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記者從山西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全省11個市117個縣(市、區)的礦政類、地政類(建設用地審批除外)、測繪類、地理信息類、地質災害防治資質類和城鄉規劃資質類等自然資源行政審批事項已被納入“三級聯辦”平臺,實現全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
近年來,我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自然資源系統全力推進“陽光、透明、便民、高效”的行政審批,按照“三四五六七”的工作目標,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提升審批規范化水平,為實現全省自然資源行政審批“全業務全流程網辦”打下堅實基礎。
實行“三個限定”,全省審批無差別?!叭壜撧k”平臺對每個審批備案事項申請材料進行限定,同步建立審查內容標準模板(以選擇式和填空式進行審查),避免了增設門檻和審批“搭車”等問題。平臺對每個事項的必經環節和用時做了限定,執行“到件提醒、黃燈預警、紅燈督辦”制度,采用短信督辦和電話催辦等方式,確保辦件運行順暢高效。
實現“四個本地”,群眾辦事無距離。申請人可本地申報、本地補正、本地繳費、本地取件,無需在省、市、縣多地往返跑,大大降低了企業和群眾的辦事成本。大力推進“跨省通辦”,做到省級84個非涉密事項網上申報、網上補正、網上繳費、網上取件,讓申請人足不出戶可辦事、知進展。
落實“五減”要求,審批辦件無拖延。依托“三級聯辦”平臺,審批部門全面落實“五減”要求,在精簡事項、材料、環節、證明的同時,大幅壓減審批時限。截至6月30日,“三級聯辦”平臺共辦件4742件,平均用時3.9個工作日,其中有效辦理時間在12小時內的有1804件,審批效率較以往提高近15倍。
六個環節通知,陽光透明無死角。為防止權力濫用,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審批過程、審查意見實現全程留痕。全面實行不見面審批制度,在接件、上報、受理、補正、辦結、領證六個環節即時通過短信告知申請人,讓申請人隨時掌握辦理進度和環節用時,監督辦理情況。
設立“七個指引”,申請申報無難度。為解決企業和群眾不會報、不會辦和報件質量差、補正率高的問題,審批部門建立了行政審批微信公眾號,設立“一事一碼”、抵押解押、查封解封、辦理結果、采礦證臨期、探礦證臨期、制式文書七個欄目,指引企業和群眾順利完成事項辦理,達到“一次報、一次成”的目標。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