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數字化轉型融入數字政府建設一體推進,精心打造數字化交易平臺,大力推行公共資源交易“一網通辦”和全流程電子化,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交易主體足不出戶即可完成項目交易,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便捷高效、安全規范。
一、搭建交易平臺,服務效能更凸顯。運用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建成以公共資源交易“一網通辦”系統、電子交易系統、API監控系統、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系統等10多個子系統為主體架構的“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系統”和“全省遠程異地評標評審系統”,并基于云化部署上線運行,打通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服務“最后一公里”,構建起以“不見面”和“零跑腿”為核心要素的電子化交易服務生態。通過推行交易服務“一網通辦”,實現各類公共資源交易事項全程網辦,過去數小時完成的開標活動如今僅需10余分鐘。
二、強化數據匯聚,信息共享更充分。一方面,通過統一的數據規范和系統接口標準,全面整合省內各類公共資源交易電子系統,實現交易項目全過程、可公開數據的統一匯聚,并與省數字政府數據交換平臺對接,實現綜合人口庫、綜合法人庫、綜合信用庫等數據信息在交易活動中實時共享、“一網盡覽”,避免市場主體重復提交相關材料,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企業“零跑腿”。另一方面,通過匯聚全省專家資源建立遠程異地評標專家庫,應用區塊鏈智能合約固化專家隨機抽取規則,確保系統和數據安全。交易主體通過網絡共享全省范圍內優質評標評審專家和交易平臺服務場所資源,有效解決專家資源少和“熟人效應”問題。
三、實施“網上開標”,交易過程更規范。通過網上開標實時直播,將原有線下開標變為線上公開模式,交易主體使用“網上開標系統”,將開標從現場搬到網上,招標人和投標人無需見面,只需登錄該系統,即可通過網絡直播觀看開標現場情況,“不見面”猶如“面對面”,既拓寬了公共資源交易社會監督渠道,增強了公共資源交易透明度,也有效避免了疫情期間因人員流動聚集產生的傳播風險。同時,推行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數據信息上鏈存證服務,讓系統操作和信息數據變動有跡可循、可溯可查。
四、推行電子保函,交易成本更經濟。上線運行電子保函系統,實現“不占資金降成本”“在線辦理零跑路”,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今年1-8月,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代收電子保函28786筆,擔保金額27.72億,切實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資金不足、融資難、融資貴、融資繁等問題。同時,通過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轉型,每年可為市場主體節約標書制作印刷費、交通費、食宿費等直接交易成本約2.5億元;減少重復辦理數字證書和電子印章費用近7700萬元,顯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