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風”并非一夜刮來:
2020年,福建省氣象局與省自然資源廳聯手,試水“數字監管”助力氣象探測環境審批提質增效;2021年,廈門市試點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基礎數據納入政府“多規合一”審批平臺,并在全省推廣;2022年,兩部門聯合發文推廣應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以下簡稱“一張圖”),廈門、福州等5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將氣象探測環境審批納入項目策劃最前端。
數字化成效究竟如何?
十多年前,大部分建設項目、規劃游離于氣象主管機構前置審批流程之外,全省有22個臺站探測環境受到影響。2020年以來,氣象探測基礎數據跨部門融合和智能化分析,大大提高了探測環境保護審批效率。廈門氣象探測環境控制區內建設項目年均千余個,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推送至氣象部門審批不足30個,且無一例影響氣象探測環境。
數字背后看治理,記者嘗試解析這場數字改革背后的奧秘。
創新模式:審批“源頭化”叫?!澳疽殉芍邸?/strong>
“‘多規合一’平臺實現在線協同智能化審批,送審項目數量少了,意味著審核環節變短了!”11月10日,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業務協同“多規合一”審批平臺上搭載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分析系統”能自動生成分析結論,當項目可能影響氣象探測環境時,會自動推送到氣象部門審核。
目前,全省81個氣象觀測站點探測環境保護基礎數據已全部納入“一張圖”,為全國開展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探索出一條新的有效途徑。
通過“數字監管”實現審批制度改革的一大關鍵,在于優化了氣象探測保護審批流程,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管控要素“前置”到規劃最前端和項目策劃生成階段,從項目投資的最前端掌握探測環境保護的基礎數據,增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效能。
比如,與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合作,將國務院《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中“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避免危害氣象探測環境審核”事項,由原審批流程中的“工程建設許可階段”,前移至“項目策劃生成階段”,讓審批環節“源頭化”,避免了探測環境保護工作中“木已成舟”尷尬局面的出現。
創新手段:“科技監管”告別“望聞問切”
“以前去現場檢查,不僅花時間,而且檢查也不一定全面?!备V菔袣庀缶终叻ㄒ幪幪庨L林強說,現在基礎數據實現數字化,如同提前做好探測環境全方位“CT”掃描,為監管提供支撐。
氣象探測環境是氣象觀測質量的根本保證,傳統監管手段已不適應新要求、新挑戰,福建省氣象局全面創新監管手段,向科技要效率。
2021年6月,在省自然資源廳的支持指導下,省氣象局委托專業測繪機構實地測繪全省81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的基礎地理信息及其四周障礙物控制區、限制要求、雷達站和探空站保護區等相關基礎數據,站點位置坐標精度由原來的百米級提升到米級。
同時,分析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數據的格式、圖形結構、管控方式、應用推廣等,依托“多規合一”平臺完成氣象專題圖層建設、研發智能分析系統,將相關基礎數據融入“一張圖”并完成一張底圖上繪制。
省級氣象探測環境審批部門通過“一張圖”,隨時了解全省精確到米級的觀測站位置信息,為新站址預選、行政審批技術支撐提供依據;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分析系統助力行政審批加速,創新性實現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自動化、智能化分析;氣象、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相關基礎信息全面共通、共享、共用,提升了審批數字化水平。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成為城市建設規劃中不可或缺的“好伙伴”,規劃、審批、供地、保護同時進行,開創了“四方”共贏的新局面:項目業主可提前獲知規劃控制要求,減少事后整改的風險,項目審批部門提高了審批效率和項目策劃生成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地方政府避免了因項目影響探測環境導致臺站搬遷而花費大量公共財力,取得了保護、便民與提速、增效等多贏效果。
創新格局:從“一家獨唱”到“齊抓共管”
“‘一張圖’實現全省自然資源與氣象部門的氣象探測環境基礎數據共享,聯動開展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是我省自然資源與其他部門合作的典范。我們將按照聯合發文要求,推動落實部門聯動,確保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取得成效?!?0月17日,省自然資源廳空間規劃處處長成青在部門座談會上說。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點多、線長、面廣,“數字監管”是多部門深入合作、落實“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探測環境空間共管的成果。
管理縱向聯動——完善政策制度,加強規劃管理,省氣象局、省自然資源廳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全省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時,應將專項規劃涉及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高度限制、氣象站周圍環境和影響源要求納入“一張圖”,并納入各地規劃控制最前端和項目策劃生成階段。
業務深度融合——省數字辦高度重視氣象與相關部門數據及系統共通,在政務外網“福建公共數據匯聚共享平臺”設置“氣象部門數據資源中心”,便于與其他各相關部門的系統和數據共通,為氣象與自然資源、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經信、行政管理等部門聯動提供網絡或專用線路支撐。
任重道遠、行則將至。福建省氣象局將在“一張圖”的基礎上,深入推進氣象“數字監管”業務體系建設,完善氣象探測環境審批相關制度流程,積極拓展“數字監管”在探測環境保護、防雷安全、升放氣球、人工影響天氣、氣象信息服務等行業監管領域的應用,實現系統共通、數據共享、政企共用,全面提高基層氣象社會管理效率和效能。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