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福建省商務廳(口岸辦)會同口岸相關部門,聚焦服務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全力推進口岸提效降費,深入落實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措施和重點任務,全省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
整體通關時間穩定在合理區間
1-6月,福建全省進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28.99小時,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1.32小時,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快19.82小時、0.07小時。
口岸服務和收費保持公開透明
福建全省口岸持續落實口岸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和公示制度,持續做好動態管理??诎督洜I服務企業公開作業流程和各環節時限,實施承諾服務,穩定進出口企業通關預期,依托國家標準版“單一窗口”發布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進出口企業直觀比價,便利選擇服務。
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持續深化
海關全業務領域一體化率先取得成效,福州、廈門海關建立5項協作機制,提出4方面30項具體措施,跨關區業務進一步簡化程序、快速協調。高級認證企業跨關區由所在地海關協調處置,分支機構跨關區實地認證,寄遞渠道貨物、物品在省內各口岸間實現轉關快速核銷驗放,跨境電商貨物跨關區轉關。通關全鏈條全流程進一步優化,省內重點口岸加快試點進口“船邊直提”、出口“抵港直裝”等通關作業模式,持續推廣海運提貨單、設備交接單等電子化流轉等。新業態新模式通關服務支持進一步加強,福州海關探索創新“郵路+跨境電商”監管模式,廈門開通國內首條“絲路海運”電商快線,新增元翔、港務物流跨境電商監管中心。
“智慧口岸”建設成效明顯
福州海關建設江陰港智慧監管應用項目,貨車接駁時長平均降低25%,物流成本每柜降低400元,每年可為港區節約通關時間約5萬小時,VR智慧旅檢項目,減少旅客通關15%通關時長,讓旅客體驗到“無感通關”。廈門海關建設數字監管平臺“智能卡口云分流”功能,實現碼頭內裝卸和運輸的次數減少50%、時間壓縮90%。廈門研發碼頭“超強大腦”——i-TOS智能生產管理系統進行數據控制與對接,中國外運在廈組建智慧場站中控中心,人員工作量減少約60%,驗箱效率提高約40%,遠海碼頭“5G+北斗+無人集卡智慧港口2.0”的商業化運營,海潤碼頭對8臺橋吊、22臺輪胎式龍門吊和44臺無人拖車等設備進行全智能化改造,為國內傳統集裝箱碼頭智能化改造提供借鑒。
單一窗口服務創新創優
加快建設單一窗口郵遞物品綜合服務系統,將實現郵快件進出境業務在線申報、通關狀態在線查詢。啟動跨境電商綜合服務系統,二期規劃建設,推進擴容升級和服務提質,進一步拓展金融、信用等服務。組織舉辦6場業務培訓、3場新用戶孵化沙龍,培訓企業人員超200人次,舉辦單一窗口報關技能競賽,安排客服人員駐點郵局海關辦事窗口現場提供咨詢服務,組織技術人員上門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單一窗口“為群眾辦實事”繼續走深走實。
加快培樹口岸營商環境高地標桿
廈門市被海關總署列為試點,躋身國內“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10個口岸城市之列,出臺專門方案,推動落實23項重點任務。在為期5個月的專項行動中,完成國家標準版通關物流全流程評估系統部署上線,在國內率先與國家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共享數據,創建具有廈門特色的RCEP生鮮通關小程序,推廣閘口智能驗箱、自動審單,集中中控的堆場創新項目,減少約60%人工錄入工作量,提高驗箱效率40%,大幅提升物流單證電子化率,進口集裝箱提貨單電子化率達96%,電子提貨單區塊鏈功能應用比例達到85%,每月操作量可達35000個自然箱,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口岸營商環境水平上新臺階,獲得海關總署肯定。
通關服務進一步提升水平
福建省商務廳(口岸辦)組織開展穩外貿口岸通關便利化政策宣貫活動,促進政企直通交流,面對面問詢解答。福州、廈門海關分別出臺20條、16條具體措施,提升通關服務水平,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惠企紓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福州海關將企業協調員工作對象范圍拓展至除失信企業外的所有海關注冊登記和備案企業,“線上+線下”服務,“點對點”跟蹤指導解決企業訂單、生產、通關等方面的具體問題。廈門海關對進境糧食全部實施“兩段準入”,通關時間大幅壓縮90%。專門為寧德時代設立鋰電池出口綠色通道,實現“抵港直裝”。福州港松下港區設立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所立項獲總署同意,漳州、泉州7個指定監管場所進一步整改完善,中歐(中亞)班列拓展到泉州、龍巖、福州,省內始發地增至5地,上半年發運60多列,貨值超20億元,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穩外貿促發展。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