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委托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編制發布《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2022)》(下稱《評估報告》)。廣東在連續三年取得第一名的基礎上,持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穩居前列。廣州和深圳在重點城市評估中,也繼續保持領先。
《評估報告》指出,廣東2017年在全國率先啟動數字政府改革,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全省一盤棋推進,打造出獨具廣東特色的系列應用。數字政府建設作為全省創造型引領型改革的首項任務,通過數字化流程再造,全面推動政務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形成整體聯動的數字化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據《評估報告》反映,廣東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連續五年總體指數“非常高”,服務成效度、辦理成熟度、方式完備度、事項覆蓋度、指南準確度全部5項細分指數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近年來,廣東依托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全面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動政務服務高質量發展。廣東政務服務網“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已拓展至10954個,網辦率超94%。率先在東莞試點開展村級證明事項標準化、電子化改革,從根本上改變基層證明雜、管理亂現狀。連續兩年開展標桿政務服務中心評估,促進各地政務服務中心硬件環境和服務質量實現雙提升。持續推進泛珠跨域通辦合作,超1280項服務可跨區域在線辦理,56項服務在港澳地區實現“跨境通辦”。推出全國首個省級政務服務平臺“視頻辦”服務專區,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為企業群眾提供辦事咨詢、網辦輔導、業務受理全流程服務。
廣東不斷創新打造數字政府標志性成果,持續提升“粵系列”平臺服務能力?;浭∈缕脚_實名用戶超1.75億,上線2497項服務,日均訪問量超4億。今年推出App版本,與小程序形成優勢互補?;浬掏ㄆ脚_注冊用戶達1270萬,基本覆蓋全省活躍市場主體,有力支撐穩經濟政策措施落實?;浾组_通用戶超243.1萬,日均活躍人數超160萬,接入業務應用1100多項,助力加快完善全省政府運行“一網協同”體系?;浭⌒?2345熱線平臺日均受理企業群眾訴求超15萬件,成為收集經濟社會民生“弱信號”的“探測器”?!盎浿侵闭兆灾鷻C作為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成果,目前已接入自助終端超4.18萬臺,其中政府服務自助機2.46萬余臺,實現全省行政村全覆蓋。服務人數超1500萬,總業務量達3827萬筆,日均業務量約15萬筆。群眾通過“粵智助”可辦理打印證明、網上掛號預約、城鄉居民養老金資格認證等30多個部門273個服務事項,打通政府服務“最后100米”,實現群眾辦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家門口辦事不求人。今年,廣東整合全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和監管渠道,全新推出“粵公平”平臺,成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的“總門戶、總樞紐、總監察”。發布首個基于車載使用的移動政務服務平臺“粵優行”,將政務服務延伸至群眾出行領域。
《評估報告》指出,廣東以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引領,聚焦省域治理與政府服務兩個著力點,探索構建起數字政府“12345+N”的工作業務體系,推動全省數字政府2.0建設,加快全省均衡化發展,推動數字化向數智化加速轉變,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1年以來,廣東持續提升數據資源“一網共享”能力,發揮數據要素總牽頭作用,穩步推進市場化配置改革。打造數據資源“一網共享”平臺和公共數據開放超市,讓各地各部門用數更加便捷。創新推動公共數據賦能應用,探索完善公共數據管理組織體系,優化數據管理隊伍建設,在全國首創首席數據官制度,在公安、人社等13個省直單位以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等11個地市開展試點。發布全國首張公共數據資產憑證,并在信貸、氣象等場景中試點應用,目前已簽發資產憑證2.23萬余張。在粵省事、粵智助和粵優行上推出“個人數字空間”,打造個人數據“保險柜”。在粵商通上線“法人數字空間”,為公共數據資產化應用夯實基礎。加快構建數據交易市場體系,在廣州、珠海、江門等市開展數據要素流通試點和數據經紀人試點,打通數據要素有序流動關鍵環節,探索出多個數據資產憑證應用場景。
據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鵬飛介紹,接下來,廣東將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進一步強化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建設,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走深向實,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