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數字城市建設,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舉。2021年以來,我市圍繞數字保定建設持續發力,出臺了《數字保定建設“十四五”規劃》,成功入選國家數據資產評估試點城市, 是全國7個入選城市中唯一地級市。從規劃思路落地為實際行動,初步形成了具有保定特色的數字化發展路徑,數字保定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2022年3月31日,我市召開數字保定建設推進大會,凝心聚力打造強基、興業、善政、惠民的數字保定。全市上下迅速行動,真抓實干,奮勇爭先,努力把我市建設成全國數字化轉型標桿城市。為此,《保定發展》開辟專欄聚焦“數字保定進行時”,現將 市行政審批局有關文章轉載,供大家學習參考。
勇當數字保定建設的“排頭兵”
近年來,市行政審批局不斷在政務服務數字化改革上進行探索,特別是通過持續推進“一網通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成果,實現了全市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100%,連續三年,“互聯網+政務服務”在全省考核中排名前列。2022年3月31日,全市數字保定建設推進大會召開,明確了包括“一網通辦”在內的數字保定建設的“十項重點任務”。為貫徹落實數字保定建設推進大會精神,市行政審批局進行了安排部署,提出政務服務數字化改革落實的方法、路徑和重點任務,引導干部職工提升數字意識,培養數字思維,提升數字能力,充分調動大家參與數字保定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我市做好下一步“一網通辦”工作和政務服務數字化改革做出貢獻。
一、學習領會數字化改革重要意義,不斷提升數字意識
全市數字保定建設推進大會召開后,市行政審批局動員廣大干部職工利用微信群、黨支部等載體,采用集中學習、交流研討、課余自學等多種形式,對國家、省、市各級數字化改革工作有關文件和領導講話要求,對先進省市尤其是浙江、上海等地數字化改革經驗做法,對數字化改革理論和先進信息技術等方面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從而了解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數字鄉村等“數字中國”戰略的要求、內涵和意義,清楚“數字化改革”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方法路徑,認識“數字保定”建設和政務服務數字化改革的重大意義、使命要求和具體任務,不斷提升政務服務系統各單位干部職工數字化認知能力,逐步培養政務服務系統各單位干部職工數字思維,持續增強政務服務系統各單位干部職工數字化改革素養。強化了“一把手”責任,各相關單位主要領導親自分析研究本級本部門數字化應用場景,分管領導和處室負責人結合工作職責和部門職能,全面思考政務服務數字化應用需求,細致梳理政務服務數字化業務流程,牽頭部門和處室結合重點工作數字化應用體驗、數字化應用成效和數字化創新改革定期形成經驗材料進行分享交流。召開數字思維學習培訓視頻會,邀請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對市、縣、鄉三級政務服務系統干部職工進行數據治理知識輔導并現場進行連線交流。
二、梳理歸集政務服務數據資源,持續培養數字思維
打造數字政府,建設數字保定,就要求我們不斷樹立數字化思維。為此,市行政審批局詳細梳理了全市政務服務系統各單位政務服務數據,明確已數字化和需數字化的“底數”,掌握全市政務服務數據“家底”。詳細再梳理各級政務服務事項,做到審批業務申報表單數字化,申報材料標準化,審核要點最小顆?;?,審批結果電子化,明確需共享數據和材料的來源部門、業務系統、共享方式,理清數據推送邏輯,明確落實方式。對全市政務服務系統各單位涉及的人員、文件、法規制度、檔案、信用信息、公開公示信息、公共資源交易等數據,進一步明確數據來源、數據結構、應用系統、歸集方式、技術要求,理清實行線上業務流程、共享數據需求和系統建設需求。利用對工作內容流程和政務服務業務的全面數字化梳理,不斷提升數字化思維。在詳細梳理數據底數的同時,做好各類信息數據歸集和治理,為下一步共享應用打好數據基礎。
三、創新應用政務服務數字化場景,大力提升數字能力
鼓勵全系統發揮特色優勢,創新政務服務數字化應用場景,重點推進政務數字化改革“十項重點工作”。
一是強化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應用。持續推動市一體化平臺與各級自建業務系統對接整合,不斷擴大市一體化平臺覆蓋范圍,實現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站點全覆蓋。建設升級河北政務服務網市、縣級旗艦店,推動市、縣政務大廳網上預約功能全覆蓋,持續接入本地高頻、特色、個性化服務。加強政務服務辦件數據向市一體化平臺實時、全量歸集,不斷打好共享數據基礎。推進政府部門電子印章應用,引導社會主體領用電子印章,推動企業群眾網上辦事廣泛用章,推進電子印章跨部門、跨區域互通互認。廣泛應用電子表單、電子材料、電子證照、電子批文和電子檔案,利用數據共享和“冀時辦”實名認證、實人核驗、掃碼亮證等功能,結合信用承諾制、證照分離等制度改革,推動網上政務服務從網上“可辦”變為“好辦”“易辦”。
二是全面推行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梳理形成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負面清單”,逐項列明不宜全程網辦理由,向社會公開發布并動態更新,清單外事項一律實現全程網辦。推動全市政務服務移動端應用向“冀時辦”保定城市名片遷移,依托“冀時辦”電子卡證包,推動社會保障卡、醫保電子憑證、駕駛證等群眾常用證照的“掃碼亮證”應用。統籌推進全市政務服務智能終端建設,推動市監、人社、稅務、醫療等領域涉企涉民高頻服務接入智能終端,推進村(社區)綜合服務站及各類社會機構經營網點布設政務服務智能終端,實現政務服務就近辦理。
三是大力推行網上政務服務“減證辦、免證辦、零材料”辦理。按照國家和省級電子證照標準要求,不斷完善電子證照庫功能,推進我市電子證照歷史數據標準化改造,推進電子證照數據“應歸盡歸”,加強紙質證照和電子證照聯動管理、同步簽發。推進電子證照在行政執法和公共服務中的應用,推廣線下電子亮證、線上掃碼用證,梳理并發布一批應用場景清單,全面推行“減證辦、免證辦”模式。充分利用數據共享精簡申請材料,著重打造一批“零材料”辦理事項。
四是強化信用平臺建設及應用工作。加大信用平臺建設力度,推動信用平臺與社保、公積金、不動產等系統實現數據對接共享,加強信用信息歸集應用、聯合獎懲協同監管等功能建設,提升信用平臺數據整合應用和服務決策能力;探索本地特色“信易貸”產品,搭建企業與金融機構的橋梁,以信用賦能小微企業融資;深化信用數據運用,建立智能分析模型,為企業全面精準畫像,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分類監管機制,降低企業合規成本、提高違規成本。
五是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進一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應用,提升平臺服務水平,實行企業線上注冊、線上投標、遠程解密、線上答疑澄清,優化公共資源交易“投標無紙化”“開標不見面”“評標線上行”服務。大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自建系統和電子保函的應用,依托省產權交易市場交易系統推進國有產權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探索推進國有建設用地(礦業權)出讓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加快推進“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系統”在我市的應用,提升在線即時監測和實時動態監管能力。
六是完善“好差評”系統建設應用。進一步推進線下和線上各類政務服務渠道融合銜接,推動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二維碼”等評價手段向鄉鎮(辦事處)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和村(社區)綜合服務站延伸,實現線上線下評價渠道全覆蓋。進一步用好監督評價平臺,發揮辦件監督系統作用,以評促改,對審批全流程辦理時限進行監督,實行動態跟蹤;強化“好差評”評價、便民服務熱線數據應用,加大各類數據匯集整合和分析力度,及時掌握市場主體訴求,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水平。
七是建設“12345”便民政務服務導圖系統。依托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河北政務服務網保定旗艦店和保定“12345”熱線平臺,以電子地圖為載體,建設“12345”便民政務服務導圖系統,推動實現政務服務“一圖查”“一鍵達”“快捷辦”。對接政務服務窗口排隊叫號系統、自助設備管理系統和周邊智慧停車系統,應用電子地圖導航定位功能為企業群眾辦理政務服務提供查詢、預約、泊車和導航服務。融合“12345”接訴即辦平臺功能,對企業群眾反映的緊急事件進行精準定位,實現第一時間前往現場處置,提高群眾反饋問題辦理效率。
九是拓展“一件事一次辦”集成套餐范圍。推行民生“一件事”套餐集成服務,推動個人生命周期所涉及的出生、上學、就業、退休、身故等個人服務套餐落地應用,基本實現自然人從出生到身故的全生命周期套餐服務;拓展涉企經營服務套餐范圍,推進企業營業執照信息變更與經營許可、資質資格證書變更的協同聯辦,實現從企業設立、經營到破產注銷的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務,大力推動涉企經營“一件事”套餐落地應用。
十是大力推進“跨域通辦”。選取醫療衛生、城市建設、社會事務、交通運輸等企業群眾辦理頻率高、辦件量大的事項,再推出一批“全域通收通辦”事項,完善市一體化平臺功能,統一規范辦理流程和辦事指南,線上實行全市統一收件、同標準辦理,線下逐步推行“異地代收、聯網辦理、就近送達”,滿足企業群眾異地辦事需求。積極引導各縣(市、區)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結合縣域實際,互簽協議,自主展開“跨縣通辦”。按照國家和省級要求,持續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加強與雄安新區的溝通,結合兩地企業群眾緊密關系實際,推動更多自助終端、網上和移動端“雄保通辦”便民服務事項上線。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