班共對接代辦項目33個,通過強化過程控制、及時跟進協調,各重點項目按預訂的時間節點推進。如雙龍戲珠白酒擴建(一期)項目,專班實行一問題一措施一責任人一完成時限工作機制,幫助該企業解決用地報批、環保批復、土地征遷等問題6個。二是提升審批窗口服務質效。以專班模式帶動隊伍建設,通過舉辦政務服務綜合素質培訓班,進一步規范服務用語,提升儀表形象,完善便民措施;對各審批單位落后的考評指標以約談的方式督促考評單位對標對表抓好短板指標提升。三是深度壓縮審批服務時限。實現社會投資、工業項目等7類審批項目審批時限,比省定時限要求縮減了近50%。通過專班介入,2022年1—4月,共辦理工程項目審批事項186項,平均每個項目承諾用時3.21個工作日,實際辦理平均用時僅0.21個工作日,審批時限大幅壓縮。

  案例16:龍巖市“應用場景+數據支撐”助力老區群眾“一網好辦”

  近年來,龍巖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承發揚老區精神、蘇區精神,持續激發內生動力和活力,緊盯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改革,不斷打牢“一網辦好”“一網好辦”基礎,積極圍繞行政審批服務全程電子化“云辦理”的目標,探索審批檔案電子化改革,著力推進“不見面”“無紙化”服務,助推群眾辦事“網上辦”“掌上辦”,著力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政務服務新樣板,為龍巖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提供有力的政務服務保障。

  一、圍繞“受理零人工”,推行“一點即知”。一是梳理事項,細化辦事場景。龍巖市對熱點事項進行全面梳理,根據事項辦理流程中存在的分支逐一分解,形成事項網上申報中的各個場景。截止目前,e龍巖共上線運行“提取公積金、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變更、水表產權過戶”等233個熱點事項場景式服務,清晰地引導企業群眾網上辦事,實現網上辦事“傻瓜化”。如“公共場所衛生許可注銷”事項,通過政務數據共享利用、信息自動匹配,無需上傳電子證照庫已有信息,實現自動智能審批,提高行政服務效率。二是分步填報,提升網辦體驗。針對已梳理的熱點事項分支,分析研判事項的申請表、申報材料、審查細則等,在e龍巖手機端,開發場景式表單填報頁面,基于事項申報業務邏輯引導申請人通過選擇的方式,完成申報信息填寫、申報材料上傳等步驟,將傳統的“一股腦”式表格填寫流程轉為分步驟、引導式表單填寫,提升網上申報體驗。三是數據共享,精簡申報材料。場景式服務對接龍巖市數據匯聚平臺、電子證照庫等系統,依托已有政務數據資源,通過數據查詢核驗、電子證照核驗等技術手段,實現減少申報材料、表單自動回填等功能。2021年以來,龍巖市共受理e龍巖手機端辦件共有29.67萬件;通過數據共享利用,共減少紙質材料69.06萬份。

  二、圍繞“辦事零跑腿”,推行“一端申辦”。一是推廣手機端全程網辦。依托“e龍巖”平臺在手機端開通全流程網上辦事服務,采取案例解讀的方式通過廣告畫板、微信、政務微視頻等渠道對手機端全流程網辦事項進行廣泛宣傳,吸引辦事群眾、企業參與手機端全流程網辦,并開展審批系統、網上受理、電子證照等功能操作培訓,推動從“線下窗口”到“掌上政府”的轉變。2021年以來,全市共有e龍巖手機端全程網辦事項2491項,共受理e龍巖手機端辦件29.67萬件。二是簡化手機端操作流程。按照“應簡即簡”的原則,凡是本部門頒發的證照和批文、可以使用電子證照庫查詢到的證照不再要求辦事群眾從手機端拍照提交原件或復印件,凡是經過數字簽名的電子申請材料不再要求提供紙質材料。通過精簡申報材料,簡化手機端網辦操作步驟,提升手機端網辦體驗。三是提升手機端網辦功能。推進部門業務系統數據對接,完善“e龍巖”手機端“電子證照亮證、在線支付、惠企政策專欄”等功能,對接龍巖市住建局行政審批系統和不動產登記等部門業務系統。組織進駐窗口單位梳理辦事過程中可由通過部委、省級業務系統提供的數據并上報,依托省、市兩級數據匯聚平臺實現更多部門業務系統與行政審批系統的數據對接。

  三、圍繞“申報零證件”,推行“一庫調用”。一是搭建市級數據匯聚平臺和電子證照庫。通過電子證照系統與行政審批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換和證照資源共享,建設電子證照應用支撐體系,實現電子證照在線生成以及在線共享、復用等功能。對進駐窗口遵循“誰提供、誰負責”的原則,100%同步生成電子證照,嚴把數據質量關,確保電子證照照面信息與業務信息一致。目前,龍巖市政務數據匯聚共享平臺上線以來已匯聚388個部門8.03億條數據,提供9.8億條次數據共享服務。同時,龍巖市作為全省首批四個國家電子證照應用試點之一,已經完成21類國家電子證照國家標準改造,累計登記284個部門4364類證照,生成2424類677萬條證照數據。二是提高證照調取便利度。完善申報材料調用電子證照統計功能,確保早發現、早處理;建立電子證照錯證缺證登記機制,進一步提升已生成電子證照數據質量;梳理政務事項與電子證照之間的材料對應關系,保證行政審批系統調用電子證照的流暢性。2021年以來,龍巖市同步生成電子證照59.35萬本;行政審批服務過程中完成電子證照調用38.72萬次。通過電子證照的應用,解決以往辦事過程中存在大量紙質證照提交和流轉、且需反復提交證照、人工查驗證照信息等問題。三是推進電子證照應用。大力推行電子證照作為法定辦事依據,并多次組織培訓,確保電子證照在行政審批服務中得到應用,達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目的。龍巖市住房公積金窗口充分利用電子證照庫,共享結婚證、購房登記備案、房產證等電子證照信息,實現群眾提供身份證,辦理公積金相關事項時不用攜帶上述材料。住房公積金新增人員、減員封存、調整月繳存工資基數、轉移、啟封、補繳、修改信息等30個事項均可通過網上申請、受理,實現“一趟不用跑”。

  四、圍繞“歸檔零紙質”,推行“一鍵歸檔”。一是開發系統,完善功能建設。2019年,龍巖市開發建設行政審批電子文件歸檔系統,并與龍巖市電子檔案庫系統無縫對接,依托“數字福建”基礎資源、市協同辦公系統和網上辦事大廳建設成果,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海量數據存儲、CA加密技術、數字水印技術及全文智能檢索等技術,按照行政審批和公文類電子文件整理歸檔的業務標準和技術規范,推行行政審批和公文類電子文件實時在線歸檔,同步入庫龍巖市電子檔案庫。該系統統一規劃建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現市縣鄉三級檔案電子化全覆蓋及政務服務網各類電子文件應歸盡歸、安全保管、有效利用的目標。二是制定辦法,強化制度保障。按照統一規劃、全程管理、高效服務、確保安全的原則,制訂出臺《龍巖市行政審批電子文件管理暫行辦法》《龍巖市行政審批電子文件歸檔及電子檔案管理操作規范(暫行)》,對行政審批電子文件歸檔原則、組織管理、技術標準等作出規定,要求各級各部門原則上審批服務檔案以電子檔案為主、紙質檔案為輔,對劃定為“永久及30年以上(含30年)保管期限”的,實行電子檔案、紙質檔案雙套制;劃定為“30年保管期限以下”的,實行電子檔案單套制,不再存儲紙質檔案。明確所有的行政審批服務辦件應做好電子材料同步歸檔工作,確保電子檔案在辦件辦結1個月內同步完成。三是加強管理,確保電子歸檔。運用多種途徑,有效提升行政審批服務辦件電子檔案生成率。以需求為導向,針對工作人員使用電子歸檔功能時提出的意見建議,不斷優化行政審批系統電子歸檔系統,逐步實現了歸檔材料排序合并ofd文件、電子檔案移交狀態查詢等功能,切實提高系統使用體驗感。針對使用部門業務系統、辦件量大的窗口,指導工作人員梳理歸檔內容,使用目錄掛接方式批量生成電子檔案,減少工作負擔。2021年以來,龍巖市已完成105.91萬件行政審批服務辦件的電子化歸檔,解決傳統紙質檔案管理在空間、人力以及檔案查找閱讀上的難題,并以審批檔案電子化倒逼政務事項在線辦理,為實現“網上辦”“掌上辦”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案例17:寧德市以“數智賦能”推動公共資源交易轉型升級

  寧德市高度重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全力加速滲透,以融合促創新,以數智促升級,降低交易成本,確保交易安全,既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提速增效,又為企業和財政減輕負擔,推動公共資源交易的轉型升級。今年1—4月,全市完成公共資源交易146宗,交易總額40.23億元,節約率13.57%。減少材料3685份,減少跑趟次數10.55萬次,節約時間53.5萬小時。

  一、全程電子化實現交易“零距離”

  寧德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整合伊始,即以一體化為目標,建成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樹立創新服務理念,轉變“等客上門”的工作模式,積極探索推行全流程智能化、限時辦理、“保姆式”服務等創新機制,主動靠前、精準服務,切實當好服務企業、推進項目落地的“店小二”。投標人通過電子交易平臺線上免費獲取招標文件和上傳投標文件。開標直播系統搭載云技術,投標人、招標人和監管部門無需到現場,只需通過電腦、手機登陸工程建設不見面開標云平臺,就可在線實時參與開標過程,自行解密投標文件、查看整個開標流程,真正做到建設工程項目招標備案“零跑腿”、網上交易“零見面”,全流程“無紙化”,實現了招投標全過程由“面對面”到“鍵對鍵”轉變,最大限度的縮短企業參與招投標活動的時間。平均每個項目減少跑趟次數至少12次,節約時間至少60小時,累計減少跑趟次數至少32.57萬次。

  二、數字化金融推動交易“低成本”

  為全面實現招投標全過程封閉運行、“零人工”干預,不斷提高投標人信息安全性,有效降低投標成本,2021年1月,全市全面啟動電子保函對接工作,對外公開征集提供公共資源交易投標電子保函服務金融機構,2021年2月,多家金融機構電子保函系統與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實現信息互換,成功開具保函。投標人電子保函信息可自動匹配、自動識別,具備在線申請、在線驗真等功能,全過程無人工干預,有效減少了核驗的時間及繁瑣程序,極大減輕投標企業資金壓力,降低投標成本,有效規避投標企業信息泄露。同時,全省率先實現投標保證金本息線上同步退還,無需投標人遞交任何材料。截止今年4月底,兩項措施為投標企業釋放資金壓力93.18億元。

  三、遠程異地評標催生交易“高質量”

  2020年,全市率先推廣遠程異地評標,2021年7月,制定出臺了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遠程異地評標暫行辦法,大力推進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遠程異地評標依托專用網絡,通過遠程調度、專家身份認證、專家電子簽字、視頻語音實時交互和在線監督,打破物理時空屏障,將招標人、投標人與評標專家從地域上隔離而又協同的運作模式,避免項目關鍵信息泄露,共享專家資源,避免評標“老面孔”問題,減少人為、人情因素等干擾,彌補專家評審專業不全,提高評標質量,筑牢廉政風險防火墻。截止今年4月底,累計完成遠程異地評標項目70宗,其中,跨省項目8宗,跨設區市項目32宗,市縣兩級項目30宗。

  四、智能化評標力促交易“全透明”

  全市在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上搭建了電子輔助評標系統,該系統采用模塊化評審,把每個投標人的電子投標文件分成不同的模塊,評標專家對分散的每個模塊進行逐一評審,輔助系評標系統可自動完成對客觀評審項的計分,對主觀評審項進行輔助分析,自動匯總評審結果生成評標報告,全過程無需人為干預,從而防止人為計算失誤和主觀臆斷,有效約束評標專家的“自由裁量權”,大幅提高評審效率,最大限度保證評審的客觀性和公平性。同時,智能化專家通道門禁系統、監控系統,對評審專家身份進行多重認證,將評委桌面、評標室內外環境等音視頻數據同步至監督區,360度無死角記錄交易過程從業人員行為和現場服務規范,可視化預警異常行為,確保評審現場有序規范,確保交易陽光透明。有效節約項目評審參與各方時間3650小時,節省資金203.65萬元。

  案例18:寧德福安市創新“固定資產+專利”質押融資模式優化知識產權營商環境

  一、出臺背景

  “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一直是制約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幫助企業盤活“知產”走出融資困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工作部署要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健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寧德福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模式和途徑,強化“政銀企”三方聯動,主動開展入企幫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服務,通過點對點指導、上門座談交流、組織銀企對接培訓等方式,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堵點、痛點等問題,持續深化知識產權金融創新,共同推動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向金融資本轉化,助推企業知識產權“變現”,盤活企業“智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二、主要做法

 ?。ㄒ唬┩菩小耙粚σ弧闭y企服務新模式。一是推行“一對一”精準服務。利用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活動向企業發放開展企業質押融資工作調查,了解企業需求,理清企業家底,制定精準服務方案,發放《企業專利權質押貸款需求調查表》30多份,收集有貸款需求的企業信息,將這些企業相關信息推送至銀行,提高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銀企對接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二是為銀企牽線搭橋。組織企業與中國建設銀行寧德分行召開政銀企專利權質押融資對接會,積極對接銀行,邀請銀行工作人員一同深入走訪企業,與企業“面對面,心對心”促膝交談,貼近企業貼心服務,詳細解析質押融資貼息20%補助優惠政策,使企業全面了解專利質押貸款相關手續,消除心中疑惑,為質押融資開啟通道。三是全程跟蹤幫扶。從宣傳政策、推薦科技型企業,提供企業經營和誠信情況,幫助企業與金融機構溝通協調,指導企業申報材料,做好全程跟蹤幫扶。同時做好事后服務,協助借貸雙方按時按約做好還貸工作。

 ?。ǘ﹦摻ā耙黄笠蛔h”服務工作新機制。一是創新質押融資模式。針對企業具體情況采取“一企一議”,量身定制融資方案和金融服務,解決科技型企業因缺乏重資產、缺少抵押物而導致的融資困難,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撐企業創新發展。二是建立信息交流機制。定期篩選一批信用好、有一定發展潛力的企業,推薦給銀行,實現銀企對接。同時將企業專利信息和企業相關情況及時提供給銀行和有關部門,便于交流,共控風險。三是簡化融資流程。專利質押融資通常做法,采取“專利價值評估+保險+擔?!狈绞?,經銀行確認,專利權方可作為抵押品,因專利評估手續繁瑣,費用高,為避免加重企業二次負擔,福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鼓勵銀行根據企業具體情況,“一企一議”免去提供專利權評估手續,企業在簽約質押合同后,由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銀行為企業代跑代辦質押備案登記,到期還本結息時,幫助申領20%的貼息補助,且企業辦理質押登記的全套手續全程無收費,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提升企業專利權質押融資的參與積極性和獲得感。

 ?。ㄈ﹦撔隆肮潭ㄙY產+專利”質押融資模式,實現“知產”變“資產”。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分析和評估,福安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協調中國建行福安分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專利質押融資業務,建行福安分行詳細了解專利質押貼息應注意的事項,立即介入營銷該信貸業務,著手專利質押合同的擬定,并借鑒其他縣市的成功經驗,推出了“小微企業抵押快貸+專利權質押” 的創新融資模式,對接辦理“固定資產+專利”質押融資業務。該產品由借款人或其他第三方提供符合建設銀行要求的房產押品作抵押,追加企業名下專利權質押,期限為1至3年,個體戶最長可達10年,到期后,企業經營狀況正??蔁o還本續貸。還款方式為按月還息,到期還本,可在建行網銀或者建行手機APP中自主支用及還款,隨借隨還。貸款提供專利權質押的,福安建行在審批額度和利率上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時企業在貸款還清后按還款年度12月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給予20%的貼息補助,實際利率低于一年期LPR的按實際利率計算。

  三、工作成效

  3月30日,福建省福安市力德泵業有限公司與中國建設銀行福安支行正式簽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合同,標志著福安市首單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成功簽約落地。質押合同生效后,該企業將獲得銀行80萬元的貸款,為企業送去及時又解渴的資金“活水”。這是福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首次嘗試“固定資產+專利”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新模式,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實現企業“知產”變“資產”,“專利”變“紅利”的一個實例。下一步,福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加大政銀企合力,形成服務清單,健全企業信息庫和專利權質押融資需求庫,建立信息互通和協調配合機制,通過強政策、聚資源、建平臺、優服務等一系列舉措全方位助推企業利用高價值知識產權破解融資瓶頸,優化知識產權融資業務,推進知識產權融資工作健康發展。

  案例19:系統集成全面提升闖一條改革創新的“平潭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自貿試驗區建設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及“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2018年以來平潭綜合實驗區結合地區實際,系統總結了近5年的項目投資審批改革工作實踐,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意見》,加快實施“整體設計、分步實施、推進相關領域配套改革”。

  一、主要做法

 ?。ㄒ唬耙粡埶{圖”統籌項目實施。針對專項規劃多,規劃紅線“打架”等問題,修編了《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規劃》,融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海洋功能區劃、生態紅線、水資源保護規劃、地質公園規劃、沙灘保護規劃、石頭厝保護規劃等11類專項規劃,形成綜合、統一、權威的規劃依據。同時,將規劃選址涉及的所有紅線全部匯入“多規合一”平臺,統一操作,信息共享、結果互認。

 ?。ǘ嵤┮杂媱澊㈨?。為解決項目計劃與立項審批重疊問題,改革意見明確區管委會下達《年度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后,計劃內的項目視同立項,無需再辦理《項目建議書》批復手續。相應的,為解決各專項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重疊問題,明確由項目業主合并編制《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環評報告+水土保持報告+節能評估報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其他需要評審的報告)。

 ?。ㄈ┩菩小皡^域評估”告知承諾制。改革前,項目審批涉及的環評、水保、土地勘測、礦產壓覆、地質災害、水土保持、文物保護等事項均實行“一項目一審批”辦法。改革后,對上述事項實行區域評估。對已完成區域評估的投資建設項目,相應的具體項目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

 ?。ㄋ模嵤┙y一繳費制度。項目審批過程中涉及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森林植被恢復費、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等11類行政事業性收費。改革前,各類收費基本上包含在具體項目審批過程,并作為審批前置條件。繳費過程手續復雜,容易形成“部門利益”。改革后,設立項目審批行政事業性統一收費賬戶。統一繳費后,統一繳費憑證作為項目業主掛網招標或辦理施工許可證的前置條件,各部門不再單獨收取相關行政事業性費用,不得將收費憑證作為辦理相關審批事項的前置條件。

 ?。ㄎ澹┙ㄔO集中統一的中介服務超市。為解決“紅頂中介”問題,改革意見要求建立項目審批中介服務清單制度,除目錄中保留的事項外,審批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申請人委托中介服務機構開展服務,也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相關中介服務材料。對保留的中介服務事項要明確辦理時限、工作流程、申報條件、收費標準并對外公開。

 ?。┩七M招標監管體制改革。投資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歷來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業界有“十標九串”的說法,為解決這一世界難題,改革意見明確規范招標代理機構,鼓勵項目業主自行組織招標;推進“負面清單+標準范本”編制招標文件,壓縮條件設置、評標規則中的自由裁量權;實施公共資源交易綜合監管辦法;推進實施全過程電子招投標、遠程異地評標。

 ?。ㄆ撸┰囆型顿Y項目審批承諾制。改革前,不區分“大小”項目,所有項目基本采用相同的管理模式。改革后,簡化小型工程項目的審批管理。對小型工程項目(投資規模3000萬元以下,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以內、建筑高度24米以下、功能單一、技術要求簡單),流程簡化為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3個階段。

 ?。ò耍┩菩幸巹澰S可告知承諾制審批。設計方案涉及審美、藝術、認知等感性因素較多,主觀性較強。改革前,規劃部門“眉毛胡子一把抓”。改革后,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實施“負面清單+范本”的分類管理辦法,即除重要區域、敏感地段各類建筑和重要公共建筑、標志性建筑的設計方案由規劃部門組織評審外,其他建筑的設計方案重點評審景觀藝術及風貌,原則上由業主單位按照“范本”委托專家進行審查,規劃部門不再組織評審。

 ?。ň牛┐蛲椖繉徟^程中的技術壁壘。改革前,因各部門測繪測量標準不一,導致問題不少,“技術壁壘”一直是制約項目審批的“瓶頸”。改革后,集中力量解決“一長六多”問題,創新實施中介服務申請“多表合一”、測繪測量“多測合一”、設計方案審查“多審合一”、施工圖審查“多圖合一”、竣工驗收“多驗合一”等。

  二、經驗啟示

 ?。ㄒ唬﹫猿帧耙匀嗣駷橹行摹?,從企業、群眾的視角界定“辦好一件事”,是推進改革的基本立場。在推進投資審批改革過程中,以什么標準去判斷、界定“一件事”是很關鍵的,如從部門管理的角度來看,施工圖審查、消防設計審查就不屬于“一件事”,因為它們分別是由住建部門和消防部門辦理的;但從方便企業、群眾的角度出發,屬于“一件事”。在推進改革時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企業、群眾滿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第一標準。

 ?。ǘ﹫猿謫栴}導向,在改革實踐中不斷完善是改革成功的方法論。細節決定成敗。在推進投資審批改革過程中,改革越深入、越具體,問題暴露的越充分,如在實施“多測合一”過程中,發現規劃部門的測量標準與國土部門的測繪標準不一致,即按照規劃部門標準建成的“商品房”,在辦理房產證時卻是“超平方”。堅持問題導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改革不斷完善、提升的重要方法。在實施“多測合一”過程中,要注重解決各部門“統一測量標準”的問題,否則改革很難落地。

 ?。ㄈ爸贫葎撔?科技保障”是推進改革的有效措施。思路決定出路,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把看似不可能的改革措施變成可能。如在推進審批事項調整合并過程中,很多同志認為涉及事項、流程、人員多而雜,協作、調度難度太大。但隨著項目審批“一張網”的逐步實施到位,項目審批涉及的所有事項、流程、環節、人員原則上全部在區綜合審批服務平臺上統一辦理,并實現線上線下無差別審批。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