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標領域是否公平、公正,是檢驗一個區域營商環境優劣的重要內容。
近日,從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獲悉,為解決過去招投標領域監管職能分散、監管標準不一等問題,重慶統一監管體制、制度規則、平臺交易、信息管理和服務標準,創新構建直接監管格局,推動市場秩序更加規范、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一、統一監管,破解“九龍治水”難題
“政出多門”“九龍治水”曾是招投標領域面臨的難題。
過去,城鄉建設、交通、水利等領域各有招投標的監督管理機構,往往造成信息不對稱。部分存在不良行為的市場主體僅在本行業、本地區受到限制,換個行業、換個地點仍能繼續參加招投標。
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徹底打破這一局面,2018年10月,重慶開展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原發展改革、城鄉建設、交通、水利等11個部門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的監督、管理、執法職責等進行整合,組建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
組建后,該局對市級審批、核準、備案的依法必須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實施直接監管;對政府采購、國有資產交易、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等進行集中統一監管。
此后,全市各區縣相繼開展監管體制改革,直接監管區縣審批、核準、備案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
全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政出多門”“九龍治水”問題徹底解決。
體制機制改革后,政策體系建設隨即跟上。
2019年11月,重慶市印發《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改革的意見(試行)》,包括1個總體意見、4個監督管理辦法和9個配套制度規則,形成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監管“1+4+9”政策體系。
重慶市還將原有的5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行整合,成立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成為全國首個實行企業化管理的省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品類達30多個。此外,重慶市還建立了“標準化+公共資源交易”四大體系共122項標準,交易服務事項標準達到全覆蓋。
二、統一標準,遏制圍標串標等行為
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招標投標市場環境是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的基礎。為此,重慶下大力氣推行科學評標方法,遏制圍標串標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法定的評標方法有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和綜合評估法,通俗地說,前者為“價低者得”,后者為“評分高者得”。
“評標方法的確定,要根據項目的特征進行科學選擇?!敝貞c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結合《招標投標法》及其實施條例,要求具有通用技術、性能標準或者招標人對其技術、性能沒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應當采用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技術特別復雜或者招標人對其技術、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以采用綜合評估法。
針對惡意棄標、低價中標高價結算、偷工減料劣質工程等常見問題,重慶制定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變更管理等配套措施,確保責任落實到人,保障項目順利推進。
同時,重慶還兼顧工程的質量和價格。2021年,全市工程施工類項目采用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3579個、占比82%,節約資金319億元、節資率16.5%,政府投資效益進一步提高。
大數據分析顯示,2019年以前投標50次卻從未中標的73家投標人未再參與投標;2020年至今,采用經評審最低投標價法的施工類項目平均投標人為7.4家,較2019年平均減少6.1家、降幅45.3%。陪標、圍標、串標等不正之風得到有效遏制。
三、推進全流程電子化,每年為市場主體減負約2億元
國務院《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推進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改革,以及推進電子證照、電子簽章在招投標等領域全面應用和互通互認。
國家有部署,重慶有行動。如今,重慶市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已經建成,標準統一、終端覆蓋全市。截至目前,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電子化率超99%,每年為市場主體減少負擔約2億元。
針對招投標的“電子身份證”CA證書,重慶打造CA證書共享互認平臺,積極引入手機CA證書,實現了一套CA全市通用,并推動實現成渝地區跨區域互認。
為方便市場主體參與招投標,重慶還在國家部委頒發的標準文本基礎上,結合實際編制形成標準化的招標文件,并將其植入全流程電子招標投標系統,解決了以往招標文件“五花八門”的問題。
一方面優化服務,一方面借助大數據加強監管。2021年1月,全國首個跨層級、跨行業、跨部門的省級招標投標信用平臺——重慶市工程建設領域招標投標信用平臺上線。該平臺與“信用中國(重慶)”互聯互通,打破信用信息壁壘,對招標投標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進行動態管理。
截至目前,重慶市招標投標信用平臺注冊市場主體4.6萬個;納入不良行為信用記分管理350個、重點關注名單80個、黑名單7個、紅名單184個。今年1—7月,通過招標投標信用平臺完成4574個項目投標人信用狀況查詢,涉及投標人4.4萬個,其中4141個投標人享受紅名單優惠政策、470個投標人因屬重點關注名單或黑名單被限制投標。
此外,重慶還密切部門間協作,開展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監管,綜合運用行政執法、審計、公安等監督力量,對招標投標活動進行全方位監督。全市形成監管執法“一盤棋”強大合力。
據統計,2019年以來,重慶共下達行政處罰(處理)決定書1286份,處罰652家市場主體、388名責任人,罰款5400余萬元,不退還投標保證金2.4億元,規避招標、意向招標、轉包、違法分包等亂象得到有效治理,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