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海洋行業與社會發展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供水服務、防汛防臺、水環境整治等這些作為市水務局的本職工作,在“一網通辦”這個平臺中,今年推出了哪些新的場景,帶給市民哪些新的體驗?

  10月25日,上海市水務局副局長趙明、上海市水務局行政服務中心主任榮蜀華做客“中國上海門戶網站”在線訪談,圍繞“持續拓展用戶體驗新場景”話題,從“一網通辦”改革新舉措、新變化和新成效等方面與網友們展開交流。

  水土保持補償費免征等服務“免申即享”

  在深化改革“一網通辦”改革和“放管服”的過程中,“免申即享”是市政府職能轉變重大創新。所謂“免申即享”,是指無需企業主動申請申報即可享受的惠企政策的相關補貼、榮譽和費用減免。榮蜀華介紹,市水務局正積極推進“水土保持補償費免征”的“免申即享”服務改革舉措落地,對已實現“免申即享”的“供排水接入工程費用”事項,探索推出更多便民服務舉措。

  目前,供水接入服務申請已經納入一站式辦理施工許可,線下辦理窗口整合并入各區行政服務中心審批審查中心。供水接入服務單位保留“接入通水”1個環節,接入時間最長不超過6個自然日。排水接入服務單位接到申請,在確定小型項目供排水接入工程管道口徑和接水裝表口徑后,對于建筑面積小于三千平方米的排水接入小型項目實行免費接入,讓企業通過“免申即享”來進一步減少經營投入成本。

  推進電子證照應用 實現“兩個免于提交”

  電子證照庫的建設為申請人少交或免交部分申請材料創造了條件。榮蜀華表示,市水務局完成了免交材料模塊確認,全部與電子證照庫關聯,并加大電子證照調用力度,嚴格落實“本市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免于提交、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材料免于提交”,推進“兩個免交”工作成果落地。

  目前,市水務局累計歸集電子證照30類,包括排水許可證、取水許可證等高頻證照,還包括各類許可事項決定書。趙明談到,電子證照已全部歸集到市大數據中心電子證照庫,供全市各部門調用,證照目錄100%主動公開。今年,市水務局制定《局電子證照管理辦法》,充分發揮電子證照在“一網通辦”改革中的支撐作用。

  “一網通辦”在防汛防臺中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9月,“梅花”臺風的風力強、潮位高、雨量大、移速快、范圍廣,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市水務局全面動員部署、滾動查險排險、提前轉移避險、做好應對準備、迅速恢復秩序、廣泛宣傳動員,在市民的大力配合下平安、順利地抵御了強臺風。趙明強調,在抗擊“梅花”過程中,市民除了從電視和新聞媒體上了解氣象信息和防汛情況外,“一網通辦”及“隨申辦”平臺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市水務局與市大數據中心等部門利用“隨申辦”APP、微信及支付寶小程序上構建“防汛防臺服務專區”,幫助市民查詢了解臺風走向及氣象狀況等實時信息,確保出行安全。

  市民可通過專區中的“臺風防汛”服務查看臺風實時路徑,“道路積水查詢”服務幫助合理規劃出行路線。趙明表示,想要了解詳細的暴雨臺風信息,也可以登錄“隨申辦”,訪問“實時雨量”“水情通報”“潮位預報”等服務內容,查詢臺風的距離、位置、風速風力、風圈半徑等信息,實時掌握臺風動態,提前預警、精準應對。

  擴大老年人居家照護安全監測試點范圍

  2021年初,市政府下發《關于深化“一網通辦”改革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的工作方案》,提出以數字化手段全面推進智慧養老、品質養老。榮蜀華表示,今年,市水務局、市民政局推廣老年人居家照護安全監測(智能水表)服務場景應用。在去年的基礎上,并根據前期試點的情況,今年已將范圍進一步擴大,目前已經與長寧區和楊浦區相關民政部門、城運中心進行工作對接,完成第二批共3000余戶的匹配工作,待進一步征詢意愿,確認之后逐步完成智能水表試點應用工作。

  老年人居家照護安全監測服務經過兩輪試點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為了更好的在全市范圍內逐步推廣該應用場景,榮蜀華介紹,下一階段,市水務局將配合市大數據中心開展數據分析評判模型的開發和應用,結合電力和燃氣以及其他相關監測數據做出更精準的綜合評判。此外,要加強智能水表的普及和應用,通過提高水表的智能化標準,為各類智能化服務應用場景提供支撐。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