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窗受理”簡化司法拍賣買受人辦理手續流程,“一網通辦”“一次辦結”全部司法拍賣相關事項,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法院拍賣用時減少40%。

  一天向遍布全國的17萬名當事人發放案款17億元,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涉眾案款發放平臺“一鍵操作”無一出錯。

  “執行+共享法庭”,東陽市人民法院司法觸角向末端延伸促進執行再增速……

  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執行辦案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浙江法院高度重視智慧執行系統迭代升級,選育了41個數字化應用子場景,由點及面,全省法院系統執行“一件事”綜合集成改革正乘風破浪。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占國向記者介紹說,近年來,浙江法院認真落實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設和省委數字化改革部署,按照“平臺+智能”頂層設計,通過平臺化整合、無紙化應用、智能化賦能“三步走”,大力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內網外網共享協同、有線無線互聯互通”的“全域數字法院”改革,建成“浙江法院一體化辦案辦公平臺”,上線執行“一件事”多跨協同應用模塊,有效解決了執行工作查人找物難、財產變現難、跨部門協同難等問題。

  黨委統領綜合治理破解執行難

  執行難成因復雜,本質上是社會治理的綜合性問題。解決執行難,必須采取系統方法,加強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多方協作。2020年3月,浙江全面依法治省委出臺《關于加強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的實施意見》,全省各地在黨委領導下,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形成強大合力。

  數字化改革引領撬動多部門協同聯動駛入快速道。

  2020年4月,諸暨法院協同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綜合行政執法局、稅務局等10多個部門,實現不動產司法拍賣“一門聯審、一窗辦理、一網通辦、一次辦結、一鏈服務”。以往司法拍賣從拍下房產到過戶辦出產權證平均需要二十幾天,如今已壓縮至最快當天即可辦理過戶并辦出產權證。

  試點成效令人欣喜。

  在諸暨法院試點經驗基礎上,浙江省高院在全省推出執行“一件事”綜合集成改革,將不同部門辦理的“多件事”,按照執行協同事項推進過程整合為同一平臺辦理的“一件事”。

  經過兩年多摸索,浙江逐漸形成一幅“黨委領導、政法委協調、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法院主辦、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執行難綜合治理“魚骨圖”。

  浙江省高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魏新璋告訴記者,這張執行難綜合治理“魚骨圖”以黨委領導下綜合治理從源頭解決執行難為主軸主線,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以執行高頻事項多跨協同場景應用為“魚刺骨”,每一根“魚刺骨”都是一個具體的執行“一件事”多跨應用場景,協同部門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貫通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網格六級,共同推動形成跨地域、跨部門、跨層級、跨業務、跨系統的協同聯動,前端多元化解、中端協同聯動、末端有效銜接的現代化執行新模式。

  目前,智慧執行2.0系統執行“一件事”模塊已與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稅務、綜合執法、銀行、保險等1000多家協作單位聯接。

  瞄準急難愁盼提升群眾獲得感

  “您好,浙江省平陽縣人民法院于8月18日依法扣押被執行人徐某名下的小型轎車。如被執行人不履行債務,本院將依法對扣押財產進行處置變現?!币粓绦邪讣暾埲肆帜吃谑謾C上收到了這樣一條消息。

  這樣的實時公開得益于平陽法院探索的“云執車”模式。

  該模式實現了機動車司法查控處置全流程在線辦理,車輛查控、扣押等流程節點將自動生成信息,線上向申請人同步推送,做到全程留痕公開,幫助申請人及時掌握案件動態。

  魏新璋告訴記者,官司打贏了卻拿不到錢是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實踐中被執行人規避執行、抗拒執行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轉移、隱匿財產的手段日益多樣化,給執行人員查人找物帶來重重困難。

  “首次執行案件實際執結率提升5.38%,法定期限內結案率提升10.54%,結案平均用時縮短41.44天……”這是東陽法院推進執行“一件事”集成改革后交出的成績單。

  東陽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賀利平介紹說,東陽法院通過多途徑創新服務機制,特色化處理執行難,充分展現司法關懷。下一步還將繼續依托改革帶來的“紅利”,凝聚合力,豐富、完善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工作格局。

  為當事人實現勝訴權益是執行工作核心要義,而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則對被執行人多一份溫情。

  王女士因經營不善被債權人起訴至法院成為被執行人,在歸還了一部分欠款后,每月工資被納入執行范圍。傳統模式下,為保障被執行人的基本生活,法院往往需要定期凍結、扣劃并分配被凍結的工資,相應的,被執行人需要等法院對賬戶余額扣劃分配完畢后,再來法院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程序較繁瑣,耗時往往較長。

  近日,余姚市人民法院與銀行協作,實施薪資賬戶“活凍結”改革,實現薪資賬戶在線協查、資金定額凍結、費用限額支取、余額一鍵流轉等功能,王女士無需到法院辦理手續提取生活保障金,而是每月前往銀行任一營業點便可提取。

  數字賦能提速構建執行新模式

  “對方把房子賣給別人現在正在過戶,再不去查封就來不及了!”近日,在衢州市衢江區人民法院執行事務接待中心,申請執行人余某焦急不已。

  執行法官核實情況后,當即在線向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起查封事項請求,協作部門工作人員即時在線接收司法文書。幾分鐘后,執行法官在線接收到反饋材料——房產已查封。

  房產查封半個小時后,執行法官接到了被執行人王某的電話,說立馬就來付清欠下的款項。

  以往,執行人員辦案往往要到各地、各單位“登門臨柜”查人找物,效率低下,還會經常遇到被執行人下落不明、隱匿財產、規避執行、不協助執行等問題,嚴重影響執行工作質效。

  魏新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浙江全省每年有十幾萬起不動產司法查(解)封,每一起查(解)封都需要兩名法院工作人員到窗口辦理,粗略估算每年此類執行行為就有20多萬人次的工作量。依托執行“一件事”改革,可以優化配置司法資源,緩解案多人少矛盾,提高執行效率。

  而浙江執行“一件事”改革的優勢在于全域數字法院建設打下的扎實基礎:2018年以來,浙江法院整合了原來84個業務系統,建成統一的“浙江法院一體化辦案辦公平臺”,建立“智慧執行”辦案系統,實現執行領域8類案件、100余個流程節點信息、20余類涉執財產信息全部在線歸集,每年全省近60萬件執行案件在同一平臺全流程線上辦理,打通了法院執行所有服務事項、所有辦事流程、所有辦案要素的數據通道。

  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建設“被執行人資金流水分析”應用,運用算法自動分析被執行人海量相關數據,實現“一鍵秒算”,報告“一目了然”。

  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跨域司法一體化平臺”中研發上線“跨省域執行一件事”功能,實現申請法院與執行協作機關的線上協作互通,打通跨省域執行找人難、查物難、控制難的難點、堵點。

  執行“一件事”綜合集成改革帶來了三大變化:執行辦案由求人求部門辦事到“相關部門依法履行司法協助義務轉變,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由單部門經驗決策向全社會大數據決策轉變,辦案責任從一人包案到底向數人分段集約同時辦一案轉變。目前,浙江已逐漸形成“全域協同、繁簡分流、事項集約、權責清晰、運行高效、管理精準”的執行新模式。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