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湖北省2022年全省環境影響評價和排污許可視頻會議上獲悉,湖北省不斷優化生態環境領域營商環境,持續深化環評“放管服”與排污許可領域改革取得明顯成效。2021年,全省八成項目環評無需審批,八成以上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地市,審批效率大大提高。

  據介紹,2021年,全省審批項目環評5000余份,登記備案項目約1.8萬個,近80%的項目環評無需審批。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實行環評管理的行業類別中,約85%以上審批權限下放至地市。

  為簡化環評管理,湖北省實行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規劃期內已完成園區規劃環評的開發區、工業園區,對其入園的建設項目分別實施降低評價級別、簡化評價內容、免于環評管理等措施。自2019年8月這一管理規定實施以來,全省共降低評價級別項目29個,簡化環評內容項目2100余個,開展網上在線備案項目6.1萬余個,開展園區代辦服務項目500余個,大大提升了審批效率。

  簡化部分項目環評管理、下放環評審批權限,是否會帶來審批不嚴等隱患?

  對此,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放”的同時,湖北持續做好“服務”和“監管”。

  在優化服務方面,湖北省市上下聯動,主動與本級發改、交通、水利、經信、商務等部門對接,共同建立了全省“三本臺賬”和重大投資項目環評管理臺賬,將1700余個項目納入管理。提前介入,主動服務,通過定期調度,全過程跟蹤指導,保障引江補漢等重點工程順利推進、落地。在加強監管方面,通過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加強環評文件和環評機構管理、強化建設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嚴守生態環境底線,嚴防生態環境風險。湖北省級層面對建設項目和規劃環評文件進行了技術復核,并對發現問題的多家環評機構及其環評工程師予以通報批評、失信記分等處理處罰,通過專項整治對“高產”“掛靠”等環評亂象起到了強烈的震懾作用,凈化了環評市場。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