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治理,向來是一道世界級難題。過去五年,上海率先推動城市治理模式、治理體系的顛覆性變革,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這“兩張網”的建設應用為抓手,充分發揮改革聚力、科技支撐、數據賦能的優勢,對海量城市要素進行數字化分析,對城市復雜巨系統作智慧、動態、精細的調控,為千萬市民和百萬市場主體提供高質量服務體驗。
從人海戰術到數據賦能
在靜安區,困難群眾如今要享受醫療救助政策,其過程比之前方便了許多。原先,他們要去往線下窗口,提交20多種材料;而得益于“一網通辦”的“免申即享”改革舉措,現在當他們持卡就醫時,“一網通辦”在后臺會自動觸發救助服務流程,自動調取政府數據庫重點材料,并把任務單推送給街鎮的經辦人??梢哉f,這就像是一個數字化助手,主動把各種繁雜的經受事務都攬下來。實踐證明,市民辦理該類事務,已實現了“零材料、零跑動、零申請”;相關資金到賬時間至少提前四個星期。由此,每月救助事務的辦件量在不到一年內激增了6倍,群眾對此贊不絕口,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也同步提高。
“兩張網”是上海城市治理現代化、數字化變革的重要標志,也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理念深度應用、深度賦能的核心場景。在技術加持下,自2018年“兩張網”啟動試點建設以來,四年時間,“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從無到有,并迅速滲透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城市正常運行不可或缺的一環。
統計顯示,“一網通辦”累計實名注冊個人用戶達6700萬以上,企業用戶超過267萬,“隨申辦”月活躍用戶的峰值曾觸及1891萬人,成為了上海政府服務市民企業的“第一門戶”。而在服務能力方面,目前,“一網通辦”已上線全程網辦事項超3000項,累計辦件量達2.26億件,較2018年增長了26倍之多。
與“一網通辦”聚焦政務服務不同,“一網統管”側重管理。依托分布在全市的上億個智能物聯終端,“一網統管”每天匯聚、共享、交換超過10億條數據,讓超大城市巨系統變得“透明可控”。目前,整個體系已支撐全市超過70個部門/單位、200多個系統、1200多個應用。
隨著越來越多數據、事項、應用登錄到“兩張網”,政務服務和城市治理的模式,正從過去以傳統手段、特別是“人海戰術”為主,向著數據賦能、協同治理蝶變。
不斷進化的治理探索
以治理數字化牽引帶動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兩張網”是上海邁向數字政府、智慧政府的重要一步,其建設、發展過程也體現了“互聯網思維”的特征,那就是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要小步疾跑、快速迭代,以需求的演進和技術發展為錨,成長為一個動態完善、越用越好的體系。
作為在全國率先提出“一網通辦”理念的城市,上海為“一網通辦”平臺劃定了較為清晰、有前瞻性的階段性目標,隨著相關舉措落地,“一網通辦”也一步步從起步“能用”“好用”,向群眾“愛用”演進。2018年至2019年,上海在“一網通辦”起步階段,以“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減跑動次數”為關注點,抓住“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需求,快速打造出了流程最簡、材料最少、時限最短的高質量政務服務體驗。而后,“一網通辦”將更多精力放在“好辦”“愛辦”,精選出一批最受群眾和企業關注的高頻事項,落地實施“一件事”改革。到今年,累計將會有近50個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系列事務,轉變為群眾可以一次辦成的“一件事”,平均減材料、減跑動、減環節的幅度達70%。
隨著持續迭代,“一網通辦”的體驗越來越接近于“讓老百姓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的初心,相應的,市民企業也越來越習慣于這種頂尖的在線辦事體驗。2020年,在線辦事取代線下窗口服務,成為“一網通辦”辦件量最大的服務模式;到了去年,全程網辦比例進一步提升到77%;今年受疫情影響,近期超90%的用戶采取“全程網辦”,“一網通辦”也因此成為疫情下確保政務服務暢通的重要支撐。
“一網統管”也在過去四年畫出了一根階梯式上升的弧線。從浦東新區構建區域城市大腦,到靜安區結合國家項目探索部署10萬級城市神經網絡末梢……上海城市數字化治理的探索實施,逐步從基層試點拓展到整個城市。幾年來,上?!耙痪W統管”建設明確了“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目標,形成市、區、街鎮三級平臺、五級應用體系,市級數字底座和運營中心越來越強健,社區“最小治理單元”越來越有活力。如今,上?!耙痪W統管”又在“城市大腦”“數字神經元”結構上,進一步疊加“城市生命體征系統”的建設目標。這將更有利于實現其設計目標,也就是城市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研判、早處置,從而在最低層級、最早時限,以最小成本解決最突出問題、達到最佳綜合效應。
牽引改革更好塑造軟實力
很多人都把上海打造“兩張網”的實踐比喻成“牛鼻子”。的確,“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并不只是單純的數字化技術應用,更重要的,是為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以回應群眾需求、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為目標,推動政府部門“刀刃向內”開展自我變革,更好塑造提升城市軟實力。
在上海這一輪治理數字化探索中,與各種“平臺”“模塊”“數據”一同落地的,包括“整體政府”“責任政府”“以用戶為中心”等改革理念。實際上,目前,隨著“一網通辦”應用的普及,市民和企業辦事已不太需要像過去那樣須考慮清楚“該去哪個部門、哪個窗口”;目前,“一網通辦”線上服務會主動判斷用戶需求、主動提供服務;而線下窗口則普遍開出“綜合窗口”,將過去“進一門找不同窗口辦事”的服務體驗,升級為“進一窗”就可辦所有事。
不僅如此,“一網通辦”改革四年來,持續將壓力傳遞到業務部門,通過預設大幅簡化優化辦事流程和時間目標的方式,倒逼辦事鏈條上下游的部門,普遍開展審批手續精簡工作,將制度性交易成本一點點降下來。特別是那些直接影響上海營商環境評價的服務事項,都在“一網通辦”的牽引下,實現了顯著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同時,“一網通辦”還為長三角一體化注入動能。
同樣,“一網統管”目標也是全市相關政府部門開展跨界協同的重要基礎設施。它不僅能及時發現需處置的問題,還以數據共享突破部門壁壘,形成“整體政府”的處置合力,讓全市的治理資源釋放出更大效用。
大城善治?!皟蓮埦W”的探索實踐就是在敬畏超大城市、彰顯人本價值的前提下,相信改革、相信科技,把城市打造得更精心、更有序、更安全、更溫暖。經歷了各種風險挑戰后,以“兩張網”為標志的治理探索,必將讓這座超大城市繼續成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重要理念的最佳舞臺。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