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教育數字化轉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湖南緊抓國家教育信息化2.0試點機遇,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創新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文章以湖南作為教育信息化2.0試點省的探索實踐,全面分析了教育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新形勢,著重總結了湖南的教育信息化方法:以匯聚動能、創新思路、變革模式為抓手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新路徑,以網絡聯校、湘教云、湘教通為支撐打造教育數字化轉型新基座,以思政教育、“雙減”改革、鄉村教育、職業教育和教育評價為突破變革教育數字化轉型新應用。
一、全面把握湖南教育數字化轉型新形勢
?。ㄒ唬┖辖逃龜底只D型獲得重大機遇
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在致2019年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的賀信中強調,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深刻影響,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新時代賦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聚焦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強化以能力為先的人才培養理念,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1]。湖南作為全國唯一的教育信息化2.0試點省,獲得了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大戰略機遇。湖南堅持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引擎,充分激發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推動教育觀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針對問題舉起新旗幟、提出新目標、運用新手段、制定新舉措,致力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實現更加開放、更加適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續的教育。
?。ǘ┖辖逃龜底只D型具有良好基礎
湖南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長期堅持將教育信息化擺在突出位置,持續推動基礎條件、資源體系、師生素養、融合應用各方面不斷向前發展。首先,將教育信息化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要求各地各校每年安排教育信息化經費不低于公用經費支出的10%,有力支撐和保障以“三通兩平臺”為重點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具備了推進教育新基建和教育信息化融合應用的基本條件。其次,整合完成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支持系統,使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基本滿足信息化教學需求和個性化學習需求,教育資源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教育資源公共服務普惠化、便捷化、創新化水平明顯提升。再次,實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全員信息化應用能力培訓,教育信息化機構和專業隊伍信息素養水平明顯提升,絕大部分教師能夠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最后,突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的融合,強化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的服務與支撐,“教師主人翁、課堂主陣地、教研主渠道”的新格局逐步成熟,教育教學信息化融合應用成為常態。
?。ㄈ┖辖逃龜底只D型面臨不小壓力
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種復雜多維的變革行為,不是單純的信息化或IT轉型,不僅需要教育教學設施、資源、平臺、環境等物質要素的改變,更需要教育教學結構、流程的再造,達到物“變”、事“變”和人“變”相統一,這樣才能真正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現代化[2]。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面臨著思想理念、路徑模式、保障能力等多方面的壓力,部分地區和學校觀念陳舊,對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傳統路徑依賴比較重,存在表面上熱鬧,實際上遲滯的問題。例如,部分地區和學校信息化經費保障不充分,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與教育現代化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教育信息化設備設施的使用頻率不高,沒能達到預期效果;信息化建設模式不夠科學,基礎設施、平臺建設等引導不夠,容易被企業綁架,“脫離實際需求”“低小散舊”“高價低質”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教育信息化應用實效不夠好,整體上存在明顯的“重建設輕應用”傾向,“光有硬件,沒有內容”“有內容卻不受歡迎,無人使用”等應用問題比較突出。
二、積極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新路徑
?。ㄒ唬﹨R聚教育數字化轉型動能
湖南省委省政府將教育信息化作為重大戰略,納入全省規劃,寫入工作報告,出臺《湖南省“互聯網+教育”行動計劃(2019-2022年)》,建立“互聯網+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等制度。首先,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率先垂范,親臨全省網絡大課堂講課,親自提出“上聯名校、下聯村小”網絡聯校模式,帶動各級黨政領導真正重視教育信息化,形成鮮明的高位推動態勢。其次,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湖南省“教育廳長突破項目”上報教育部,要求全省市縣兩級教育局長同步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局長突破項目”,形成“教育一把手”推動力。最后,充分整合省教科院、省電教館、廳信息中心、教育電視臺等直屬單位力量,同時從高校和基層教育系統廣納良才,設立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數字教育資源建設應用中心、智能課堂與教育大數據研究發展中心等5個專門機構,組建8個專業團隊,成為數字化轉型突破的攻堅力量。
?。ǘ﹦撔陆逃龜底只D型思路
湖南有各級各類學校2.8萬余所、師生1500余萬人,教育數字化轉型體量大、任務重、要求高。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必須緊盯目標、立足實際、創新思路、彎道超車。其瞄準教育的根本任務,找準數字化轉型的痛點難點,確立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三四五”新思路,即:明確“落實立德樹人、促進教育均衡、探索教育未來”三項使命,堅持“需求牽引、應用為王、實效至上、持續發展”四項原則,實施“新校園、新網絡、新資源、新平臺、新應用”五項工程。湖南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思路集中體現了初心使命,始終瞄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集中體現了勇氣擔當,將破解教育均衡難題和探索教育未來路徑的重任扛在肩上;集中體現了求真務實,以需求、應用、實效、持續為導向,不玩概念、不做虛功;集中體現了科學實施,將現實基礎與教育新基建等發展機遇有機融合,著力推進“五新”任務,致力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撐體系,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落地落實。
?。ㄈ┳兏锝逃龜底只D型模式
為變革教育數字化轉型模式,湖南進行了如下探索:首先,揭榜掛帥,培育數字教育新勢力。每個攻堅團隊各負責突破一個創新項目,擔負培育數字化轉型“新勢力”的攻堅任務,全力交鋒、限期突破,以成敗論英雄、不見成效絕不收兵。其次,倒逼轉型,推動傳統教育新變革。深刻認知數字領域“新勢力倒逼傳統主體變革”的基本規律,將教育數字化轉型分為先培育教育數字化新勢力,再倒逼傳統教育進行數字化轉型“兩步走”,推動全省教育系統迅速轉變觀念、理清思路、抓好落實,著力破解思想觀念跟不上數字化步伐、基礎條件支撐不了數字化轉型、建設模式與應用實效達不到數字化要求等突出問題。最后,內外循環,構建多元合作新生態。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協同、生態成長”的思路,建立部門之間、政企之間、媒教之間新型關系,與宣傳、團委、文化、科技、衛健、工信、通管等部門共建教育數字化項目50余個,與電信基礎企業和媒體出版企業共同打造教育數字化品牌20余個,形成“內容雙品牌”“生態雙循環”的多元合作模式。
三、攻堅打造教育數字化轉型新基座
?。ㄒ唬┩苿訑底中@新基座的構建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教育生態不斷受到沖擊,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已然開始。新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運用深刻改變了人才培養目標。高質量的教育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追求的共同目標。推動數字校園新基座,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連接、開放、共享、適切的教育體系,打造知識為基、能力為重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需求迫切、意義深遠[3]。湖南省通過“網絡聯?!贝蛟鞌底中@新基座,實施“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多媒體教室攻堅行動”“網絡聯校攻堅行動”,聯通7000余個農村教學點,將網絡條件較差的9000余所農村學校帶寬全部提升到100M以上,實現2.8萬余所學校全部通網;配備22萬余間多媒體教室,實現99.93%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建成101所現代化芙蓉學校,創建540所新型網絡聯校,部署智能化設施,打造數字校園新基座,有力地推進學校環境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
?。ǘ┩苿訑底仲Y源新基座的構建
數字化教育資源具有突破時空限制、快速復制傳播、呈現手段豐富的獨特優勢,必將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必將成為構建泛在學習環境、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有力支撐[4]。湖南積極打造數字資源新基座,打破教育資源開發利用的傳統壁壘,拓展完善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推進開放資源匯聚共享,為各級各類學校和全體學習者提供海量、適切的學習資源服務,實現從“專用資源服務”向“大資源服務”的轉變。近年來,湖南整合19個資源服務平臺、建成28個融合應用實驗區、300余個名師網絡工作室、400余個名校網絡課堂、7000余個新型資源教學點,組織省內27所高校、12個區域和112所中小學校同步開展教育信息化創新試點,重點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區、融合應用實驗區、“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智趣新課堂、“大國長技”網絡大課堂、“湘教通”治理應用、新型教學資源等10余個創新型、突破型項目,培育新變量,形成“湘教云”數字資源新基座,推進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網絡化、智能化、泛在化、現代化的教育體系。
?。ㄈ┩苿訑底种卫硇禄臉嫿?/strong>
充分利用云計算[5]、大數據[6]、人工智能[7]等新技術,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支撐體系,全面提高利用大數據支撐保障教育管理、決策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實現教育政務信息系統全面整合和政務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是推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關鍵一步。湖南按照“復雜事情簡單化、花小錢辦實事”的思路,打造適合中西部地區的“互聯網+教育治理”湖南樣板。針對多年來形成的“系統分散、信息孤島”問題,開展“化繁為簡”“有效邁出第一步”的系統整合,先“合起來用”再“于用中合”,實現“復雜事情簡單化”。針對教育大平臺建設投入大、周期長的難題,按照“利舊出新”“合力共贏”的原則,充分利用“湘教云”[8]原有基礎,借助系統整合能力,輔以必要的改造升級,建成湖南“教育大平臺”,實現“花小錢辦實事”。全面整合教育政務網、湘微教育、19個子網站、43個管理系統、11個政務服務平臺,提供56項在線服務和10個電子證照,在“湘教云”基礎上建成教育基礎數據庫、教育管理總線、教育服務一體化模塊,升級建成湖南省“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形成“湘教通”數字治理新基座,有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四、融合開拓教育數字化轉型新應用
?。ㄒ唬﹦撔滤颊逃龜底只D型應用
湖南勇擔時代賦予教育的使命,瞄準“網絡時代如何有效育人”這一現實難題,探索利用網絡有效開展思政教育的場景、模式和生態,開創“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在全國率先推行“大規模、常態化”“融媒體、數字化”“全社會、生態化”的網絡思政教育[9],實現“全省一盤棋、共上一堂課”“每月一大課、每周一活動”,開辟思政教育的新陣地。在思想和內容上堅持守正,在形式和渠道上大膽創新,融合影視、綜藝等媒體制作方式,借力網絡、平臺等傳播渠道,推動思政教育數字化轉型,實現“思想紅”與“流行紅”統一,使思政課具備學生喜聞樂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導青少年由“追綜藝”“追明星”變為“追大課”“追榜樣”,單節課學習人次突破3000萬,單個平臺學習人次突破1億,總學習人次超過12億。
(二)創新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應用
湖南打造了全新的數字化、網絡化、生態化在線基礎教育品牌“智趣新課堂”,通過動漫形象“芒果果、莓朵朵”的劇情演繹和趣味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用、客廳里學”,真正實現“有智有趣,愛看愛學”,有效破解學科資源普遍不受歡迎的難題。目前已上線1500余名智趣名師、9000余套智趣資源,在課堂教學、課后服務、居家學習中大受歡迎,線上互動學習并發高達66萬人,成為服務“雙減”需求、促進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質量的有力舉措?!爸侨ば抡n堂”在農村地區使用效果更為突出,農村學生非常喜愛,教學質量提升明顯,為教育優質均衡作出了實質性貢獻。
?。ㄈ﹦撔侣殬I教育數字化轉型應用
職業教育在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我國產業升級調整,各行各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現代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必須得到重視,特別要營造良好的職業教育風氣,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做到職業教育數字化的轉型突破[10]。湖南著眼部省共建職業教育高地戰略,打造“大國長技”職業教育品牌,推出網紅明星教師和流量視頻課程,打通學習評價認證和企業人力資源,探索“有力吸引學生、有效服務企業”的新型學習模式,促進學生樹立人生自信、學到有用技能、擔當復興大任。目前已創立15個可以實現學生、教師、企業三方互動的“大國長技”職業教育新社區、8個虛擬仿真實訓場、1200余套活頁式數字教材,深受教師和學生喜愛。
(四)創新教育評價數字化轉型應用
教育評價改革[11]是當前的難點,湖南通過開展伴隨式數據采集,建立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檔案,創新評價工具,支持學生各學段全過程縱向評價和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同時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依托“人人通”空間對學生發展和教育質量進行伴隨式評價,每年采集分析數據8000余萬條、訪問運用超過6億次,實現評價來源更智能、評價內容更全面、評價結果更可信。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