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在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被鶎又卫硎菄抑卫淼幕?。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提高基層的智慧治理能力與水平,這就是要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運用到基層治理之中,減輕基層工作人員的負擔、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從而大幅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基層智慧治理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如,杭州“城市大腦”建設、南京“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實踐模式等,在基層智慧治理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作為北京市基層治理智慧化轉型的重要參與者,北京城市大數據研究院自成立以來,聚焦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努力解決“信息孤島”、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采集難度大等影響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因素,助力構建“基層大腦”,提升基層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水平。
一是技術應用,助推政府治理流程優化。傳統的“條塊化”政府管理模式,容易導致多頭管理、“九龍治水”等問題。比如,人口、衛生、稅務等數據分散在不同部門,各部門的信息化系統間標準不統一、信息不共享、數據不貫通等問題,由此造成的“信息孤島”“信息煙囪”成為基層治理中長期存在的難點和頑疾。而基層需要承接上級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還要滿足各部門信息化系統的需求,負擔過重成為影響基層治理效能改善的一大難題。
技術發展為打破組織壁壘、促進系統協同聯動、優化政府治理流程與治理方式提供了契機。北京城市大數據研究院在與石景山區和順義后沙峪鎮的合作中,通過在基層政府層面整合各類應用,讓基層工作人員通過“一張圖”的形式,直觀掌握人口、政策、風險點等各類重點指標;同時,通過統一的后臺,管理各類系統應用,極大地降低了基層工作人員的負擔。蘊藏在其背后的,是在深刻理解地方政府工作實際的基礎上,將技術方案與基層治理方式進行深度融合,助力政府治理流程的重構與優化。
二是數據治理,夯實基層智慧治理基礎。一方面,全面、準確、實時的數據是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的基礎。傳統的數據采集方式,如人工錄入等,不僅效率低下,數據質量難以保障。北京城市大數據研究院在“一擎靈”基層疫情防控平臺建設中,利用物聯網及移動情境感知等技術,實現了數據的自動采集,提升了社區數據采集的便捷性、準確性。
另一方面,采集、清洗、融合之后的數據是數據資源價值與潛能得以挖掘的保證,是“基層大腦”建構的基礎。數據采集的最終目的是應用,唯有可用、會用、善用數據,才能發揮其作為資源的價值。不管是石景山區的智慧街道建設,還是基層疫情防控平臺建設,都是要通過全面整合各類基礎數據,建設基層治理數據庫,推動數據共享,從而有效提升基層系統與其他政府部門系統的協同效率,成為支撐基層決策的“大腦”。
三是算法優化,助力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的目的是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是通過“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方式,提升政策宣傳、民情溝通、便民服務的效能,這就要在詳實的數據基礎上,不斷優化算法,開發出更加智慧、簡便的應用軟件。北京城市大數據研究院在算法上下足功夫,一方面,通過優質算法,提升信息系統的服務韌性?!耙磺骒`”平臺通過標準化模塊建設方式,實現了軟件的快速部署;在硬件、網絡環境具備的情況下,平臺可在3天內上線,為疫情的“早發現、早清零”打下基礎;同時,通過自動識別、自動填充等方式,可以自動糾正數據導入導出時發生的錯誤,從而減少基層工作者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是通過優質算法,拓展公共服務應用場景。在詳細調研管理者、基層工作者、企業、居民、志愿者等不同群體需求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場景應用。比如,研究院開發了政策解讀、電子出入證、解除彈窗申請、15分鐘核酸圈等各類疫情核心場景,達到了場景全覆蓋的目的。(北京城市大數據研究院供稿)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