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德州市大數據局改革任務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市大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楠,市大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耿發升,市大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兵,市大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樅出席發布會,介紹市大數據局2022年數字變革創新重點改革任務進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2022年,市大數據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緊緊貼近群眾和企業實際需求,聚焦數字賦能,立足服務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科學謀劃、勇于創新,扎實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落實,取得積極成效。今年11月,我市入圍2022年中國數字城市百強榜,列全國第69位。
數字政府建設方面
?。ㄒ唬嵤底终畯娀こ?。
一是開展政務云、網提升行動。大力推進統云、并網、聚數,實現了政務外網市、縣、鄉、社區四級全覆蓋,并延伸到900多個黨群工作室。升級改造政務云,增加云原生相關服務。市縣兩級共172家單位648個政務信息系統上云,政務外網覆蓋率、政務系統上云率均達到100%。
二是健全數據資源體系。完善市一體化大數據平臺,橫向與全市1094個單位(市級203個,縣級891個)聯通,縱向與省、國家平臺實現級聯,225個市縣自建系統已全部接入市一體化大數據平臺,齊河、樂陵、寧津、天衢新區四個縣級分平臺基本建成。建設完善5大基礎庫、12個主題庫、18個專題庫,截至目前,匯聚數據21.9億條,今年新增數據8.9億余條,1-11月份調用數據9.92億次,同比增長4倍。在全省率先開展了供水、供氣、供熱以及公共交通等公共數據匯聚,目前已匯聚市本級和縣市區4類數據2億條。推進數據開放,全市共開放交通運輸、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19個領域2億多條數據資源,有力支撐和保障各部門的發展,2021年獲評全國地級市第六名。在全省率先啟動公共數據管理立法,列入了今年市人大立法議題。
三是推廣應用“山東通”。我市共注冊用戶6.5萬人,實現市縣兩級黨政機關、重點企事業單位、高校全覆蓋。積極推動機關內部應用接入“山東通”平臺,10月份日活躍率位居全省首位。四是統籌全市視頻監控資源。建設市公共視頻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匯聚了政法、公安、城管、衛健等部門和各縣市區的4.5萬路視頻監控資源,建設了“視頻資源一張圖”,搭建了視頻算法平臺,部署算力,可實現省市縣算法共享,部署省級下放AI算法133種,打造了醫療衛生、城市道路、河流水庫等9個視頻專題庫。五是守牢安全底線。建設市電子政務外網安全監管平臺、數據安全管控平臺,打造了面向“云(政務云)、網(政務外網)、數(政務數據中心)、端(資產終端)”的全方位、多層次、規范化安全態勢感知體系,切實保障網絡和數據安全。通過不懈努力,全市數字政務基礎設施形成堅實的數字底座,為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和各領域大數據創新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ǘ╅_展機關內部“一次辦好”改革。
這是市領導領銜的重大改革任務之一,由市委改革辦、市大數據局共同負責。對這項改革任務,市大數據局與市委改革辦密切配合,加強督察推進,定期通報,狠抓落實。
一是打通部門壁壘,優化辦事流程。開展刀刃向內的改革,全面梳理各部門辦事事項,按照“減事項、減次數、減材料、減時間”要求優化業務流程,對一些環節較多、鏈條較長的事項,整合歸并成“一件事”,確保申請辦事部門“只交一份材料,可辦多家事項”。
二是全面推進黨政機關核心業務規范化、標準化、數字化。建設機關內部“一次辦好”服務平臺,推進跨部門、跨層級機關內部辦事業務流程數字化、協同化,讓“數據跑”代替“人工跑”,有效提升機關內部辦事效能。截至11月底,市直各部門單位已累計梳理出事項211項,上線203項,網上辦理業務總量1547條。經測試,上線業務事項的辦理較改革前,可實現提交材料減少約40%、辦事時間減少約53%。
?。ㄈ┘涌旖ㄔO“無證明城市”。
這既是省重點督導的30項改革任務之一,同時也是市委深改委確定的改革任務和市領導領銜的重大改革任務。7月初開始,在全市開展了“無證明城市”建設百日攻堅行動,全域推進“減證辦”、“免證辦”,收到顯著成效。
一是加強電子證照數據匯聚和同步制發。電子證照數據匯聚418類,入庫證照數達1360.7萬個,其中85類實現電子證照與紙質證照同步制發,省級要求的10類電子證照同步制發全部完成。完成了交通運輸、公安戶籍、婚姻登記和不動產登記等歷史證照電子化工作。
二是全面推進電子證照證明應用。全市通過直接取消、告知承諾方式發布“減證”事項568項、“免證”事項19227項。市級電子證照系統接入37個業務系統,調用電子證照293類,調用總次數達1300余萬次。實現了出生、教育、就業等19個領域的企業和個人“一件事”一站式辦理。在全省率先實現行政執法520個事項、69類證照證明“免提交”檢查。同時,強化平臺支撐,建成并持續優化無證明城市管理系統和電子證照查驗平臺,法律公證和人員招聘兩個電子證照證明社會化應用領域列入省級試點,并正在全市推廣復用,水電氣暖、金融服務等14個應用列入市級試點。通過以上措施,以數據交流共享、網上協作核驗等方式,變前臺索取證明為后臺主動核驗,大幅度減省證明材料,實現隨時隨地“掌上辦”,極大方便了群眾和企業“無證明”辦事。
數字社會建設方面
(四)實施“城市大腦”提升工程。
市大數據局牽頭實施“城市大腦”提升工程,為推動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智慧物業等新業態提供強大技術和資源支撐。
一是建好“城市大腦”。將“一網統攬”綜合慧治平臺和城市大腦統籌建設,目前已具備GIS地圖、視頻融合通訊、數據分析、視頻分析、指揮調度、決策分析等功能,可提供15種算法,初步實現城市治理“一腦慧治”。今年6月,我市“城市大腦”通過省政府認定,與青島等四市成為全省首批“城市大腦”已具備主體功能的市,兩項標準入選國家級標準試點,并在全國推廣使用。
二是用好“城市大腦”。在全省率先推行了門診“先看病、后付費”的“舒心就醫”應用場景?!皵底址酪摺睉脠鼍坝行岣吡艘咔榉揽氐木珳识群涂焖賾表憫芰??!爸腔蹌摮恰睉脠鼍皩崿F了全天候閉環式創城,形成“人人參與、全民共建”的創城氛圍?!笆嫘木歪t”“數字防疫”“智慧創城”3個應用場景分別獲得第一屆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創新應用大賽一、二、三等獎,“舒心就醫”應用場景被國家信息協會評為“2022數字政府創新成果與實踐案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山東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對我市新型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及“城市大腦”建設進行了專題報道。
?。ㄎ澹┩七M“舒心就醫”改革。
這項工作由市大數據局牽頭,與市醫保局聯合推進?!笆嫘木歪t”改革,聚焦“群眾看病流程繁瑣、醫保報銷多次跑腿”問題,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框架下,融合醫保結算體系、醫療就診體系、社會信用體系,實現醫保線上結算,打造“先看病、后付費”信用就醫模式,讓群眾就診、報銷更便捷、更舒心。
一是整合多元數據,重塑就診流程。開展信用體系、醫療就診體系、醫保報銷體系、銀行結算體系的數據跨部門、跨層級共享交換,將信用就醫服務融入門診就診過程,群眾在手機端簽訂“先看病、后付費”服務協議,系統即根據個人信用程度給予每人600-1000元的初始授信額度,使用信用額度即可就診、取藥、檢查、治療等,取消了診間結算,在就診結束后72小時內完成支付即可,將患者平均就診時長由3.5小時縮短至45分鐘。
二是優化報銷模式,實現無感支付。整合醫保個人賬戶、統籌賬戶和電子健康卡賬戶,將醫保報銷方式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還款時優先使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自費部分,完成了醫保個人賬戶、醫保統籌賬戶及自有資金(微信、支付寶等)的數據共享交換、混合支付,實現“醫保報銷零跑腿”。
三是擴大覆蓋范圍,讓“舒心就醫”改革惠及更多群眾。通過親情賬號,家人共享信用就醫額度,年輕人可以為老人線上掛號、支付,有效緩解老年人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目前正在全市17家公立醫院全面推開“舒心就醫”,現已覆蓋8個縣市區,累計簽約4.3萬人,授信金額3000余萬元,服務2.1萬人次,年底前將實現各縣市區全覆蓋。
?。┐蛟臁爸腔蹌摮恰蹦J?。
這項改革由市大數據局聯合市創城辦共同推進?!爸腔蹌摮恰?,即以大數據手段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實現24小時不下線的全天候閉環式創城。
一是推進不文明行為整治。打通多個數據通道,整合主城區2824個點位的視頻監控資源,利用人工智能自動分析識別暴露垃圾、車輛亂停亂放、遛狗不拴繩、流動攤販等不文明行為,對事件多發地段自動提示進行重點巡察,精準快捷,24小時自動運行,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起草多篇《關于“智慧創城”的大數據分析報告》,全面、系統分析我市創城工作進展情況,為高質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
二是開展不文明行為“隨手拍”。與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聯合啟動“創城我監督·全民隨手拍”活動,發動廣大市民用手機拍下身邊的不文明行為,通過“愛山東”app的“隨手拍”功能即時上傳,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創城、監督創城,營造“人人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創城氛圍,形成全民共創文明城市的強大合力。
大數據創新應用方面
?。ㄆ撸┒嗲来蛟齑髷祿脠鼍?。
大數據關鍵在用。市大數據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以用為大”的理念,通過多種渠道打造了一批大數據應用場景。
一是基于“一網統攬”綜合慧治平臺,以提升部門業務應用為導向,打造了21個跨層級、跨部門、跨領域專題應用場景。其中已建疫情防控、公共服務、城市管理、智慧統戰、社會治理、民生服務6個專題場景,新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繁O管、生態環境、社會治安、交通運輸、文化旅游、氣象災害、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網絡安全、經濟運行、農業農村、智慧監管、社會救助15個專題場景,全面為社會發展和社會治理各領域賦能。
二是利用市大數據平臺推進數據共享共用,與相關部門共同打造了一批典型應用場景。義務教育入學實現“網上辦”。簡化企業獲電,實現“一證”辦電、“一鏈”辦理、“房產+供電”網上聯合過戶。打造智慧金融,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建設“智慧財稅”數據平臺,匯集數據約1億條,開發分析主題136個。公積金業務實現“零跑腿”?!皡^塊鏈+慈善”應用場景成為我省首個慈善領域的區塊鏈創新應用,被民政部列為全國論壇現場推薦典型案例?!氨at通”應用場景實現了參保市民二次報銷“零跑腿”,商業健康保險賠付金額已達3000余萬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等公共數據匯聚,打造各領域應用場景500余個。
三是基于“城市大腦”建設了數字防疫、舒心就醫、智慧創城、數智社區等4大主要應用場景。剛才已經介紹,這里不再重復。
四是通過“愛山東”app整合各類便民服務場景,打造24小時在線的服務型政府?!皭凵綎|”德州分廳目前上線應用超2000項,注冊人數406萬人,注冊率72%,居全省前列。10月底市大數據局發布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十大惠民應用場景,下一步市大數據局還將開展大數據創新應用市級優秀案例的評選,鼓勵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運用大數據,打造更多的應用。
下一步,市大數據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數字變革創新為引領,堅持需求導向,深化數據賦能,大力推進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和大數據創新應用,更好服務保障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德州建設。
答記者問
“無證明城市”建設是省市重點改革任務,請具體說明一下在開展電子證照證明應用過程中,針對沒有電子證照承載驗證業務系統的相關部門是如何做到“免證”服務的?
耿發升:首先說明一下,“無證明”不等于零證明或完全不要證明,而是通過證照證明電子化和數據共享,讓群眾和企業在辦事時,本來需要由群眾提交的證明證件材料,改由相關的部門從系統里自動調取。這就需要各級各政府部門把歷史證照證明材料進行電子化,并匯聚到市電子證照庫和無證明城市管理系統,通過數據共享和自動調取,來滿足群眾辦事需要。
在電子證照應用推廣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部門存在無系統支撐或用上級系統無法實現系統對接、無法對電子亮證進行查驗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依托“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和電子證照系統,創新開發了集電子證照應用、查詢、核驗功能于一體的電子證照查驗系統,實現電子證照移動端應用,解決了無系統支撐電子證照查驗的難題,滿足電子證照證明在行政執法和社會化領域的應用,重點推動老年人、學生、教師、殘疾人等群體電子證照證明在進公園景區、交通出行等生活場景中應用。在行政執法領域,截至目前,已為全市各級執法單位配置“電子證照查驗系統”賬號441個,實現掃碼亮證3000余次。
推進“舒心就醫”改革、提高門診看病的便捷度是群眾關心的問題,請具體談談這項改革任務目前取得的成效?
張樅:去年以來,市大數據局、市醫保局牽頭推進基于“城市大腦”的“舒心就醫”特色場景服務,首批17家試點醫院正在建設?!笆嫘木歪t”簡單來講就是“先看病后付費”加“門診線上實時報銷”,試點服務的對象是職工醫保人群?!笆嫘木歪t”的好處是,群眾可以在就醫結束后72小時內支付看病賬單,省去了排隊繳費環節,節省了就診時間。我們算筆賬,目前已經服務了2.1萬人,以一個人節省2小時計算,那么共節約了4.2萬小時,每天8小時工作,節省出的時間能夠讓180個人連續工作一個月,可以為社會創造巨大的價值。在試點醫院全部鋪開后,預計年服務達到5萬人次??此剖切⌒〉牧鞒谈淖?,卻能給群眾帶來很大的便利。
截至目前,“舒心就醫”應用場景已在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寧津縣人民醫院、夏津縣人民醫院、武城縣人民醫院、齊河縣人民醫院5家醫院正式上線,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德州市立醫院等7家醫院正在進行內部測試,市大數據局力爭年底前“舒心就醫”在全市所有縣市區實現全覆蓋。
改革的意義在服務民生、改善民生,咱們大數據局在圍繞群眾和企業實際需求解決方面還做了哪些努力?
張兵:市大數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各級各部門的大力配合支持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以問題為導向謀劃數字化工作。比如,按照市委要求,建設了“一網統管、一辦到底”解決群眾訴求集成平臺,市大數據局集中骨干技術力量,運用數字化手段打通數據壁壘,將12345市民熱線、網格員、人民來信來訪、人民網留言板等多渠道群眾和企業訴求事項進行匯聚集成,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群眾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同時建立亮燈機制,督促各級各部門快速解決問題,實現群眾企業訴求“多口”受理、一網統管、閉環管理、線上解決,同時自動生成熱點分析報告,為領導決策參考和促進群眾訴求解決發揮應有作用。截至11月底,平臺已匯聚群眾訴求464萬件,已辦結456萬件;企業訴求2726件,已辦結2580件,其中67件企業訴求提級辦理,這種“一網統管、一辦到底”督察督辦的方式促進了群眾、企業的訴求事項有效化解。
除剛才已經介紹的建設“無證明城市”、推進“舒心就醫”和“智慧創城”、建設“一網統管、一辦到底”解決群眾訴求集成平臺等工作外,市大數據局還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在全市建設64個智慧社區試點;開展數字防疫,以大數據技術為實現精準防疫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開展智慧助老、社區幫扶等活動。市大數據局將一如既往在服務和改善民生方面持續努力,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數字紅利。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超能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