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政府是數字經濟時代涌現的新型政府模式,是指通過建立多個政府機構間無障礙協作機制,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數據間應用共享,從而破除政府內外部行政壁壘,促進政府治理向整合化、透明化、現代化轉變的新時代電子政務形態,是電子政務發展至新階段結合技術與時代要求所體現出的一種新形態。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指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實現治理主體的協同性、治理分工的合理性和治理結果的精準性。建設數字政府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更好地滿足社會不同主體對政府的需求,實現政府、市場與公民社會的良性互動與合作,從而實現“善治”的目標。

  要全面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梢姅底终慕ㄔO是賦能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數字政府在促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可以從以下方面發揮作用:

  一是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整合。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各層級、各部門的相對獨立的政務系統整合到了統一的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實現了政務信息資源的共享整合。數據資源共享平臺的搭建,打破了不流通的信息渠道,更好地實現了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的協同共享。

  二是促進政府服務高質量供給。數字政府建設利用“互聯網+政務”,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數字政府的建設提供了更廣泛的線上服務,使得辦事相關方能夠排除地點限制,更快更好地完成信息上傳、處理、保存等工作;效果上,數字政府使得政務服務帶給民眾更佳的體驗,縮短甚至消除排隊時間,并利于存證取證工作,真正實現了“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三是促進治理主體多元化。通過數字政府的建設,數字平臺的信息公示使政府事務的傳達更加透明化、便利化,相關政策直達基層,打破了信息壁壘。同時,網上群眾信箱和網

  上參會模式等的推廣,打破時空界限,使政府可以全天候聽民聲、取民意、集民智,發揮基層群眾的主體作用,使治理主體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政府,提升了政府效能和人民滿意度。

  目前我國數字政府的建設發展有效推進,相關政策環境日漸成熟,各省級政府都已經陸續推出了數字政府建設規劃和實施措施。同時,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在不斷健全中,云計算、5G基礎設施等都占有較大的市場投資規模。數字政府的建設,使政府在公共服務、社會治理、市場監管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職能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

  但是我國數字政府的建設仍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數字鴻溝仍然有待彌補,地區間數字政府建設發展不平衡,中國的數字政府建設呈現“南強北弱、東強西弱”的整體格局和發展態勢。同時,各地方的數字政府建設模式是基于地方治理模式探索形成,建設方法和標準不盡相同,對于數字政府建設績效評價考核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戰。此外,部分干部數字素養和數字技術仍有待進一步提升,數字政府建設中面臨的安全風險仍需要進一步出臺相關措施進行規避,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正視和解決。

  建設數字政府促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現的現代化,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著手,從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個維度發力,統籌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改革。

  一是優化數字政府的頂層設計。數字政府的建設應注重“一盤棋規劃”、“一盤棋建設”以及“一盤棋發展”,實現數字政府建設的均衡化發展。同時,要做好統籌協調與統一規劃,明確中央與地方的職責,建立完善的分工體系和合作機制,形成“省市縣鄉村”的完備數字政府體系,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發揮各自優勢,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推進數字政府的建設。此外,深入推進試點示范制度,鼓勵各地方在全國統一框架下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地方治理特點的數字政府建設模式。在數字政府建設發展成效評估方面,制定相應的績效評價標準,優化數字政府的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數字政府相關法律法規的頂層設計,通過法律法規規范數字政府的建設模式,做到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

  二是改善數字政府發展環境。數字政府建設要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數字政府建設既要符合國家要求,也要達到人民期望。在建設數字政府的過程中要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和建議,讓數字政府真正為企業和民眾提供公平可及、優質高效的服務,為企業發展和群眾辦事增便利。同時,要努力提升公眾的數字素養,提升社會公眾的數字經濟意識、數字經濟知識、數字經濟技能以及數字安全水平等,提升政府部門、市場主體、社會主體、公民個體等治理參與主體的素養水平,進而推動數字政府的建設效率。

  三是完善數字政府技術支撐。數字政府作為新時代下電子政務的表現形態,它的發展離不開數字技術的發展。5G、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云計算及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推廣,不僅帶來了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也為數字政府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數字政府通過平臺化應用促進部門間高水平聯通,智能化應用促進服務高質量供給,移動化應用實現高效率推進,因此,要不斷優化數字基礎設施的布局,對基礎設施進行相應的迭代更新,完善基礎設施架構設計,才能更好地盤活數據要素資源。

  四是加強數據開放共享。加強數據開放共享首先需要明確不同職能部門采集數據、管理數據、提供數據和應用數據的責任,進而通過持續建設和完善國家公共數據資源體系、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國家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和開發利用端口、國家電子政務網絡、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等“大平臺”“大系統”,推動各級各類平臺整合,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應聯盡聯、數據共享,實現政府、企業之間數據的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的融合。

  五是防范數據安全風險。數字政府建設,數據安全是底線。提升信息安全技術水平是防范數據安全風險的關鍵,也是實現政府政務數據開放共享的保障。信息安全技術的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降低遭受網絡信息攻擊和阻止信息安全漏洞出現的概率。加快構筑數據安全規范體系,是應對網絡攻擊和安全漏洞相關措施的根本途徑,也是信息數據不被濫用與不易泄露的根本保障。越健全的數據安全規范體系,越能夠降低信息數據濫用及信息泄露的概率,越有利于發揮數字政府數據開放帶來的經濟價值、科技價值和社會價值。

  六是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在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時代,數據資源愈發凸顯出其獨特價值,數據要素市場化便顯得尤為重要,要讓數據真正實現資產化,通過市場機制完善數據要素的定價機制。建立健全數據治理、數據質量評價和數據開發利用技術服務體系,健全數據要素市場架構體系的四梁八柱,健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法律法規,完善數據權屬、數據交易規則和協同監管等相關制度規范,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角色定位、責任擔當,實現要素交易和監管的全流程閉環,為市場的有序運轉和高質量應用服務奠定基礎。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ouruijia