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便利化專業化的實施意見》出臺,通過27條舉措,持續推動新形勢下“五型”政府建設走深走實,努力打響“江西辦事不用求人、江西辦事依法依規、江西辦事便捷高效、江西辦事暖心爽心”營商環境品牌,爭當全國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省份。
目標
群眾常辦事項
年內實現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智能秒辦
2022年底前,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電子證照共享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省級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統一編制、聯合審核、動態管理、全面實施機制基本建立;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及便民服務中心通用綜合窗口全覆蓋,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域廣泛應用,社會化應用取得積極進展,“減證便民”取得明顯成效,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能力全面提升,“一網通辦”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企業群眾經常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智能秒辦”。
2025年底前,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便利化、專業化水平大幅提升,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同步實現全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電子證照與全國互通互認,省內事項全面實現“免證辦”,跨省事項率先做到“免證辦”,“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更加易辦好辦;基層基礎全面夯實,服務平臺成熟高效,創新活力持續迸發,服務機制健全順暢,全省政務服務能力進入全國一等省份行列。
標準化
精簡辦事材料
杜絕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
我省提出,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編制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并在省政府門戶網站和江西政務服務網發布。
實施清單標準化,按照同一政務服務事項名稱、編碼、依據、類型、受理條件、服務對象、辦理流程、申請材料、法定辦結時限、辦理結果等要素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要求,完成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標準化編制。
服務流程標準化。聚焦政務服務咨詢、受理、辦理、反饋、評價等全過程,開展線上線下服務全流程標準化提升。業務咨詢引導要做到熱情、專業、全面,一次性告知到位;事項受理要強化首問負責、服務承諾,實行綜合窗口一次性受理,涉及多部門事項不得要求重復提交申請;要精簡辦事材料,杜絕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落實容缺受理等要求;事項辦理要全面推行并聯審批,強化信息共享,承諾辦理時限,限時辦結;反饋環節要做到結果統一反饋,實時呈現辦理進度,隨時可問可查;服務評價要統一標準,暢通渠道,為群眾客觀評價創造條件,并虛心接受批評,及時完成差評整改。
規范化
實現網上辦事
“一次注冊、多點互認、全網通行”
我省提出,推進政務服務規范化。統一設立集中提供政務服務的綜合性場所,縣級以上和經濟發達鎮名稱為政務服務中心,鄉鎮(街道)為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為便民服務站。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要設置咨詢引導、辦理、統一出件、惠企政策兌現、郵遞服務、幫代辦、異地通辦、“辦不成事”反映或“兜底服務”等辦事窗口。健全部門窗口首席代表制度,推動部門業務綜合授權到位,為企業群眾提供全流程、一站式、規范化辦事服務。
嚴格按照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制定通俗易懂的辦事指南,依據辦事指南提供辦事服務,不得額外增加或變相增加辦事條件、辦理環節和申請材料。
依托江西政務服務網、“贛服通”統一提供線上政務服務,維護和保障好各自分廳和窗口服務內容,原則上不得新建政務服務門戶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等。統一全省線上政務服務入口,實現網上辦事“一次注冊、多點互認、全網通行”。
加強線上線下渠道智能化、適老化、無障礙改造,為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提供便利服務。
智能化
打造全國首個
政務服務數字人“小贛事”數字形象
我省提出,推進政務服務智能化。完善電子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打造全省統一的智能化政務數據資源管理系統。
充分發揮江西政務服務網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撐的總樞紐作用,強化平臺服務保障功能,各地不再單獨建設政務服務平臺。進一步優化企業和個人專屬服務空間,完善“一企一檔”“一人一檔”應用,規范和拓展二維碼、數字名片等場景應用,提升個性化精準服務能力。運用虛擬現實(VR)技術構建虛擬政務大廳,通過場景式導航、對話交互方式,打造全天候、多層次、立體式的高效服務平臺。
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元宇宙等技術為支撐,積極探索元宇宙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加快打造全國首個政務服務數字人“小贛事”數字形象,推動數字政務業務由2D走向3D,持續推進“贛服通”迭代升級。
推動智能大廳建設。依托“贛服通”智能終端管控平臺,加快提升政務服務大廳自助服務智能化水平,完善提升24小時自助服務功能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數字惠民便民服務體系,推進涉農服務事項在線辦理,推進基層服務智能化發展。
便利化
推動“免證辦理”
政務服務事項相同材料只提交一次
我省提出,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全面深化“一次辦”。按照事項主題或業務場景,推動企業群眾高頻事、身邊事、關鍵事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集成化辦理、一次性辦結,做到互為關聯、前后呼應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均能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辦理、統一反饋。
扎實推進“就近辦”。重點推進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和村(社區)便民服務站標準化升級改造,推動養老、醫療、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戶籍管理等群眾關心、基層需求迫切且有承接能力的政務服務事項下沉辦理。
拓展提升“免證辦”。凡是辦事窗口能夠通過辦事人“亮證”“掃碼”或“刷臉”對證照信息進行查詢、核驗以及通過標簽對以往提交過的相同材料進行比對、調用生成辦事材料的,不再要求提供實體證照或復印件,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理”,做到相同材料只提交一次。
主動對接“異地辦”。強化省域間數據共享互認,鼓勵設區市與周邊省份相鄰城市開展點對點“異地通辦”。
精心做好“幫代辦”。加快推行線上線下一體化幫代辦服務,實施網上“不見面”代辦,推行政務服務主動辦、上門辦,組建幫代辦隊伍,為企業提供幫代辦專屬服務,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幫代辦暖心服務,推出更多幫代辦事項和特色服務。
持續深化“延時辦”“預約辦”。進一步落細落實延時錯時預約服務機制,規范延時錯時預約服務事項清單及辦理,強化部門協同,以辦成“一件事”為基礎實行全鏈條延時錯時預約服務。
專業化
健全評價機制
有服務就有評價,有差評必整改
我省提出,推進政務服務專業化。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工作人員由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統一配備,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推進便民服務中心(站)綜合窗口工作人員由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統一配備。
依托全省“好差評”系統,健全完善政務服務評價機制,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線上線下辦理渠道、從受理到反饋的辦理環節以及事后追評等服務評價閉環管理、全面覆蓋,做到有服務就有評價,有差評必整改,通過服務評價倒逼各地、各部門改進服務、提升效率。
在全省政務服務系統進一步強化“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和“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個個敢擔當”服務理念,做到“人人都是服務員、行行都是服務業、環環都是服務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