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大連中院以微信視頻號全程同步直播的形式召開“大連法院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白皮書(2018-2021)”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大連法院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全面總結2018年以來大連法院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情況,對企業防范商事活動風險提出建議,同步發布10件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典型案例。市紀委監委派駐市法院紀檢組、市委政法委、市檢察院、市司法局、市營商局、市工商聯相關人士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代表應邀參加新聞發布會。
小編從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2018年至2021年間,大連法院共辦結各類涉企案件421,944件,占同期總結案數量的54.10%。采取活封活扣方式保全案件6100余件,盤活企業資產近250億元,對21名企業經營者取保候審、對22人適用非監禁刑。
《白皮書》指出,大連轄區涉企案件主要呈現五大特點:一是總量高位運行,占比持續增大。二是案件分布與區域經濟發展活躍程度高度關聯,經濟發展活躍度較高地區,涉企案件數量相對較多。三是案件類型相對集中,主要涉及合同、金融、房地產、勞動人事、知識產權六大領域,且群體性案件較為突出,呈現案情相同、訴求相似、數量龐大的特點。四是刑事案件呈上升態勢,行政訴訟案件涉及領域集中。五是在辦結的涉企執行案件中,首執案件占比較高,執行到位金額由2018年的48.09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80.16億元,充分展現了“基本解決執行難”顯著成效。
據大連中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李成富介紹,近年來,大連法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及上級法院部署要求,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案案都是試金石”理念,充分發揮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排頭兵、主力軍作用,聚焦中心工作、聚焦理念轉變、聚焦主責主業、聚焦創新賦能、聚焦司法為民、聚焦改進作風,始終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與審判執行工作同部署、同落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再上臺階、爭創一流。出臺服務保障“十個新突破”“三年過萬億”實施意見、“三大工程”“五大品牌”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規定,細化工作措施、擰緊責任鏈條。嚴格落實涉企案件生產經營影響評估、涉企案件執法司法常態化排查等機制;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多渠道廣泛接受企業投訴建議。充分發揮金融審判職能,助力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充分發揮破產重整功能,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司法保護,助推創新策源中心建設;提升環境資源審判能力水平,服務保障綠色發展;加大對外開放司法保護力度,打造“司法服務對外開放品牌”;強化常態化疫情司法應對,有效服務保障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完善司法制約監督制度體系,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強智慧法院建設與應用,推動審判能力現代化;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強化訴源治理聚力多元解紛,推動共建聯調共治糾紛解決大格局。全面推動訴訟服務轉型升級,全力培樹“一站式全流程在線訴訟服務品牌”;持續深化院企互動交流,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積極發布各領域白皮書和司法建議,傳遞優化營商環境法治最強音;大力推進重點案件執行和信用懲戒機制建設,營造“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社會誠信環境。全面深入自查自糾,高標準、嚴格化整治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突出問題,堅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切實以監督促提升。
據悉,下一步,大連法院將緊扣大連振興發展“十個新突破”“三年過萬億”目標任務,緊緊圍繞“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要求,持續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使工作成果真正惠及企業、群眾,不斷提升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滿意度,為大連振興發展和“兩先區”建設提供有力司法服務保障。
同時,此次發布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白皮書還選取了2018年以來的十件典型案例,大連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提名人選張永慶詳細介紹了具體案例情況,全面展示了全市法院執法辦案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新實踐新成效。
發布會現場,還通過對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極易出現的法律問題和法律風險,提出依法規范企業管理、嚴格合同訂立與履行、規范融資借貸行為、保護創新成果、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合理選擇解紛途徑、推進企業治理現代化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指導企業切實防范商事活動風險、依法維護合法權益。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