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從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獲悉,寧夏持續在深化改革、主動服務上做“加法”,在審批時限、審批流程上做“減法”,對所有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實行在線平臺網上申請、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的“一網通辦”模式,實現不見面審批,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提升項目審批效率。

  今年,寧夏修訂了《自治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綜合考量基層環評審批部門承接能力,上收部分“兩高”、涉重金屬重點行業等7類項目審批權限,下放稀土深加工、地方級高速公路等13類項目審批權限,使建設項目環評分級審批規定更加便于實際操作,更好地發揮環評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作用。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建立并動態更新國家層面、自治區層面和利用外資層面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三本臺賬”,對納入臺賬的項目拉條掛賬,實行清單式管理,強化重大項目服務保障;主動向生態環境部爭取自治區重大項目和國家級園區規劃環評的審批權,進一步縮短審批時限。圍繞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項目需求搶時間、抓進度,前移關口、延伸服務,前置梳理項目難點,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完成黃河寧夏段綜合治理工程、寧夏固海揚水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烏海至瑪沁高速公路惠農(蒙寧界)至石嘴山段公路項目等15個項目環評審批,總投資154.77億元。

  “截至11月底,全區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974個,涉及總投資額2366億元;完成建設項目登記備案3527個,涉及總投資860億元?!弊灾螀^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尚靜說,“我們將最大限度釋放環評審批對擴大有效投資的政策紅利,為基礎設施項目、民生工程和重大產業落戶寧夏提供優質服務?!?/p>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超能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