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力量日新月異,文化的魅力歷久彌新,科技與文化的融合讓數字文化產業應運而生。17日、18日在京舉辦的第六屆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國際峰會上,與會專家指出,近年來,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需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趨勢,為文化強國筑牢“數字基石”,使中華文化全景呈現、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這些年,隨著5G+8K、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發展,文化消費新場景不斷解鎖,新興業態不斷催生,數字文化資源規?;?、集成化進程提速,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動力強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中,數字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39623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兩年平均增長20.5%。

  “全球娛樂市場在疫情前的年營收超1000億美元,其中數字產品收入占比最大,達56%。2020年后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進程進一步加速?!敝嘘P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理事長石勇說。

  與會專家表示,十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生了巨大的結構變遷,步入以數字文化產業為主要特征的新時代。從2020年“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出,到2021年“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再到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

  面向未來,如何運用好數字化這個手段,使文化更好地服務人與社會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與會專家表示,文化數字化是讓文化“活”起來的重要途徑。數字文化產業化,使更多生產要素發揮作用,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人民“百看不厭”“驚喜不斷”。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吳德勝看來,數字文化產業有兩條發展路徑:沿著新的業態,創造性地發展出新的領域;從傳統路徑出發,引入技術進行場景重構,進行升級換代式的改造。

  “數字文化產業的兩個重要特征,一是交互,一是融合?!敝袊鴤髅酱髮W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熊澄宇說。

  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尹鎬辰表示,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未來圖景將圍繞“融合”和“虛擬現實”這兩個關鍵詞展開。

  石勇說,要順應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趨勢,改造提升傳統業態,促進文化產業“上云用數”,加強文化IP開發,加大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促進數字文化消費升級。

  “我國擁有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56處世界遺產、1.08億件可移動文物,數量巨大的民間文物、散落海外的流失文物,共同構成有待深度挖掘和利用的中華文化遺產?!敝袊奈锉Wo基金會會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劉玉珠說,讓文化“活”起來,離不開數字技術的強大助力。政府主管部門和科技文化企業要聚焦市場需求,促進和完善產業政策,打破數字標準壁壘和貿易壁壘,協同研究建立合理的數據安全保障和權益分享分配機制,聯手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文物數字化的中國樣本。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